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過很多次存款,也聊過不少低風險的理财産品。
期間好幾篇文章,多少也涉及了一些關于收益計算“陷阱”的問題。
這期,盡量把曆史的一些内容和新看法,整理羅列下。
判斷标準基本都是個人觀點,各位參考即可。
其次,描述的收益計算本身沒實質問題。
稱呼這些内容為“陷阱”,其實主要是一些産品描述極容易給用戶造成“誤解”。
一、大額存單的“真實收益”
大額存單真實收益的部分,之前聊過很多期了。
之前以某銀行5年期3.85%到期付本息的大額存單 産品舉過例子,這裡也搬過來。
實際交易過程中,有轉讓、受讓2個行為。
1.轉讓
産品轉讓的利率是固定的,一般會按大額存單産品的票面利率3.85%固定轉讓(有些支持自定義)。
2.受讓
産品的受讓人是按大額存單本金 受讓利息的形式購買人轉讓人的大額存單。
假設5年期3.85%的産品,實際有轉讓人A 、受讓人B。
方案A:
這個情況,如果我們計算2者的實際收益,則會是如下情況。
轉讓人A,20萬放2年的本息合計21.54萬,年化單利3.85%。
轉讓人B,21.54萬放3年的本息合計23.85萬,年化單利3.57%.
那實際會是如此嗎?很可惜,不會。
所以現實情況,轉讓人A在發起裝讓時,會需要倒過來計算轉讓人B的收益率,一般會确保與票面利率一緻。
折算下來,轉讓人A的實際年化收益率在3.45%。
先給個結論:持有大額存單期限越短,需要承擔的轉讓成本越多。轉讓人的實際年化收益率會越少(極端情況最低到3.3%左右)。
根本原因還是在于産品的利息需要在産品到期,才會予以支付。
無論是受讓人還是轉讓人,總有一方要承擔這部分利息提前支出的成本。
實操層面,受讓人是可以選擇新的大額存單的,因此往往都是轉讓人承擔了這部分。
因此,你已經持有或計劃持有可轉讓的大額存單産品,務必要考慮這個因素。
那有例外嗎?
實際是有的。
市場上,其實還有種“特别”的大額存單,産品本身按月付息。
銀行每月會提前支付利息,轉讓人、受讓人所需承擔的利息提前支出的成本,上限就沒多少了。
稍微羅列現有的幾家。
1.微衆銀行的大額存單
5年4.0%按月付息,app内預約排隊。聽說有排隊幾個月,沒有買上的。
2.藍海銀行的大額存單
5年3.9%按月付息,部分需要開白(直接聯系銀行客服申請或者回複LH登記)。基本開通就買,産品本身利率稍低。疊加會員體系的獎勵,實際能達到4.0% 。
3.部分城商行
部分城商行的直銷銀行或APP内,也還有極小部分(21年年初的時候,有過一輪收斂),可以挖掘下身邊。
二、“加息券”的真實加息
理财産品的“加息券”,絕對是過去一段時間,花頭被用得最多的營銷手段之一了。
今天去嘗試了下某銀行的新戶券,乍一看力度很大,上手就送1張18.8%的加息券。
但仔細一看,2個限制條件。直接讓這個券,廢了一大半還不止。
你以為這就完了嗎?
不!
再去看這個券的介紹,詳情裡寫着,獎勵5元封頂!!
我心裡千萬個....
