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古人取字有好壞之分

古人取字有好壞之分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8 02:15:36

古人取字有好壞之分?《易經》中有這樣一句話: “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古人取字有好壞之分?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古人取字有好壞之分(盲目聽信古人說的)1

古人取字有好壞之分

《易經》中有這樣一句話: “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

書法中常常引用這句話告誡學書者,學習書法一定要向一流的書家學習,因為學習本身就是一個篩減的過程,取法越高,收獲就越多。“取法乎上”被學書者奉為圭臬

當然,還可以理解為個人目标要定的高一些,起點越高,水平進步越高。由于我們談的是書法,我們隻談上面的理解。

然而這句話深究下去,會産生一些問題:

    如何理解“取法乎上”的“上”?

    為什麼取法乎上後僅得其中?

    取法乎上了就能寫好字嗎?(重點)

第一個問題:如何理解“取法乎上”的“上”?

1、今人書法不可取

當代很多人提倡不要學習今人書法,理由往往是“取法乎上”。

因為今人書法沒有得到曆史的認可,需要時間來檢驗其内涵,因而不夠“上”。

而古人書法多為曆史所認可,留下來都是精品。

故所謂之“上”,可理解為古人書法,而不是今人書法。

2、書學應溯源

例如,如果我們學習趙孟頫書法,應該去學習趙孟頫的書法源頭,即魏晉書法,更準确的說,是王羲之。

然而學習王羲之書法還不夠,我們還要學習王羲之書法的源頭,即鐘繇書法。

然後再溯源,我們還應該學習漢隸、章草。

然後再溯源,學篆書。

故所謂之“上”,可理解為書法的源頭。

當然這樣的溯源不可過,不然我們一直數到甲骨文,就要從甲骨文開始學習了,這顯然是不對的。

3、格調、氣韻的一流書法

實際上,所謂之“上”無論是古人書法,還是追根溯源,都無法真正理解“上”的含義

因為如果這麼簡單的理解,為何古人從來都沒直接說我們該學誰的書法,何必不說直白一點?

顯然“上”字應該指格調、氣韻的一流書法,并不特指誰,所以古人沒有點名誰才夠“上”。

這樣符合要求的書法就很多了,二王、歐虞褚薛、蘇黃米蔡、癫張醉素、漢隸秦簡等等,都屬于公認的一流書法。

至于當代書法,誰優秀那就看個人的眼光和學識了,如果你覺得有誰寫得好,當然也可以學,把好的東西為我所用。

例如:王羲之學習同時代的衛夫人、王廙的書法,顔真卿學習同時代的張旭書法,可見今人優秀書法完全可以學習

陳忠康

為什麼取法乎上後僅得其中?

道理很簡單,因為你不是原作者,當然不可能知道完全知道他的想法。

你的水平和文化思想與原帖作者都會不一樣,理解當然也會不一樣。

僅得其中已經算是比較好的結果了。

因此我們在學習某一家書法的時候就一定會按照個人習慣進行篩選,我們隻會掌握篩選出來的内容,還有很多内容就被忽略了,這是人學習過程中的天性,顯然,任何事物的學習都有這樣的規律。

取法乎上了就能寫好字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不一定能有進步。

在以下兩種情況下就會适得其反:

1、初學

初學者,不能學習太優秀的書法,因為看不懂,更學不會。

例如号稱天下第一行書的王羲之《蘭亭序》。

有人天天臨習蘭亭序,持續很多年,都沒練出個所以然來。

蘭亭序點畫精緻,用鋒巧妙,結構與章法的變化更是獨一無二,其書寫節奏和内涵不是一般人能看懂的,那需要深厚的文化、書寫功底,這個我在自己的專欄《聖教序臨摹及行書創作》中最後一章多有講解。

新手根本不可能寫出那樣的線條質感,更不可能理解其中的節奏變化味道,就好像你對小學生教大學的高等數學,那不是浪費時間麼?

所以還得從簡單的學,從“下”開始,并不會無所得,“取法乎下,無所得矣”這句話要看對誰說。

蘭亭序

新手一旦入門,即可循序漸進,慢慢學習“上”品。

2、臨帖專一

臨帖專一在書法學習當中并不是一件好事,比如我喜歡歐楷,于是隻學歐楷,不學顔楷和魏碑,甚至連篆書、隸書也不學,對于勵志學好書法的人來說,這是非常危險的學習方法。

為什麼?

因為“取法乎上,僅得其中”。

古人都明确告訴你了,學一樣東西,你不可能掌握它的所有技法,隻能得到一部分,這是普遍規律。

所以天天寫歐楷,是無法實現歐楷的真正味道。

而是要多學習其他書法,比如歐陽詢學習的魏碑、漢隸、小篆、王羲之書法等,歐陽詢都是學過這些人的書法的。我們需要學習更多一流書法,在不同一流書法中吸取營養,不同營養合在一起,不就慢慢提高了麼?

集衆家之長,便可開闊眼界,增長見識,若隻窺一貼,如坐井觀天,終無所得。

因此“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給我們三點啟示。

    太專一臨帖是進步不了多少的,你需要學習很多“上”品書法。

    要想接近某人書法,最好溯源學習,他是從誰那裡學習的,我們就可以嘗試去學習那個人。

    學習古人是學不像的,你僅得其中,所以書法學習重在個性創新,在繼承中創新,因此我們常常聽到人們呼籲書法創新。

曹寶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