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客戶端 | 作者 唐任伍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确指出要“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并将其作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高水平”是關鍵。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充滿活力的體制,是“産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争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的體制。
具體來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高水平”主要體現在下列幾個方面:
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确指出:“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核心問題。政府和市場,一個是“看得見的手”,一個是“看不見的手”,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是關系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否“高水平”的關鍵。
市場、政府不是對立的,不能來回“拔河”,而要成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雙輪”,共同“驅動”。一個從微觀資源配置層面驅動,形成有效市場;一個從宏觀調控治理層面驅動,形成有為政府。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同軌同向,協同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邁向高水平。
中國經濟之所以能夠在中國取得巨大的成功,一個重要的經驗,就是實現了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既發揮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優化作用,又發揮了政府在宏觀調控中的有為作用,“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兩手發力,既避免了單純依靠政府力量會損失資源配置效率、喪失經濟活力而出現的政府失靈,又避免了完全依靠市場力量會催生過度壟斷、排斥公共利益、引發兩極分化而出現市場失靈。市場和政府各就各位,相得益彰,充分展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高水平”。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标準市場體系”。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甚嚣塵上,各種不穩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輸入性的通脹壓力加大,中國經濟短期内面臨着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減弱的“三重”壓力,凸顯了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标準市場體系的迫切性。
未來五年乃至相當長一個時期,建立起“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的全國統一大市場,為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基礎支撐,為各種要素自由流動進行市場化的高效配置,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越的環境,将成為重要任務。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就要大力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既包括促進土地等傳統要素在城鄉之間的統一融合、價格市場決定、自主有序流動和高效公平配置,也包括增強數據、知識、技術等新型要素活力,關鍵是全面完善産權保護制度、實施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和完善公平競争制度,夯實市場經濟運行的基石,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企業優勝劣汰,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添油助力。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就意味着必須建設高标準市場體系,這是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有效運轉的基礎。
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核心和關鍵在于進一步從理論和實踐上“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弘揚企業家精神和創新精神,使作為國民經濟細胞的各類市場主體更加充滿活力。一方面,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激發國有企業活力,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切實增強國有經濟競争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另一方面,要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權益,促進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激發民營企業活力。
市場主體是經濟發展的基本載體,是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就業機會的主要提供者、技術進步的主要推動者,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發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國有1.46億戶各類市場主體,這些充滿活力的微觀市場主體成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石,也是我國應對挑戰、抵禦風險的韌性與能力、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底氣所在。為各類市場主體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法治環境和市場環境,使它們在繁榮穩定的大環境中預期穩定、充滿信心,積極投資創業,尋找發展機會。這樣,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億萬勤勞智慧的勞動者和廣大銳意進取的企業家群體的内生動力,就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高水平”的标志。
創新财稅金融體制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建立、健全現代财稅金融體制,将現代财稅金融體制作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健康穩定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在财政體制方面,健全現代預算制度,優化稅制結構,完善财政轉移支付體系,提高财政資源統籌能力,增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的财力保障。在稅收體制方面,建立健全現代稅收制度,完善地方稅、直接稅體系;優化稅制結構,适度提高直接稅比重,深化稅收征管制度改革,提高征管效率。在金融體制方面,健全現代中央銀行制度體系,完善貨币供應調控機制,穩妥推進數字貨币研發;深化利率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強金融普惠性;完善金融監管體系,提高金融監管能力,嚴格防範金融風險。在資本監管體制方面,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破除地方保護和行政性壟斷,依法規範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
(作者為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