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娛樂

 > 巡回演唱會回憶錄

巡回演唱會回憶錄

娛樂 更新时间:2024-07-01 02:59:43

巡回演唱會回憶錄(演唱會紀錄片隻是另一部)1

導讀:《人生無限公司》上映僅四天,便超過前作創下的紀錄,票房已過3000萬。這等票房号召能力,隻是“五月天”帶來的嗎?它本身的技術創新和故事講述,似乎對紀錄片,尤其是院線紀錄電影的突圍頗有意義。

文 | 霓星

“如果不能給我一個好故事,那麼給我一場演唱會就好。”

2011年,華人首部3D演唱會電影《五月天追夢3DNA》登陸大銀幕;兩年後,五月天的第二部演唱會電影《五月天諾亞方舟》再度登錄院線,它們分别以2326萬和2084萬的票房成績,成為國内頗具影響力的演唱會紀錄片系列。

時隔六年,伴随着新一輪的全球巡演,五月天帶着《人生無限公司》在2019年5月24日再度回歸。在更成熟的影像技術的支撐下,演唱會電影的音樂力度得到了更進一步地釋放,卻也在不經意間掉入了生硬劇情的“故事怪圈”。

巡回演唱會回憶錄(演唱會紀錄片隻是另一部)2

作為“粉絲向”電影的一種,演唱會電影多以紀錄片的形式呈現,力求向粉絲還原現場真實的音樂體驗。但音樂的共通性讓其擁有大批固定受衆的同時,也可以提供給非粉絲的觀衆一定的藝術享受。而由于電影院線的獨特視聽空間,在從音樂到電影的體裁轉換過程中,故事的完整性也不可忽略。

關于演唱會與故事、紀錄與劇情的結合,五月天的系列電影一直在嘗試。而《人生無限公司》的高質量視聽觀感與薄弱的故事叙述形成的鮮明對比,也有其思考的價值。

離演唱會更近,還是更遠了?

演唱會電影,國外被稱為“音樂現場類紀錄片”,著名的披頭士樂隊、平克·弗洛伊德樂隊等都曾經推出過自己的演唱會電影。而這些以演唱會紀實為主體的作品,既有關音樂,又有關紀錄。演出的精彩再現離不開電影的畫面構思,畫面的追求亦在延長音樂的生命。

在現場記錄的基礎上,電影的演唱會紀實追求更多面立體的畫面表達。

大量長焦鏡頭的使用壓縮了縱向空間,使畫面變得幹淨卻又飽滿。畫面内外雖然被銀屏阻隔,失去了一定的“臨場感”,但是透過多角度的畫面呈現,演唱會卻仿佛與觀衆更“近”了。比第一排觀衆更近的觀看視角、高空俯視的“上帝視角”、舞台上逆光的第一視角等全方位的展現一直是演唱會電影的一大特色,現場和銀幕的内容表達透過拍攝手法形成互補。

由《人生無限公司》回溯,演唱會電影在不斷進行着嘗新。

從《追夢3DNA》到《諾亞方舟》,再到《人生無限公司》,電影的成長首先是鏡頭語言的疊代。《追夢3DNA》運用的是最為傳統的演唱會記錄模式,單人特寫鏡頭、觀衆反應鏡頭、現場大全景等調動氛圍的廣角鏡頭,給觀衆以質樸的情景再現。

巡回演唱會回憶錄(演唱會紀錄片隻是另一部)3

《諾亞方舟》的進步則在于畫面風格的和諧感和更流暢的鏡頭運動。逼真的3D末日場景提升了電影的科技感和抽離感,也與清冷的末日色調與樂隊服裝、現場燈光相得益彰。由高角度大全景逐漸下降,推向樂隊成員等反複拉近、推開的鏡頭調度;色調簡化、質感靈動的背景和光效;在這部電影中找到了平衡的藝術美感。

《人生無限公司》則在畫面上進行了更具力度的強化。

在場館上方牽引出的攝像機軌道和多軸飛行器的輔助下,畫面擁有了更為複雜多變的鏡頭轉向。線條、圖案等幾何元素的後期融入,給予觀衆強烈的感官刺激。快速切換、角度多變的近景鏡頭,突然慢放的動作定格無縫銜接,與音樂節奏配合起來,讓電影畫面充滿身臨其境的既視感。但電影斥巨資打造的華麗後期視效,卻似乎有些“過猶不及”,短時間内湧入了大量視覺元素反而對觀衆的注意力産生幹擾,并沒有和演唱會成功适配。

巡回演唱會回憶錄(演唱會紀錄片隻是另一部)4

不變的沉浸感:演唱會紀實的視聽設計

如何盡可能地走近現場?

