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叙事性散文的寫作技巧有哪些

叙事性散文的寫作技巧有哪些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9 02:18:12

叙事性散文的寫作技巧有哪些?抒情散文是注重表現作者的思想感受,抒發作者感情的散文它雖然也有對具體事物的記叙和描繪,但通常沒有貫穿全篇的情節它或直抒胸臆、或觸景生情,一般都洋溢着濃烈的詩情畫意優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摯、語言生動,作者常常運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将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它在反映生活的方法上與詩近似,但又不像詩那樣講究節奏和聲韻對于初學者,要想寫好抒情散文應當說有一定的難度筆者就其立意、選材、意境、文采等四個方面來談一談抒情散文的寫作方法,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叙事性散文的寫作技巧有哪些?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叙事性散文的寫作技巧有哪些(淺談抒情散文的寫作方法)1

叙事性散文的寫作技巧有哪些

抒情散文是注重表現作者的思想感受,抒發作者感情的散文。它雖然也有對具體事物的記叙和描繪,但通常沒有貫穿全篇的情節。它或直抒胸臆、或觸景生情,一般都洋溢着濃烈的詩情畫意。優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摯、語言生動,作者常常運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将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它在反映生活的方法上與詩近似,但又不像詩那樣講究節奏和聲韻。對于初學者,要想寫好抒情散文應當說有一定的難度。筆者就其立意、選材、意境、文采等四個方面來談一談抒情散文的寫作方法。

一、善于立意

立意要新穎獨特。立意新穎獨特。作品才有審美價值,才有生命力。一篇抒情散文若沒有新的立意,文字再美也是平庸之作。 古人說:“文章切忌随人後”, 就是主張寫文章要“标新立異”,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如豐子恺的《楊柳》,在常人的眼中,楊柳有“知春” 和“報春” 的特點,因而楊柳便成為春景的一種點綴。可是豐子恺以獨特的眼光,從楊柳“下垂”的特點生發出聯想,突出表現了它不同于那些“一味求高”的“貪婪之相”的樹木。這雖然是作者的主觀聯想,卻可以使我們從中獲得寫作的“獨特性”和“獨具慧眼”的啟迪。

抒情散文新穎獨特的立意,來源于我們對現實生活的深入觀察、體驗,以及在觀察、體驗基礎上的新發現、新創造。我們隻有對生活進行深刻的觀察,用心去感受、思考,立意才會新穎獨特。蘇轍說:“文者氣之所形也”就是這個道理。

立意新穎獨特,與選擇角度有很大關系。“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事物,觀察的角度一變,它往往就會呈現出一種新面貌。而角度新,立意新,作品才能給人以新鮮之感。

立意要巧妙深刻。所謂巧妙深刻。就是題材雖小,開掘卻深,能夠收到“以小見大”的藝術效果。抒情散文的寫作,往往以“小”題材顯示出自己的個性。因此,它要求題材要小,開掘要深。題材小,容易把握和開掘,也易于收到“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朱自清說:“拆開來看,拆穿來看,無論缁铢之别,淄渑之辨,總要看出來而後已,正如顯微鏡一樣,這可以辨出許多新異的滋味,乃是他們獨到的秘密!”沒有這“拆開來看”的開掘精神,就不能發現“小”中的“大” 内涵,立意也不易深刻。如茅盾的《白楊禮贊》、楊朔的《茶花賦》等作品,雖然隻擇取了白楊樹、茶花這些小題材,但作者能從時代的高度來開掘思想内涵,收到“見微知著”的藝術效果。所以,我們在寫文章時要善于從平凡的事物中提煉出其深刻含義來。

新穎的立意,還需要含蓄自然地表達。抒情散文的寫作,往往是作者内情與外物的融合,而産生“景以情合,情以景合”的複雜過程。我們在寫作抒情散文時,旨意常常不直接表露,而用托物寓意的方法,達到抒情言志的目的。所以,寓情與景,寓意與事是我們寫作抒情散文常用的一種重要方法。 葉聖陶說:“這個裡頭蘊含着那個、那個裡頭蘊含着這個”,“含有象征的意味”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托物言志”,如果我們寓意用得成功的話,可以使作品含蘊自然,富有詩情畫意。如楊朔的《荔枝蜜》通過養蜂員之口,介紹了蜜蜂勤勞的生活習性,感染了作者,使作者動了情,自然地聯想到勞動人民的勤勞和無私奉獻的精神。作者把蜜蜂的形象和勞動人民的形象巧妙而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深刻地揭示了一個生活哲理,贊揚了“對人無所求,給人的卻是極好的東西”的崇高品格。可以說,作品寓意深刻、含蓄、自然、耐人尋味,成功地完成了以蜜蜂的可貴品質,詠贊勞動人民無私奉獻精神的藝術創造。

