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彤寶媽媽愛彤寶
記得上大學時,我常常會拿着鞋墊問下鋪的大姐:“哪隻是左腳的哪隻是右腳的?”
大姐每次都無奈又覺好笑。
雖然不至于真的左右不分,但遇到某些情況還是得對比或想一下下。
由己及彼,下意識地我會去觀察彤寶對左右的認知,結果……
好吧,咱們還是從頭說起!
嬰幼兒對方位認知的發展。
任何一個物體都有它的方向位置,嬰幼兒對方向位置的認知是一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過程。
以我對彤寶的觀察,她對上和下、前和後的認知理解進展的很順利,但快3歲的她鞋穿反是常事,不僅不能真正分清自己的左右,更不用說别人的左右了。
嬰幼兒對方向位置的認知順序是上下→前後→左右。
1、最先辨清的方位是上和下。
這個很好理解,因為上(天)下(地)的位置是固定的,不會因為主體或客體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2、接下來認識的是前和後。
彤寶對前後的認識也很順利,但我發現了一個問題:她認識的前和後是有範圍的。
比方說有一次她找玩具,玩具的位置在她前面一些的位置,我告訴她玩具在她的前方,她卻隻低頭盯着腳前的一片範圍内找。
我又告訴她往前走一點,這次她離她的玩具很近了,但她還是看不到。
這樣的情況時有發生,我實在有些費解,明明就在眼前,她怎麼就看不到呢?
後來我看到了一些資料,原來對于3歲左右的孩子,對前後的分辨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①與物體的遠近有關。
“兒童往往從離自身較近的空間定向慢慢擴展到較遠的空間範圍”。
這就是為什麼彤寶現在會找不到離她較遠的玩具的原因,她的視線範圍還涉及不到太遠的地方。
②對位于前方30°到45°區域内的物體,孩子并不認為是在他的前面,而是旁邊。
這個特點則解釋了為什麼彤寶都走到玩具的跟前了還是找不到,因為當時玩具并不是在她的正前方,我所說的前面已經超出了她認知的範圍。
3、左和右的認知要晚一些,而且需要的時間較長。
目前心理學上普遍認為孩子對左右方向意識真正的形成和發展是從5歲左右到10歲左右。
看來,想讓彤寶完全分清左右為時尚早啊!
下面呢,咱們就主要來聊聊孩子們對“左右”認知的一些問題。
嬰幼兒對左右認知發展的具體表現。談嬰幼兒認知的發展就不得不提皮亞傑這位老人家,雖已去世近40年,但他的認知發展理論在兒童心理研究中仍然影響巨大。
他曾經做過兒童左右觀念形成和發展的實驗,當然也有其他一些心理學家做過相應的實驗,最後得出的結論都和他的差不多,孩子們對左右的認知大概需要三個階段(差不多得經過5、6年時間):
☺第一階段是5~ 7歲。
咱們一般分辨方向位置是有兩套參照系統的:一種是以自己為參照物,另一種是以其他物體或人為參照物。
彤寶現在不到3歲,還沒達到第一階段的年齡,如果按這個劃分得等到5歲左右,她才能以自己身體為參照物來辨别左和右。
孩子們此時還處于皮亞傑對兒童思維發展劃分的“前運算”階段。
這裡的“運算”不是數學中的運算,而是指心理上的運算(動作)。
處在前運算階段的孩子,運算能力更多的是憑直覺,并不是很準确。
我和彤寶玩左右手或者左右腳遊戲時,在你告訴她正确的答案後,緊接着的遊戲中基本反應是正确的,但隻要遊戲結束,過一會兒她就又靠猜了。
差不多得到6、7歲孩子才可以分清站在他對面的人的左、右手。
☺第二階段是7~9歲。
☺第三階段是10左右。
這兩個階段的孩子已經到了“具體運算”階段。
他們的思維能力進一步增強,第二階段的孩子能對看到的直觀形象的東西分清左右;到了第三階段時,已經能形成抽象的左右空間概念。
嬰幼兒方向意識的發展順序幾乎是不可逆的,定是先“以自身做參照物”,才能到“以客體做參照物”。
看來,像彤寶這樣2、3歲的兒童分不清左右是很正常的,老母親的心終于放到了肚子裡。
孩子“左右不分”會造成什麼後果嗎?成年人中不乏分辨左右的困難戶,一般情況下當事人不說,别人也看不出來。
因為大部分時候,他們隻需要短暫的時間就可以反應過來。
拿我自己上學軍訓時為例,在“向左轉、向右轉”的訓練中,從來沒有出過錯,隻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右手上作參考即可。
類似的情況并沒有影響到正常生活,也就沒有誰會把“左右不分”當成毛病來看。
但對于孩子來說,如果出現某些“左右不分”的情況時,還是需要引起家長重視的。
Part 1:在1到10的數字裡,彤寶最分不清楚的是9和6,估計在她眼裡,這兩個數字也就是一個站着、另一個躺着的區别。
這讓我想起堂妹家兒子在剛開始學拼音時,總分不清b和d,而且寫字的時候會從右往左寫,并且有時寫的字是反向的,比如下圖中Jasper寫的“小”字。