“沉浸感”成為紀錄片成功的關鍵。當歌迷滿懷期待地走進電影院觀看的時候,他們想獲得的是與演唱會現場無限貼近,甚至更加鮮活飽滿的視聽體驗。

在《人生無限公司》中我們可以看到多視角的還原。華麗的吉他指法、飄逸的頭發、堅定溫柔的深情等,電影運用了大量捕捉舞台動人瞬間的細節特寫還原比前排觀衆更近的表演。與搖滾區觀衆同一位置的演唱會觀看視角,一同揮舞的熒光棒等畫面又讓觀衆感覺自己正與其他歌迷共同置身于演出之中。

巡回演唱會回憶錄(演唱會紀錄片隻是另一部)5

更深入的沉浸體驗則源于對電影節奏的把控。音樂快節奏旋律部分的頻繁快切,使音樂更具張力,轉眼間,緊跟多個快切畫面之後的慢動作處理又帶來瞬間的停滞感。

“快切慢放”共同形成了節奏跌宕起伏,為觀衆“隔離”出了一個不同于現實世界的“音樂空間”,完全陷入影片持續放出的極緻畫面之中。而在聲音的處理上,64聲道的細膩聲音,高解析度高音質環繞音效,使聽覺效果更佳純淨。相對完美的聲音提升感官享受的同時,随之而來的,是一定程度的臨場感削減。

巡回演唱會回憶錄(演唱會紀錄片隻是另一部)6

值得一提的還有觀看方式的全新升級,早在2009年就問世的4DX電影技術帶來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五種感官的沉浸式體驗,這一影院技術在《人生無限公司》再次得到了運用。

作為國内上映的首部采用ScreenX攝影機拍攝、國内特效時間最長的ScreenX電影,主屏幕加上延伸至左右牆壁的多屏投影,270°的三面屏最大程度地包圍了觀衆的視角。三個屏幕的運用或用來多個機位、不同人物、同一時空的畫面;或帶來360度的全景場面;或通過動感視效的添加帶來視覺“轟炸”。4DX影廳特殊的高科技動感座椅還能讓觀衆在觀看同時感受到“音樂搖擺”,多種感官調度的最終目的是實現Live現場的“一秒穿越”。

随着影像呈現方式的豐富,記錄的真實感也顯著提升,為紀實性和藝術性的完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邏輯缺失:講故事還要講方法

縱觀五月天的三部電影,技術進步的同時,它們在故事上有明顯的進步嗎?

《追夢3DNA》以演唱會為暗線,串聯起發生在“演唱會觀衆”身上的三個動人小故事。相互獨立的完整故事依次穿插于演唱會之中,邏輯簡單,易于理解。根據不同的故事情境銜接的演唱會表演,讓電影看來雖無太大驚喜,卻也沒有明顯的邏輯漏洞,完成了初代演唱會電影的叙事銜接。

巡回演唱會回憶錄(演唱會紀錄片隻是另一部)7

《諾亞方舟》則緊扣2012的末日主題,弱化了情節植入,強調氛圍的營造。故事情節集中地呈現在開頭和結尾,中間進行簡短的過渡,沒有占用過多的表演篇幅。片頭充滿未來感的3D場景下,來自未來時空的人們對2012的追憶,簡單明了地引入主題,定下演唱會基調,迅速将觀衆帶入末日前“狂歡”和沉思的氛圍之中。

演唱會的節奏一氣呵成,整體氣氛的連續性也更強。

巡回演唱會回憶錄(演唱會紀錄片隻是另一部)8

反觀剛剛上映的《人生無限公司》,以“自傳”為内核的電影呈現的結構卻十分松散。故事整體是在演唱會現場串場視頻基礎上的拓寬,五月天成員化身“第五分隊”超級英雄,與外星人展開了一場包圍地球的搏鬥。雖然給每個成員設計了獨特的超能力,搭建了浩大的打鬥場景,但是模糊的任務定位,“黃長官”等不知所雲的劇情設定,對白設計中略顯尴尬的冷笑話和“心靈雞湯”等,不免讓沉浸在音樂中的情緒産生切斷感。精細的特效畫面反而沒有撐起相應的故事情節,反複的“入戲”和“跳戲”影響了演出的完整度。

巡回演唱會回憶錄(演唱會紀錄片隻是另一部)9

除此之外,歌曲的序列選擇也令人生惑。

與穿插的情節沒有太多的情緒勾連,就直接進行音樂的引入。由新專輯《自傳》衍生出的演唱會,卻未能帶給觀衆充分的回顧人生的體驗。“talking”部分作為樂團成員與演唱會的臨場交流,往往是最具觸動點,容易引發共鳴的部分。遺憾的是,電影也沒有給予其足夠的表達空間,情緒剛有醞釀,就突然進入下一首歌,情感釋放到一半便戛然而止。

在明明可以說清楚的“encore”環節,也并沒有将樂團謝幕、觀衆要求encore、便裝回場加演的過程表達出來,隻用沒有前後銜接的觀衆大喊“加班”的鏡頭就一筆帶過。在處理幾場演唱會素材的時候,也沒有通建立起舒适的邏輯,反而更像一首首單曲的拼湊。

巡回演唱會回憶錄(演唱會紀錄片隻是另一部)10

不完美的觀看體驗背後,實則是邏輯的缺失。

故事的情節沒能很好地将演唱會串聯,歌曲的風格因為沒有邏輯支撐的排列,難以形成連貫的表達。如果說畫面效果讓我們看到了演唱會紀錄片在藝術形式上的進一步革新,但在“講故事”這件事上,《人生無限公司》或許還有更多成長空間。

抛開一切外在形式分束縛,演唱會紀錄片最觸動人心的創作中心仍是音樂。戲劇化内容的加入也是為了更好地表達音樂态度。然而,當演唱會變成需要觀衆在影院異常沉浸的紀錄片時,音樂和故事應該如何平衡?這當然需要創作者的功力,也需要更為大膽的嘗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娛樂资讯推荐

热门娛樂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