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時候在填寫表時說:“我的出生日期是按照陽曆算還是陰曆算呢?”這句話其實是有問題的,把陰曆和農曆混為一談了。現代人多以陽曆記錄日期,很多人分不清農曆和陰曆的區别,其實它們并不是同一種曆法,那麼這兩者之間又有什麼區别和聯系呢?
一、陽曆、陰曆各是怎麼算的?
陽曆即是太陽曆,也叫公曆。指的就是地球圍繞太陽進行旋轉,公轉一周所需要的時間,我們通常理解為一年四季。地球每365天5小時48分46秒圍繞太陽公轉1周,稱為1個陽曆年(回歸年)。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份28天或29天),1年12個月共365天或366天。
陰曆即是太陰曆,是以月亮圍繞地球轉動的規律制定的。陰曆的一個月叫做“朔望月”,每月初一為朔日,十五為望日,“朔望月”是月相盈虧的平均周期。所謂“月有陰晴圓缺”,說的就是這個意思。陰曆月份以朔望月長度29.5306天為基礎,為了避免有小數,所以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為保證每月的頭一天(初一)必須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過嚴格的觀測和計算來确定。
二、農曆就是陰曆嗎?
中國自古的曆法是一種陰陽合曆,稱為“農曆”。很多人認為農曆就是陰曆,其實二者還是有差别的。
陰曆的時間和陽曆相比,每年大約少十一天。如果完全按照陰曆來,可能不出五年,我們就要在夏天過春節了。然而這種情況并沒有發生,因為中國的曆法中有一項偉大的發明叫“置閏法”。每19年中設置7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一年383天或384天,稱為閏年,比如2016年、2020年都是閏年。
那麼,多長時間加1個閏月呢?經過計算,每3年中加1個閏月,每5年中加2個閏月,每7年中加3個閏月……每19年中加7個閏月。19年中加7個閏月後,誤差消除得隻差2小時9分多,這已經是夠精确的了,陽曆和農曆基本同步了。所以,農曆就采用了19年加7個閏月的辦法,即“十九年七閏法”,把陽曆年與農曆年很好地協調起來,使農曆的春節總保持在冬末春初,使農曆年的平均長度接近陽曆年,這樣農曆就具有了保持陽曆和陰曆兩全其美的特點。
三、農曆和二十四節氣
農曆又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一年分為二十四個節氣,便于安排農業生産。所以二十四節氣來自農曆,而非陰曆。
每個月固定的2個節氣,前一個叫節氣,後一個叫中氣。二十四節氣在農曆中的日期并不固定,是逐月推遲的,于是有的農曆月份,中氣落在月末,下個月就沒有中氣。一般每過2年多就有一個沒有中氣的月,這正好和需要加閏月的年頭相符,所以農曆就規定把沒有中氣的那個月作為閏月。例如2001年農曆四月二十九日是中氣小滿,再隔1個月的初一才是下一個中氣夏至,當中這1個月沒有中氣,就定為閏月,它跟在四月後面,所以叫閏四月。可見農曆閏哪個月,完全決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個節氣。
所以說,中國傳統的曆法是結合了陽曆和陰曆的一種陰陽曆。它用置閏法填補了陰、陽曆的時間差,又用陽曆的規律制定了安排農事的二十四節氣。
在農曆的時序中,人們的生活更加和諧一緻,春耕秋收也得到了有條不紊的規劃。日月相合的農曆,其實用價值遠遠超過了其他曆法。它不僅僅是一種曆法,更是上下求索的炎黃子孫們,千百年來生活經驗與智慧的化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