二、精于選材

抒情散文對選材構思的要求很嚴,要求用短小的篇幅寫景狀物,抒發感情,發揮思想,創造意境。隻有精于選材,才能寫出情文并茂、意境隽永的作品。

選擇自己熟悉的材料。任何文學作品都是社會生活的反映。現實生活是豐富多彩、瞬息萬變的,作者不可能全知全能。因此,隻能選擇自己最熟悉的、感受最深刻的材料,這樣才能把它寫得透徹、精辟。有經驗的作者無不在選擇材料上揚自己熟悉之長,避自己陌生之短。

選擇有利于産生聯想的材料。散文的題材小至草木蟲魚,大到海闊天空,上下幾千年,縱橫幾萬裡,它需要采用聯想的方法。從眼前的人、事、景、物想到與此相似、相反或有聯系的各種人、事、景、物。抒情散文的寫作,離不開聯想。聯想可以把主觀境界和客觀事物融為一體。作者靠着這種聯想,可以由眼前的事物聯想到另一種事物,或與此物相關的他人。所以,選材要注意選擇有利于聯想的材料。豐富的聯想讓人的思想縱橫馳騁,無所拘囿,可以豐富文章内容,拓深意境。郭沫若由石榴的枝幹和葉,聯想到梅樹的枝幹和楊柳的枝幹;由石榴的深紅色的花,聯想到這是“夏季的心髒”;由石榴的花瓣,聯想到“用紅瑪瑙琢成了那樣多的花瓶兒”。宗璞的《紫藤蘿瀑布》,由盛開的紫藤蘿“從空中垂下”,聯想到“像一條瀑布”;由眼前紫藤蘿的“活潑熱鬧”,聯想到十多年前的紫藤蘿花架被拆掉的“不幸”。這些利于聯想的事物,一旦和作者的主觀境界融合,便能寄以深刻的寓意,從而在寫景狀物中達到抒情的目的。

選擇能夠表現主題的材料。林語堂說:“凡可引起會心之趣者,則可為作文材料,反之則決不可。”這裡所說的“會心”,就是作者從日常生活中所發現的“暗示”,産生主題的“契機”。我們寫抒情散文,就要善于發現這種“暗示”,捕捉這種“契機”。這樣的材料,就是表達主題的理想材料。能夠表現主題的材料可以着眼于國家大事,又可以落筆于生活小事。《紫藤蘿瀑布》 作者宗璞就善于捕捉身邊的花草樹木來描繪自然、寄托情思,闡發哲理。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在一般人眼中不足為奇,但在作者眼中卻視為珍品,為什麼呢?因為它雖屬于“小”景,卻充滿了光輝,散發着芳香,煥發着勃勃生機,它驅除了“我”心頭的不快之感,給“我”帶來了精神的甯靜和生的喜悅;它銘刻着時代的印記,反映了社會的進步和文明的蘇醒;它啟迪人們領悟,得時時遵循生命永動不息,人與自然必須和諧相處的自然法則。這種細小而平凡的題材,往往更能細緻入微、真切自然地抒發作者的情懷,做到事小而意大,筆簡而情豐。

