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報 》( 2022年04月21日 06 版)
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譜寫新篇章)
本報記者 姜 潔
“我們是相親相愛一家人。”走進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恰蔔恰鎮工業園社區“石榴籽家園”,漢族婦女蒲興花正在向轄區内的少數民族婦女教授鈎織技藝。工業園社區居住着漢族、藏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滿族、苗族等群衆1416戶4268人,各族群衆和諧相處、親如一家。這是各民族人民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真實寫照。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民族工作,站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戰略高度,謀劃部署和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推動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新的曆史性成就。
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确道路
2021年8月27日至28日,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回顧黨的百年曆程,黨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确道路。改革開放特别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強調中華民族大家庭、中華民族共同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理念,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貫徹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積累了把握民族問題、做好民族工作的寶貴經驗,形成了黨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
“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黨堅持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确道路的重大成果,是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國家民委有關負責同志表示,這一重要思想博大精深,内涵豐富,集中體現在“十二個必須”。這是一個邏輯嚴密、系統完備的有機整體,既總結了我國曆史上治理民族事務的寶貴經驗,又借鑒了世界範圍内處理民族問題的經驗教訓;既保持了黨的民族理論政策的穩定連貫,又根據民族工作形勢任務的發展變化與時俱進;既是觀察民族問題的認識論,又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方法論。
手足相親、守望相助,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新的曆史性成就
2019年9月27日,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指出:“高舉中華民族大團結的旗幟,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70年來特别是改革開放以來,各民族在社會生活中緊密聯系的廣度和深度前所未有,我國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不斷深化,呈現出大流動、大融居的新特點。我們要順應這種形勢,出台有利于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的政策舉措和體制機制,完善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系,促進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園、共創美好未來。”
“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走進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中心八一廣場附近的阿布拉江烤肉王餐廳,店内的民族團結标語格外醒目。這家餐廳的主人是來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墨玉縣的阿蔔杜拉·吾拉西木。
阿蔔杜拉和妻子多年前來到南昌,開始了創業之路。這些年,阿蔔杜拉始終堅持誠實守信原則,從一個流動小攤販成長為擁有48家連鎖餐飲店的企業家,他的每個店面也都成了民族團結的窗口:在南昌火車站擺攤時,遇到經濟困難的旅客,阿蔔杜拉會資助他們購買火車票;開餐廳後,遇上老人或殘疾人購買羊肉,他總會優惠一些;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阿蔔杜拉帶領服務隊積極投入疫情防控服務中……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新的曆史性成就,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日益提質擴面、深化拓展,已經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和實踐載體,成為各級黨委和政府認真履行守護民族團結生命線政治責任的基礎工程,基本形成了國家、省區、州市、縣級及以下多級聯動,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調、公衆參與的工作格局,各地區各部門對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認可度、重視度、參與度前所未有。