買過存款的朋友,應該都很熟悉它的計息規則。
假設你T日存進去,T 1日取出。T日算利息,T 1日不算,計算1天利益。
這個也就是,看過夜的情況計算計息天數,算頭不算尾的計算方法。
很簡單。
但是理财則不同,且差異較大。
先以微衆銀行的活期 為例。
轉入方面:計息規則為T 1日,收益展示則為T 2日。同時,這裡的T日指的是交易日,有15點的交易界限,超過3天就會歸為次日的交易。
如果适逢周四15點之後,計息時間則為周一(這個情況,注意規避)。
轉入,收益少1天的計息時間。
轉出方面,活期 本身支持快速贖回。
需要支出轉出當天的收益,本息是可以實時到賬的。
轉出,與存款基本一緻。
所以,從銀行理财的活期 來看,天然比銀行存款少1天利息。
那其它理财是這樣嗎?很可惜不是。
轉入方面,其實不少理财,實際計息會需要到T 2日。甚至有些會設計開放期,一不小心可能還會存早...好幾天不算利息。
轉出方面,産品不同差異極大。有些是會T 1日到賬,有些甚至需要到2-5個交易日。
總之,一般至少會損失2天以上的利息。
三、存款的“收益差異”
A.複利的考量,建議忽略
有時候,會在群裡看到有群友,聊起存款的“複利差異”。
大緻意思是,存款産生的利息繼續存入銀行,達到複利的效果。
比如4.1%的7天通知存款,複利存3個月。跟4.1%的3個月固定期限存款,究竟實際收益差多少。
咳咳。
假設1萬元,以上述例子為例,2者實際收益的差異僅為0.5元不到。
沒有任何值得究竟的必要。
所以結論部分,1年期以内的存款,基本可以無視“複利”産生的影響。
除非你的資金量很大。
同時,相同利率情況下,盡量去選擇靈活性越強的。
無論是你現在是持有,還是能買到周期付息産品,如果考慮入手或切換時,優先考慮下“利率”因素。
B.積分和非積分的差異
站我個人角度來看,2者的差異并不明顯。
在确保靈活性 短中期考量的前提下,再結合之前銀行潛在風險的判斷(雖然我覺得短期内不會再有類似村鎮事件發生了)。
當下的選擇,肯定還是優先考慮收益。
如果非要加個限制,單戶50萬(其實主要還是心理慰藉)吧。
積分跟非積分的最大差異,還是在于個人願意“折騰”的前提。
以2個銀行的幾款典型産品為例。
①ZB的4.5%7天通知
1.5% 3%的積分獎勵,最麻煩的部分在于積分折現,一般最多損失1%不到(基本忽略)。主要麻煩的部分,就是找靠譜黃牛。
至于積分貶值,目前來看,幾乎不可能。
②ZX的4.0%7天通知
1.35% 2.65%現金獎勵,好處在于可以直接到手現金,免去了折騰黃牛的麻煩。
那究竟那個好呢?
以5萬為例,存7天1個周期,0.5%差異對應的收益約在4.86元(短期基本可以忽略,長期則需慎重考慮)。
咳咳,具體就看你的計劃了。
再舉個例子。
③ZB的4.8%6月,1.8% 3%積分,④ZX的4.6%6月,1.8% 2.6%現金。
差異在0.2%。
以5萬為例,存6個月1個周期,到手收益的差額在50元。
所以,看似産品收益有差異,但是真去計算收益時,可能是比你想象的要少很多。
ZB最近更新的積分兌換,在一些重要卡券方面,臨時取消了部分積分 現金支付的選擇,所以實際積分會略有折損(說是8月恢複該功能)。
資金量不大的,選哪個都一樣...現金可能更高。
四、領券防身
在略顯“放縱”的6月之後,幾家銀行都有7月肉眼可見的“收縮”政策和力度。
當下,存不存可以再說。
尤其是對一些朋友來說, 河南村鎮事件一天沒結果,一天就不敢存。
但是,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如果河南後續線上的都正常兌付了?
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大量資金有可能會流入民營銀行?
所以...當下不用糾結存不存的問題,也沒必要現在決定。
2個建議:
1.能開戶的先開戶,别到時候想開戶都開不了;
2.能領券、能參與活動的先參與;
至于存不存?看你個人理解了。
巴菲特有句話,可以借鑒下,但不一定準确:在别人恐懼時貪婪,在别人貪婪時恐懼。
與諸位共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