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成都出台“五允許一堅持”的政策,直接以政府名義支持“地攤經濟”發展,并強調要堅持柔性執法和審慎包容監督。成都的這一政策是在複工調查時傾聽商戶建議後而制定的,因此,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廣大商戶的歡迎,也方便了市民的生活。
成都街頭的占道經營(圖源:搜狐)
成都的這一政策收獲了各方贊譽,各大媒體紛紛報道,甚至總理在記者發布會上也公開表揚,許多城市也開始紛紛效法成都,放松對“地攤經濟”的管控,以促進疫情之後的複工就業。然而,我們也時不時會從網上看到一些人對某些地方在放開“地攤經濟”後産生的交通不暢和市容不整而産生的抱怨,一些網友甚至說:“擺地攤,到成都去吧!”把對自己城市的管理缺位的鍋甩到成都身上去。而成都網友則回複道:成都的地攤收市後,并沒有那種垃圾滿地的現象。問題出在哪裡呢?
成都的貨車小賣部(圖源:XICI)
許多城市看到了成都開放“地攤經濟”的政策效果,但沒有看到成都在出台這一政策時的背景以及随之跟上的城市精細化管理。比如,成都在放開“地攤經濟”政策的同時,就強調要“堅持柔性執法和審慎包容監督”,這與許多地方小販看到城管就跑的現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過去這些年,許多城市甚至為了創建衛生城市、文明城市,對“地攤經濟”實行簡單地一刀切,造成的結果是市容整潔了,煙火氣沒有了。另一方面,放開“地攤地濟”,并不會為政府帶來什麼收入,反而會為自己的城市管理增加難度。因此,從某些城市管理者的角度來說,他們沒有太多的意願去放開“地攤”市場。
成都流動水果商販(圖源:搜狐)
那麼,為什麼成都願意率先去吃這個螃蟹?從現代城市的經營來看,我們可以說這與成都市追求的“開放包容”有關,更重要的是從事地攤經濟的人群往往是低收入人群,而成都市的執政者能夠感知并響應這些人群的訴求。
煙火氣,也可以叫市井氣。成都的這種市井氣,其實與成都的曆史文化内涵具有很強的聯系。提到成都文化,你會想到什麼?杜甫草堂、武侯祠、都江堰、青城山、金沙遺址、寬窄巷子、錦裡?還是熊貓、青羊宮、天師道、大慈寺、王建墓?又或是巴金、艾蕪、流沙河、沙汀,還是李宇春、張靓穎、李易峰、張傑?又或是變臉、火鍋、茶館、夫妻肺片?
張靓穎帶謝霆鋒吃火鍋(圖源:搜狐)
成都的文化形象,總體上給人的感覺是古老又不失時尚、發展迅速又不失悠閑。2003年,張藝謀為成都市拍攝宣傳片時,定名為《成都: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在城市》。為什麼成都是一座願意讓人留下來的城市?原因就是這裡太适宜生活了。這裡說的适宜生活,不僅僅是指這裡有宜人的氣候,優美的環境,深厚的文化底蘊,最重要的就是成都具有的市井氣。
我一直認為,要理解中國的官場生态,關鍵在理解儒家文化。但若要深刻理解中國的市井生活,則關鍵在理解道家精神。那麼,道家文化跟成都有什麼關系?在我看來,在中國的城市中,最能反映道家文化核心思想的就是成都。
青城山,道家名山之首
道家文化往往被視為一種遁世的文化,其實這并非道家文化的真正精神。道家文化講求陰陽平衡、道法自然,其實質是敬畏自然和規律,追求人的發展與自然的協調與平衡。對于許多人來說,道家思想也許就是一種文化、一種宗教理論,但對于四川人、成都人來說,這卻是一種融入骨髓的生活。
成都的老茶館(圖源:新浪)
創建天師道的張道陵本是江蘇豐縣人,他為什麼要千裡迢迢地跑到四川來創建天師道?原因很簡單,因為道家思想的天然土壤就存在于古代的四川地區。溯及中國文化的淵源,道家思想其實占據着極高的位置。但是,由于道家不喜歡争利争名,導緻一些人在談論中華文化時意識不到道家思想在中國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其實,真正要讀懂中國老百姓的生活,應當從道家思想入手,而這也正是魯迅說“中國的根底全在道教”的原因所在。
如果進一步從曆史文化溯源,道家文化中尊重自然、崇尚天道的元素,其實我們從三千年以前的三星堆文明和金沙文明中就已經可以窺探到。比如,三星堆的青銅大神樹、金沙的太陽神鳥金飾,無不在強調着人類與天地的溝通、與自然的和諧。
太陽神鳥金飾(圖源:金沙博物館藏)
因此,我們可以說,成都的市井氣息是被巴蜀文化浸潤而形成的。讀懂了成都的市井氣息,或許我們才能真正讀懂道家精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