三、創造意境

抒情散文的寫作尤其重視追求意境。王國維說: “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有意境而已。”這說明了意境的重要。所謂意境,就是把深刻的思想、動人的情感,通過生動的畫面表現出來,使内情與外物相融合,深意與畫面相交融,從而感染讀者,喚起讀者的豐富聯想。用王國維的話說,就是“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人心中之一境界。古文能寫真景真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因此,他要求創造意境必須要“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把情與景、主觀與客觀有機地融合、統一在一起,這就是創造意境。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做到情與景、主觀與客觀的融合呢?意境的創造,要處理好“情”與“物”兩者的關系,隻有将情感融入描寫對象之中,做到物我合一才有意境可言。概言之:意境是情與景、物與我相融合的産物。朱自清也曾說:意境似乎就是形象化,用具體的暗示抽象的,意境的産生靠觀察和想象。如賈平凹在《月迹》中描述了三幅具有詩意的畫面:一是幾個農家孩子于中秋之夜鏡中望月,月亮款款地悄沒聲地溜進來,先是一個白道兒,再是半圓,漸漸地爬得高了,穿衣鏡上的圓便滿盈了。“未了便全沒了蹤迹”因而說:“月亮是長了腿的”童心的想象力多奇妙。 二是庭中望月,望月中嫦娥桂樹,看甜酒杯中浮起圓圓的滿月;三是到河岸尋月,甯靜、恬美的畫面中透露出孩子們真摯與純潔、天真與富于幻想的情趣。“月亮是什麼顔色呢?”“月亮。是個好東西。”表達出了對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熱烈憧憬和向往。作者将如畫之景,景中之人,純真之情、深邃之意融為一體,創造出了詩意盎然的優美意境。再如蘇轼在《記承天寺夜遊》寫道:“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這是寫月光的高度傳神之筆,短短三句話,沒有寫一個“月”字,卻無處不是皎潔的月光。作者用“積水空明”四個字,來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橫”四個字,來比喻月下美麗的竹柏倒影,可謂勾魂攝魄,十分精練。以水喻月,本來并不顯得新穎,新奇的是作者不用普通的明喻,而以隐語先聲奪人,造成一種庭院積水的錯覺,進而寫清澈的水中交錯的藻荇的清影,觸類生發,把隐語又推進一層,使人感到撲朔迷離,水月莫辨。正當讀者恍惚迷惘地加以體味時,作者卻輕輕地點出:“蓋竹柏影也。”于是恍然大悟。隻消一個“影”字,不明寫月光而月光的美好意境以宛然具現。它一方面來自真切的生活體驗,另一方面又出于高明的烘染技巧。“積水空明”,給人以一池春水的靜谧之感;“藻荇交橫”,則具有水草搖曳的動态之美,整個意境靜中有動,動而愈見其靜。“積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作形容,“藻荇交橫”則以竹柏倒影來烘托。兩句之間,有正寫、側寫之分,收點染并用之妙,從而創造出一個冰清玉潔的透明境界。

四、講究文采

抒情散文常被稱為“美文”,文字優美,富于文采是其外部特征。抒情散文寫得辭藻華麗,是文采;樸素自然,也是文采;華麗和樸素,兩者各有各的美。講究文采,就是要運用恰當。徐遲說:“散文家不僅要掌握華麗的文采,而且要善于控制它,不僅要掌握樸素的文采,還要善于發揚它。”我們寫作抒情散文,要把兩者統一起來。華麗的文采是需要的,但不能過分地雕章琢句,片面地追求華麗,我們更要把抒情散文寫得樸素、自然,追求那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清純美。用詞也要講究變化,生動形象,有韻律感。句式要長句與短句相間,骈句與散句結合,或比喻,或拟人,或排比,或聯想,造成抑揚頓挫,急緩有緻的抒情節奏,構成和諧的旋律,寫出富于意境美、語言美、音律美的動人篇章。下面我們就以吳功正的《阿裡山紀行》為例。從語言的角度看,文句的長短、整散,語勢的疾徐、直曲,字音的響沉、抑揚,它們錯雜相間,使文章聲勢呈現有規律的變化,和諧流暢,而構成聲音的節奏。本文的語言就做到了這一點。例如:“潭無魚鼈,林無鳥獸,偶或有如蟬、如蠅、如蚊的聲音,側耳谛聽、分辨、捕捉,卻又沒有了。那是靜谧的世界,淨潔的世界,甚至可以說是禅的世界。偶有人聲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間的安甯。”讀這段文字,我們仿佛聽到了“如蟬、如蠅、如蚊的聲音”,在靜谧的世界裡若有若無,引導讀者進入一種“禅的世界”。這段文字流暢而節奏鮮明,對偶句、比喻句、排比句,整句與散句交錯使用,形成了輕松、舒展、迂曲、迷人的節奏,富有音樂美。不過,還應當說明一點,語言作為文學的表達工具,畢竟是外部形式的東西,采用什麼樣的語言最終還得根據文章内容而定。

以上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如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深表感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