各地結合自身優勢、資源禀賦,因地制宜地推出了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特色品牌,以品牌牽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實踐不斷提質增效。雲南省制定了邊境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實施方案,明确了8個邊境州(市)、25個邊境縣(市)積極争創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的時間表和路線圖。甘肅省根據各市州民族分布、地域特點、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等情況,統籌制定“一廊一區一帶”創建計劃,讓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真正貼合地方實際和群衆所需。浙江省以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拉動鄉村振興,18個民族鄉(鎮)經濟社會發展勢頭良好,各族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56個民族共同邁進全面小康
黨的十八大以來,多次深入民族地區考察調研,走遍了5個自治區和貴州、雲南、青海3個多民族省份,提出“精準扶貧”理念,多次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指出要更多針對特定地區、特殊問題、特别事項制定實施差别化區域支持政策,加快民族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
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曼班三隊的村民娜四,曾經是拉祜族最後一個女獵人。曼班三隊有64名拉祜族村民。2015年以前,他們還保持着傳統的采集和遊獵生活方式。2015年,随着4名扶貧工作隊隊員的到來,鄉親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村寨的道路硬化了,家家裝上了太陽能熱水器和燃氣竈,村裡的冬瓜豬、茶花雞養殖初具規模,山坡上種上了果樹、茶樹和其他經濟作物,娜四在家中的田地、茶園裡忙個不停……
在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過8年的持續努力,民族自治地方420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5個自治區和貴州、雲南、青海3個多民族省份3121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8個人口較少民族全部實現整族脫貧,曆史性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各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民族地區發展活力不斷增強,展現出千帆競發的發展勢頭。
弘揚偉大精神,增進文化認同,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呈現良好局面
“同學們,今天我們‘民族團結一家親’首期互動課堂的内容是觀看專題片《同心共築中國夢》,并進行民族知識問答。”日前,内蒙古師範大學各民族的學生正以互動課堂形式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
2021年8月,由中央宣傳部、中央統戰部、國家民委、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攝制的四集電視專題片《同心共築中國夢》播出,生動展現了百年來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不懈奮鬥的曆史進程,特别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的偉大成就。
強調,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項工作都要往實裡抓、往細裡做,要有形、有感、有效。近年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深入開展,重大理論和政策研究成果不斷湧現,實踐創新的載體和抓手不斷豐富,各族幹部群衆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産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不斷增強,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不斷提升,正确的國家觀、曆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越來越深入人心。
“學好普通話,見見新世面。”經過筆試和面試,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元陽縣100多名來自貧困家庭的青年在江蘇省昆山市的一家企業順利就業。
2017年,國家民委在北京召開全國少數民族進城務工人員語言文化政策教育服務工作現場經驗交流會。會後,國家民委持續推動全國民委系統積極面向少數民族進城務工經商人員開展語言文化政策培訓活動。截至目前,該工作已覆蓋全國絕大多數省份,惠及少數民族群衆10餘萬人次,取得了“以語言相通促進各族群衆感情相通、心靈相通”的明顯成效。
中華文化是各民族優秀文化的集大成,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成功舉辦了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等全國性重要文體活動,推出了一批反映在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取得偉大成就的現實作品,圍繞增進中華文化認同,不斷推動各民族文化傳承保護、創新發展,在全社會奏響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時代強音。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在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必将早日實現。
“我們就是親兄弟”(新時代新作為)
本報記者 李亞楠
吃過晚飯,艾合買提·買買提又把同事黃安拉到了自己宿舍,拿起最近看的電工技術工具書等着黃安講解。桌子上擺的是“優秀員工”“青年崗位能手”等各類獎狀,還有一本建築電工操作證,“這些都離不開黃安,他工作上是師父,生活中是兄弟。”艾合買提滿臉感激。
28歲的艾合買提來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巴楚縣阿納庫勒鄉果勒買裡村,兩年前通過招聘到中建三局喀什機場改擴建項目務工。為了幫助他盡快融入集體,項目組組織了一次“拜師”活動,得知他想當電工,年齡相仿但經驗豐富的電工黃安便主動當起師父,結下了一段民族團結情。
