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萬慶濤 王鴻傑
此前筆者曾經專文論及鳥和隹兩個字的區别,認為“鳥是羽毛豐滿的成鳥,隹是尚未長出羽毛的雛鳥”,從而否定了許慎《說文解字》關于鳥是“長尾禽總名”、隹是“鳥之短尾總名”的論斷。
鳥字演變《字源》
但是有讀者朋友認為,筆者的論斷對隹字的部分衍生字說不通,比如“推、錐、椎這些字義又從何而來?感覺“隹”更像是有“錐”形尾巴的鳥”。
隹字演變《字源》
現在,就專文回答這位朋友疑問。
成鳥和雛鳥(網絡圖片)
1.推字。觀察過鳥類生活的古人一定看到過這兩種情況:
一是雛鳥把正在孵化的蛋推出鳥巢。這說的是杜鵑鳥。杜鵑鳥習慣于在其他鳥類的巢穴下蛋讓其它鳥代為孵化和養育。而且杜鵑鳥蛋會比鳥巢裡的其它鳥蛋先孵化出小鳥。杜鵑鳥雛鳥會趁鳥巢主人不在之機,奮力把正在孵化的蛋推出巢穴,來提高自己成活的機率。
杜鵑鳥的雛鳥把未孵化的蛋推出巢穴(網絡視頻截圖)
二是鳥類特别是許多大型猛禽的巢穴中總是發生強壯的雛鳥把弱小的雛鳥推出巢穴。這是物競天擇,适者生存的結果。雛鳥個體必須足夠強大,才能适應未來殘酷的生存環境,以确保種群的生存發展。這類鳥有鷹、鲣鳥等。
雛鷹把另一隻推出巢穴(網絡視頻截圖)
因此,推字的本義就是,先出殼的雛鳥把正在孵化的鳥蛋推出巢穴,或者強壯的雛鳥把弱小的雛鳥推出巢穴。現代對推字的解釋是,向外用力使物體或物體的某一部分順着用力的方向移動,雛鳥推卵出巢穴或強壯的把弱小的推出巢穴,正是對推字的生動演示。
2.錐字。這個也不難理解。鳥蛋孵化到快出殼的時候,在蛋殼的雛鳥會在喙部會臨時長出角質突起,稱為卵齒,又稱破殼齒。雛鳥就是靠卵齒将卵殼戳破,然後順利出殼。
雛鳥出殼前用卵齒戳破蛋殼(網絡視頻截圖)
人們觀察雛鳥破殼的過程後,就仿照雛鳥的卵齒制作出了可以刺穿堅硬物體的鳥嘴形工具。用金屬制作的這種工具就叫做錐。比如下圖就是鞋錐子,過去手工做鞋時用于納鞋底和上鞋幫。
針錐(網絡圖片)
3.椎字。這個字有兩個讀音,zhuī和chuí。
讀音是zhuī的時候,指人的脊柱骨。每一塊脊柱骨的整體形狀與鳥頭相似,而其上的棘突與鳥喙的樣子相像。于是人們就用隹字加一個木字旁表示人的脊柱骨,寫作椎。
椎骨——人的脊柱的一節(網絡圖片)
讀音是chuí的時候,本義是敲擊。源于雛鳥破殼時用卵齒戳破蛋殼鑽出來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會發出類似敲擊蛋殼的聲音。于是,人們就用椎表示敲打東西的工具,或者指敲打的動作。如,鼓椎,椎鼓。
用鼓椎椎鼓(網絡圖片)
以上分析足以證明,鳥是羽毛豐滿的成鳥,隹是未長羽毛的雛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