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9月19日,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研究人工智能的斯科特·法爾曼教授在大學的電子公告牌上建議,用“:-)”這個符号表示笑話,用“:-(”表示需要嚴肅對待的問題,從而避免網絡交流産生誤解。從此,網絡表情符号得到了迅速普及和使用。
于是,像RayTomlinson在1971年發出世界上第一封E-mail一樣,9月19日這一天成了因特網和信息革命的重要紀念日。
微笑符号“:-)”及其系列擴展,是互聯網的世界語,也是最為流行的網絡語言。
更多的類似符号被其他人發明出來,并形象的賦予不同的含義:
:)(微笑簡版)
:((悲傷簡版)
:p(吐舌頭)
;-)(眨眼微笑)
:D(張嘴大笑)
:=)(更大的鼻子)
8-)(戴眼鏡的)
#:-)(頭發亂蓬蓬的)
^_^(彎眉毛)
^o^(張着嘴笑)
^_~(半睜着眼)
>_< (氣惱的)
O_O (目瞪口呆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