“剛來的時候主要是語言不通,黃安下班後隻要有空就到我宿舍跟我聊天,從日常用語到工作中的常用語和工作要點。我的國家通用語言水平慢慢提高,現在交流沒問題。”艾合買提舉起書,“一般的文字材料都能看懂。”
宿舍桌上十幾本電工技術方面的書籍,都是黃安送的,除了手把手傳幫帶,黃安還每天鼓勵他看書學習。“艾合買提進步很大,很快就上手了,考了建築電工操作證,月收入快達到5000元了,差不多是一開始的兩倍。”黃安非常高興。
生活中,兩人更是親如兄弟。在一次聊天中得知艾合買提家人生病,黃安當即拿出2000元讓他帶回家,并在工程冬休期陪他回老家看望。
站在剛剛完成竣工驗收的新航站樓前,艾合買提拉着黃安一起自拍,“我們就是親兄弟。” 艾合買提說,等項目徹底完工後,自己繼續前往下一個項目,希望還能和黃安一起工作,努力為家鄉發展建設貢獻力量。
在新疆,通過結對認親等民族團結活動,不同民族群衆之間都結下了與艾合買提、黃安一樣親如家人的友誼,新疆各族群衆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一聲“賽嗨”情深似海(新時代新作為)
本報記者 楊文明
不到10年,雲南省普洱市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景信鄉回俄村的澳洲堅果種植面積從600畝增加到1.6萬畝。“産業推得快,離不開‘賓弄賽嗨’!”指着村頭牆上的4字标語,回俄村黨總支書記岩相講起村裡産業發展的故事。
岩相解釋,“賓弄賽嗨”是傣語,“賓弄”意為親戚,“賽嗨”則是朋友,“賓弄賽嗨”就是指傣族與周邊拉祜族、佤族群衆結交的“像親戚一樣的朋友”關系。回俄村多山,岩相是住在山腳的傣族,土地條件好,靠種甘蔗早早脫貧。小時候,岩相自己的拉祜族“賓弄賽嗨”經常借牛給他拉柴火,農忙時幫着收莊稼;大一點,山上的拉祜族、佤族“賓弄賽嗨”時不時來借糧,岩相也沒二話。
聽說盛果期畝産值破萬還不愁銷,2013年,岩相在自家地裡試種澳洲堅果。岩相覺得,作為黨員得先帶頭,帶着自己的“賓弄賽嗨”共同脫貧、一起緻富。
2017年,眼瞅着果樹越長越高,岩相借各種機會動員大夥早點跟着試種,“山上地多,先種一兩畝試試!”可打聽的人多,真幹的沒幾個。岩相的拉祜族“賓弄賽嗨”紮丕主動上門,“賽嗨,我信你,跟你種!就是買苗、施肥得要錢,能不能借我點,有了錢就還!”岩相一聽,一口應了下來。
“一句‘賽嗨’,就是沒血緣的親戚!”岩相專門到地裡給紮丕示範種植。一年後,看到紮丕家的6畝堅果長得壯,紮丕結下的“賓弄賽嗨”也紛紛跟着試種。 去年,紮丕家的堅果開始挂果,還了之前的借款,紮丕繼續擴大規模。回俄村的堅果産業也持續壯大。走出去闖市場,這幾年,岩相還結下了4戶漢族“賓弄賽嗨”。佤族跳起孔雀舞,傣族也唱拉祜歌,一人會講多族話,姑娘嫁到别族家……如今,這裡先富帶動後富,各民族共同進步。
同心共築中國夢(潮頭觀瀾)
李昌禹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采取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舉措,引領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不斷創新發展,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推動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了新的曆史性成就。從雪域高原到塞外草原,從天山南北到西南邊陲,少數民族群衆生活蒸蒸日上,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各族人民心向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增強,我國各民族面貌、民族地區面貌、民族關系面貌、中華民族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全面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黨的十八大以來,針對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扶貧政策出台之密集、扶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脫貧攻堅和全面小康的陽光照耀到了每一個角落,無數人的命運因此而改變,夢想因此而實現,幸福因此而成就。這一點一滴都印在了各族群衆的心裡,增強了各族群衆對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歸屬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鑄牢。
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随着我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全面深入持久推進,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不斷鞏固和發展。各族兒女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在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打造了東西部對口扶貧協作幫扶的“閩甯模式”,演繹了廣東珠海與雲南怒江對口幫扶、守望相助的“江海情深”,對口援疆、對口援藏中更是結成數不清的“親戚”、留下無數感人的故事,促進各族群衆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指出:“各族人民親如一家,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必定要實現的根本保證。”當前,在黨的領導下,各族兒女團結一心、共同奮鬥,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邁上新征程,我們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為基礎性事業抓緊抓好,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讓各族人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同心同德、攜手并進,共同建設偉大祖國、共同創造美好生活,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 人民日報 》( 2022年04月21日 06 版)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