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勇立潮頭拓荒牛的事迹

勇立潮頭拓荒牛的事迹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09 11:53:51

來源:【鐵人先鋒】

金秋九月,彩雲之南,滿眼蔥翠,處處吐露春華秋實的芬芳。青山環抱的煉廠内,一座拓荒牛雕像屹立在雲南石化廠區主廳。俯瞰它,走近它,觸摸它,内心久久不能平靜,仍能感受那些刻骨銘心、難以忘懷的創業畫面。

勇立潮頭拓荒牛的事迹(雲嶺的拓荒牛們)1

2013年3月,雲南煉油項目開工建設,掀開一段波瀾壯闊的石油報國史:2017年8月28日,在黨的十九大召開前夕,雲南石化一次開車成功,創造現代煉化企業開工典範;2022年6月,累計加工原油突破5000萬噸,樹立中緬油氣合作新标杆。

10年前進路上,既有氣勢恢宏的精彩瞬間,也有平凡感人的奮鬥足音。每個貢獻者都是“拓荒牛”,用牛勁、闖勁、韌勁書寫着青春煉廠的動人故事。

拓荒年

天南地北石油人

使命召喚起征程

團結進取擔當奉獻

負重爬坡艱苦鏖戰

使出牛勁闖勁韌勁

在一片偏遠小山坡

開墾出現代化煉廠

譜寫一部創業贊歌

雲南石化

“帶血的進度決不能要!”

白雲朵朵、青山綠水,這是多數人腦海裡的雲南印象。然而,2012年4月,安全工程師黃甯從西北邊陲派駐雲南煉油項目,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

那時,煉廠原址還是一片空地,有未清理的磚頭瓦塊,有未回填的池塘,還有沒被爆破的小石山。除了荒涼,還有漫天灰塵。“早上出門,晚上回來洗個澡,能足足沖掉兩斤灰!”黃甯自嘲道。

勇立潮頭拓荒牛的事迹(雲嶺的拓荒牛們)2

雖然現實與預想有差别,但黃甯深知,選擇了石油,就選擇了紮根和堅守。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是石油人的家。

環境可以慢慢适應,安全生産卻等不得。高峰期單日施工人員6000人,來自五湖四海,素質不一,安全管理難。更有甚者為圖進度,不系安全帶,不規範系安全帶。雖多次糾正、培訓,但效果并不理想。

安全帶就是施工人員的生命帶。現場環境複雜,作業空間狹小,交叉施工還多,一旦發生事故後果不堪設想。

“甯可聽罵聲,也不能聽哭聲。帶血的進度決不能要!”一向做事果敢的黃甯下定決心整治。

經過反複琢磨,黃甯感到施工隊伍最怕的就是停工降效。那就對症下藥,抓住軟肋,拿出“撒手锏”:一人違章全班培訓,群體違章停工整頓。随後,她聯合安全監理、項目總包,奔波在一個個工地,嚴查細督、不講情面,對頂風違章的“刺頭”嚴厲懲處。

一個大雨過後的下午,工地少了一些塵土飛揚,但到處是紅色泥潭。黃甯深一腳淺一腳地來到連續重整芳烴聯合裝置檢查。一到現場,她的臉立馬沉了下來:“腳手架雙鈎同摘,一個挂鈎都沒有挂,典型違章!”一句話鎮住全場。“濕滑條件下,危險系數加大。沒說的,必須嚴懲!”她趕緊叫停班組全部作業,進行現場整頓,對承包商頂格考核。

硬處罰還要軟引導。她趁熱打鐵,立即召開現場警示教育會,開展安全帶演練,人人反思、剖析。“生産再忙,安全不能忘;安全一松,全線就告停!”那名違章人員終生難忘。

這個被稱為“連坐法”的法子,雖然名字不好聽,但在全公司推廣後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那段時間,經過持續高壓嚴管,安全帶違章現象徹底消失了。黃甯“鐵娘子”的美名不胫而走。

那年黃甯恰好30歲,人生最美好的年華。而她惦記的不是商場購物,卻是施工現場。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為的是項目安全,那也是她心裡最大的美。10年拼搏,曆經歲月沉澱,她愈發自信從容,綻放着璀璨女人花。

“針尖的窟窿能漏過鬥大的風”

2013年,李本柱來到雲南石化,進入生産三部重整裝置,當上了一名光榮的石油工人。歲月如梭,他見證了一座千萬噸級煉廠拔地而起,也見證了開工運行以來的一個完整周期。

時鐘回撥到2017年7月23日,離預定的8月8日重整裝置開工還有16天。太陽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煉塔旁邊的樹枝都低下了頭。高原生活帶來的黝黑膚色,讓李本柱渾身透露着一股非同尋常的堅韌。

找漏、消漏、充壓保壓、抽真空,是李本柱當天氣密檢查的四部曲。他心裡明鏡似的,氣密質量關乎裝置長周期運行基礎,是頭等大事。按照操作規程,質量标準是2小時壓降不超過2%,可他自己定下的小目标是48小時壓降為0。

小目标有點高,工作自然滿負荷。

勇立潮頭拓荒牛的事迹(雲嶺的拓荒牛們)3

上午10時許,細心的李本柱發現噴壺噴出的泡沫變大了。“不好,有漏點!”原來,空冷器絲堵有漏點。雖然是微漏,但高度的警覺讓李本柱不敢有絲毫懈怠。系統裡進的将是氫氣,很容易引起不安全事故。“哪怕再小的氣泡,也要在開工前消除掉!”他一邊進行氣密處置一邊聯系施工單位,将消漏基本處理到位。

