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曆史必修一單元複習

曆史必修一單元複習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30 11:47:15

曆史必修一單元複習(曆史高考閱讀拓展)1

(一)影響大國崛起的因素

1.經濟因素:經濟因素無疑是大國崛起的基礎和最深層的原因。近代取得世界霸主地位的大國(英國、美國)在經濟規模和生産力水平方面均達到世界領先。

2.社會因素:近現代大國成功崛起與其社會秩序相對穩定、國家認同感相對較強、公民參與國家管理的渠道暢通有很重要的關系。在這一方面,英國和美國是成功的代表。一戰前的德國、俄國則是失敗的代表,兩國封建因素較多,社會矛盾尖銳。

3.政治因素:政治制度的現代化是大國崛起的重要因素,英國、美國建立了相對完善的民主制度,社會階層的流動性較強,其大國崛起之路相對平坦。

4.外交因素:成功崛起的大國都把握甚至引領了當時的曆史潮流,建立了與自身實力相符且能夠得到較廣泛支持的規則體系和價值觀。比如,西葡開辟新航路、英美建立全球自由貿易體系等。

5.軍事因素:軍事因素在大國崛起進程中的作用,需要辯證看待:一方面,國防力量的提升和軍事手段的運用對國家統一、國家利益的維護和拓展、民族意識的形成有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對軍事手段的迷信和濫用,将其淩駕于國家經濟、政治正常發展之上,則往往是導緻大國崛起失敗的重要原因。日本、德國有慘痛的教訓。

6.文化因素:落後的文化禁锢了經濟發展的空間,過度執着于意識形态也容易引起國家之間的對抗,中斷經濟發展的進程,吸收、融合世界先進文化是大國崛起的重要因素。

(二)近代以來崛起的世界大國近代以來出現了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随着世界形勢的發展,這些國家的國際地位不斷變化。

1.葡萄牙與西班牙的“海洋時代”:葡萄牙、西班牙分别開辟西歐—好望角—印度和西歐—美洲—印度的新航路。随着新航路的開辟進行早期的殖民擴張,16世紀确立海上霸權。但因為同為封建君主制國家,殖民掠奪的财富用在奢侈享樂上,沒有轉化為資本積累,因而衰落下去。

2.荷蘭的“小國大業”:取代西、葡成為17世紀世界頭号貿易強國,被稱為“海上馬車夫”。商業貿易的發展帶動銀行信貸業的發展,阿姆斯特丹在17世紀中葉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但隻注重商業,不注重工業發展,并在與英國争奪殖民霸權的戰争中戰敗,由此喪失了歐洲大國地位。

3.英國的“走向現代”:憑借着先進的政治制度(君主立憲制)、雄厚的經濟基礎(世界工廠)、領先的科技文化,英國長期居于世界霸主的地位。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由于工業慣性、科學與技術結合不緊密等因素,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速度放緩,兩次世界大戰,英國實力遭到巨大削弱。由于實力不斷衰落,霸權不複存在。

4.法國的“激情歲月”: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至19世紀70年代,法國處于革命與複辟的動蕩之中,1875年通過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最終确立共和制。由于法國社會動蕩不安,以緻資本主義發展緩慢,使其在與歐美其他大國的競争中處于相對落後的地位。

5.德國的“帝國春秋”與日本的“大東亞計劃”:兩國都是通過改革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殘餘,都曾經受益于對外戰争,使兩國迷戀武力,最終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打敗。

6.俄國的“尋道圖強”與蘇聯的“風雲新途”

(1)1861年農奴制改革開啟俄國近代化,俄國走上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但是其改革不徹底,封建殘餘濃厚。

(2)1917年十月革命開啟俄國曆史新的一頁,是俄國現代化進程中的裡程碑。通過工業化、農業集體化運動,建立起斯大林模式,蘇聯迅速實現工業化。二戰中擊敗德國法西斯,奠定了其世界大國的地位。二戰後,斯大林時代積累的矛盾長期得不到解決,加之與美國的争霸加重了負擔,最終蘇聯于1991年解體。

7.美國的“新國新夢”與“危局新政”

(1)政治:1776年,美國宣布獨立。通過1787年憲法,最早建立起總統共和制政體。内戰後通過的憲法修正案,廢除奴隸制,肯定聯邦法律至上性,維護了國家的統一與聯邦制的鞏固,推動美國經濟發展。

(2)經濟: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美國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1929年至1933年經濟危機使美國經濟遭到巨大打擊,羅斯福新政在堅持市場經濟體制的前提下,開創了政府大規模幹預經濟的新時代。二戰後,美國引領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出現“新經濟”的經濟增長模式。

(3)對外:美國建國之初,形成“孤立主義”傳統。二戰期間,太平洋戰争爆發後,促進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形成,推動世界反法西斯戰争的勝利。二戰後,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頭号強國,對外企圖稱霸世界,積極推行冷戰政策;通過布雷頓森林體系和國際貿易體系,确立起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霸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