很多孩子都會出現這種情況,這其實是視覺感知能力的能力還不足。
視覺感知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大概包括10個維度,其中一個就是“解釋一個物體相對于其他物體的空間位置,比如上下左右、裡外前後。”
Part 2:有一個同學是左撇子,他說小時候經常因為左右分辨不清遭同學笑話。
出現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因為在他左右意識形成的過程中被“誤導”的結果。
因為人們常常會這樣來分清楚左右:拿筷子的那隻手是右手!寫字的那個手是右手。
他就把左手當成了右手。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家裡有人是左撇子,也可能會造成孩子左右意識形成時的困惑。
Part 3:感統失調,也會造成一些孩子方向感差,左右不分。
人們常把高樓比作一間間鴿子籠,孩子們住在裡面,活動範圍越縮越小,再加上有的家長過度的看護,導緻一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應有的各種感覺刺激機會減少。
有兒童教育研究專家說,這也是不少孩子患上後天感覺統合失調的原因之一。
造成結果的原因千千萬,僅以上面的三個例子來看,有的是過渡階段,有的是引導失誤,有的則需要找專業人士解決。
一個小小的“左右”問題,有可能會帶起連串的多米骨牌效應。
比如視覺感知能力差,可能會導緻孩子拼讀能力差,進而影響學業;感統失調需要專業的訓練;嚴重的會造成孩子不自信。
長大後呢,連學開汽車都可能是個障礙。
如何幫助孩子加強分辨左右的能力。
研究發現,人的生方向感通過一些後天的訓練是可以增強的。
一般情況五歲的幼兒可分辨自己的左右,七歲時則差不多可以分辨别人的左右。
像彤寶這種小幼兒,訓練不是說必須等到這些界定的年齡才開始,家長完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漸漸給他們灌輸左右意識。
一、通過語言告訴孩子“左右”。
算是一種“耳濡目染”的方法吧,平日裡描述左右方位時,家長用準确的方向詞來說,聽得多了孩子自然會記憶。
說兩個小例子:
☺洗澡的時候,搓到左胳膊,告訴孩子:“咱們現在洗左胳膊喽”;搓到右胳膊,再告訴孩子:“現在輪到洗右胳膊喽”。
以此類推。
這是在教孩子分清自己的左右。
☺孩子在找一個玩具時,可以這樣說:“在積木的左面”或者“在娃娃的右面”等。
這是在教孩子分清他人的左右。
二、做指令遊戲。
前文中提到我會和彤寶玩左右手或者左右腳遊戲,其實就是一種身體指令遊戲。
家長還可以應實際場景自己編個兒歌:
“搖搖你的右手,
搖搖你的左手,
兩手拍拍;
踢踢你的右腳,
踢踢你的左腳,
兩腳蹦蹦……”
家長邊念邊和孩子一起做動作,至少彤寶很喜歡這種邊唱邊動的遊戲。
方法有很多,上面列舉的是比較适合嬰幼兒期孩子的兩種。
當然,除了方法也有一些注意點:
☺不管是語言感染還是動作遊戲,家長需要注意的是“參考系”的統一。
如果你站在孩子的對面教他認識自己的左右,千萬不要習慣性地用自己的左右手表示,而應該是和他站在同向的位置,或者指着他的左右手準确告訴他。
☺因為很多低幼兒童着重使用哪隻手還沒有固定,所以不建議用“拿筷子的是右手”的方法來記憶。
可以嘗試給右手腕或右腳腕拴個标記物來記憶。
三、有實驗研究表明,6、7歲是孩子“左右”概念發展的飛躍期。
這個時候,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出現,再不是之前需要依靠具象的東西才能确定事物的聯系和關系了。
對于到了學齡年齡的孩子,學校會有專門的學習。
在家裡爸爸、媽媽則可以和孩子做一些互動遊戲來增強孩子對左右的遊戲。
比如像綜藝節目裡那種一個人蒙上眼睛,另一個人喊口令找東西的遊戲。
可以讓爸爸、媽媽蒙上眼睛,孩子說方向,這樣孩子會更深的體會到“方向的意思”。
知道孩子左右意識形成的規律,家長就不必過于焦慮。
對于大多數孩子來說,出現一時拼讀困難或辨不清左右的現象,家長可針對性地做一些訓練,或者找專業的人做做指導。
但如果是孩子本身問題導緻,家長也不必諱疾忌醫,及時幹涉對孩子來說是最好的。
參考資料來源:
①道客巴巴學在線文檔分享平台:學前兒童空間方位-課件(PPT演示)
②知乎:《孩子總混淆字形、認識左右有困難?是時候警惕這項能力了!》,作者:萌芽
③愛學術:《兒童左右概念發展的實驗研究》,作者:陳敦淳,刊名:《心理科學通訊》,上傳者:龔家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