針尖的窟窿能漏過鬥大的風。他還不放心,增加了一個多保險措施——抽真空檢查。又是一個加班的夜晚,經過緊張測試,負壓工況下,壓力值48小時保持恒定不變。這就證明漏點密封質量優良,他的小目标實現了。回家路上,已是深夜,月亮悄悄爬過樹梢。兩天沒有睡過踏實覺的他終于能睡個安穩覺了。

可别小瞧這個小目标,立馬就見到了大成效。由于氣密質量過硬,裝置開工不到48小時,反應系統水含量快速降到規定值以下,比同行業提前2-3天。一旁的國外專家驚訝地豎起了大拇指:“太棒了!這是我見過水含量控制最快最好的!”那一刻,他别提有多高興了。

工作的忙碌,自然要舍棄很多。愛人身懷六甲,平時也理解他。一次,愛人好不容易張了一下口,想讓他陪着去産檢。可那時正是開工準備關鍵節點,人手緊、手頭忙。“老婆,抱歉,實在走不開。”電話那頭,這個雲南漢子眼睛不禁濕潤。他知道,愛人每次都一個人去醫院,看着别人都成雙成對去,肯定承受了不少委屈。可他也知道,更大的責任在開工一線。

盼望着,那一天越來越近了。2017年8月28日,全廠全流程一次開車成功。這一天看起來和其他日子沒有區别,但又明顯不一樣,就像馬拉松運動員抵達終點的那一刻,無比興奮和激動!“作為家鄉人,能參與當時集團公司最大的單套重整裝置開工,覺得所有付出都值了!”李本柱嘴角揚起了笑容,滿足感、自豪感溢出臉龐。

勇吃“第一隻螃蟹”創先河

如果說煉廠建設、開工是一場充滿硝煙的決戰,那麼平穩運行就是一個個默默無聞的大考。作為穩運行的保障劑、優化劑、效益劑,“三劑”(催化劑、助劑、添加劑)管理難度比較大。雲南石化原有專業管理人員年齡偏大,急需補充精兵強将。2019年4月,張甫敏來到機關挂職鍛煉,開啟與“三劑”的3年磨砺之旅。

零基礎轉崗,有着隔行如隔山的諸多不适應。“三劑”種類多達80多個,品種性能吃透難,還得熟悉全工藝,這對張甫敏挑戰不小。他沒有打退堂鼓,決心零起步,越過一道道“火焰山”。

勇立潮頭拓荒牛的事迹(雲嶺的拓荒牛們)4

憑着初生牛犢的銳氣,他學中幹、幹中學,向兄弟單位學,向身邊同事學,向書本學。那段時間,他幾乎是辦公室、現場“兩點一線”。嘴巴起了泡,眼睛布滿血絲,根本不像一個30歲出頭的小夥子。形象的變化,換來的是知識的厚度和能力的提升。他迅速厘清脈絡,清晰管理界面,推行12項審批流程,讓管理步入規範化軌道。難能可貴的是,由他主筆的技術分析報告排名闆塊第一。

這兩年,随着提質增效越來越深入,他的擔子越來越重。芳烴裝置以前使用的催化劑周期短,隻有2個月。頻繁再生和換劑着實讓人頭疼不已。雖然經過多次攻關,但仍費時費力費錢,還無法滿足混苯産能需要。就在一籌莫展時,公司領導一句話點醒了他:“小張,催化劑疊代比較快,看看有沒有其他途徑?”

對!得另辟蹊徑。那段時間,他頻繁聯系同行業,電話打了好幾十個,不放過任何一個有用信息。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于找到一款新劑相對适合,可還在試用階段,沒有正式投用市場。研制單位承諾,首個周期能用18個月,是現有劑品的6倍;總劑量僅需40噸,不及現有的一半。這超出常規想象。敢不敢吃第一隻螃蟹?從風險來看,如果承諾不能兌現,将會打亂既有生産步伐,帶來較大經濟損失;從機遇來看,實驗室數據、工廠試驗數據、原料和産品分析指标,都給予正向支持。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經過慎重考慮,張甫敏兩次邀請對方過來交流,直觀體驗新劑性能。溝通中,他抛出了隐憂:“使用周期如達不到,經濟損失要全部彌補;付款可否分期?”得到肯定答複後,心中疑惑頓時煙消雲散。随後,他拿出專業翔實的評估報告。雲南石化下定最後決心。

勇立潮頭拓荒牛的事迹(雲嶺的拓荒牛們)5

比預想的還要好!新劑今年2月投用後,經過6個月運行,活性穩固如初,産品溴指數、銅片腐蝕等指标遠優于闆塊要求,混苯産量大幅提升,累計創效超過400萬元。尤其讓張甫敏欣慰的是,這款新劑采用新分子篩技術,在中國石油尚屬首次應用,創造了先河!

人生就是一次旅行,總能品味不同的風景。曆經3年錘煉,張甫敏已成長為一名專業管理者,挑起了大梁,為保運行散發熾熱的青春。

黃甯、李本柱、張甫敏是雲南石化衆多“拓荒牛”的縮影,是當之無愧的平凡英雄。奮進新時代,不負追夢人。雲嶺石油人将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犁”出雲南石化二次創業的美好明天!

本文來自【鐵人先鋒】,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