院門、堂屋門兩側都挂上大個兒的蘿蔔燈,映得人心裡亮亮堂堂。吃了香噴噴、熱乎乎的蘿蔔面疙瘩湯,我們溫暖又熨帖。母親說:“吃了蘿蔔燈,眼亮心明,一年不害病!”
元宵節前夕,月上柳梢頭,我和愛人到古城禦街看花燈。但見玉樹瓊枝上、琉璃瓦檐下、廣場展台中,挂滿了琳琅滿目的燈籠,就像京劇名段《報燈名》裡唱的:“一團和氣燈、和合二聖燈、三陽開泰燈、四季平安燈、五子奪魁燈、六國封相燈……”五花八門的燈籠流光溢彩,争奇鬥豔,真乃“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把古城輝映成了“火樹銀花不夜天”。
這不由讓我想起小時候做燈放燈的情景。早年間,鄉村的正月十五沒有現在這樣紅火熱鬧,那時也是家家挂紅燈,可那年月物質匮乏,生活拮據,莊戶人家多是自己做燈;條件相對好一些的人家會早早買了彩紙,削了竹篾,制作大紅燈籠,或者捏面燈、蒸面燈;也有的人家别出心裁,用尋常物兒做土燈,給火紅的年景增添一份喜氣,表達對新春對新生活的憧憬和祝願。
配圖來自網絡,下同
那時,我們家做的是做蘿蔔燈。做燈稱作“割燈”,鄉諺有“割三不割四”之說,意思是要在正月十三日做燈,不能在十四做,據說十四那天做不吉利。母親和我們兄妹把過年時剩下的紅蘿蔔、青蘿蔔、胡蘿蔔,從土窖裡采挖出來,挑選長圓、周正的,洗淨控幹水,用刀切成幾段,每一段掏挖出燈窩,心靈手巧的母親甚至要在周邊雕出花花來。母親還用整個大紅蘿蔔做幾盞紅燈籠,預備着挂在我家大門兩側。
到了十五晚上,開始點燈、放燈。那時買不到蠟燭,都是用豆油做燃料。母親先用棉花撚成燈芯,加油點燈要請家裡男性年長者來完成。我家原是由爺爺倒油,爺爺去世後都是我父親加油插燈芯。父親念念有詞:“蘿蔔燈分外明,各路神仙到家門!”然後一個個點燃燈芯。蘿蔔燈依次明晃晃亮起來,院門、堂屋門兩側都挂上了大個兒的蘿蔔燈,映得人心裡亮亮堂堂。我們小孩子拍着手,咿咿呀呀唱起來:“正月裡,正月正,正月十五挂紅燈。紅燈挂在大門外,平安吉祥福氣來!”
蘿蔔燈的妙處在于能營造出不同的光暈,别有一番韻味。紅蘿蔔燈的光是水紅水紅的,青蘿蔔燈是青綠之中透着紅潤,而胡蘿蔔燈則是黃瑩瑩的。小小的蘿蔔燈要擺放在不同的位置,寄寓不同的心願。擺在竈台上的,用來敬奉竈神,寓意連年有餘、祥和平安;擺在豬圈牛欄、雞窩鴨舍上的,是祝願牛羊滿圈、六畜興旺;放在倉囤糧缸上的,是預祝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放在院子裡的壓水井井台上、大門外的茅廁旁,也都有很多講究……記得有一年放燈時,一旁的小弟小妹嬉笑打鬧,母親一臉嚴肅地呵斥,說是對各路神仙大不敬,不許胡言亂語鬧哄哄,驚得小弟小妹吐吐舌頭噤了聲。
家裡院外放好燈,母親還帶着我們到村口、到白馬河渡口放燈。我不明白,問她這些偏僻之地為什麼也要放,母親喃喃道:“這些燈是送給出門在外的人,留給另一世界的人照亮,他們也要回家呀!不論路途多遠,不論月黑風高,有了這盞燈,他們就不會迷路,都能平安回家!”她又摩挲一下我的頭,動情地說:“再說,以後你們也會長大,像小鳥出飛了,有了蘿蔔燈照亮,你們就不會忘記回家的路,就會順順利利回到媽的跟前……”說完這些,母親用那雙粗糙的大手遮燈,小心翼翼地把蘿蔔燈一盞盞送出去。
正月十五放燈,正月十六還要“收燈”。燈收回家,還要“照燈”。孩子們端着閃閃爍爍的蘿蔔燈,這兒照照、那兒晃晃,角角落落都要照一遍,以驅除陰氣、邪氣和晦氣。照照牆角旮旯:“大公雞,昂首鳴,蠍子蚰蜒死幹淨!”照照米缸糧囤:“青龍、白龍,照照糧食,四季不長蟲!”照完房裡院裡,還要照照人,以驅瘟辟邪,祈願安康吉祥。給爺爺、奶奶照照燈:“照照牙,一年牙不疼!”“照照眼,常年不害眼!”給小孩子自己也照照:“照照耳朵,不生耳朵底子!”“照照腚,不生病!”
收回的蘿蔔燈也不能糟蹋了,母親會洗淨切成細條,加了油鹽蔥姜,做一鍋香噴噴、熱乎乎的蘿蔔面疙瘩湯,我們滋滋潤潤吃下肚,溫暖熨帖着呢!母親說:“吃了蘿蔔燈,眼亮心明,一年不害病!”(原文刊登于2023年2月2日糧油市場報四版)
來 源丨糧油市場報
總值班丨劉新寰 編輯丨從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