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傳統分類,雁形目之下有2科,鴨科和叫鴨科。叫鴨科的種類内部構造象雁形目,外形卻另辟蹊徑,該科僅有2屬3種,分布限于南美洲南部,與我們的生活毫無關聯,按下不表。
圖① 綠頭鴨
重要的是鴨科,該科全部為水鳥,具寬蹼和扁平喙,所有的鴨鵝雁鴛鴦等全部屬于這個科。鴨科物種的一大特點就是私生活混亂,跨物種雜交及各種重口味花活兒稀松平常。以綠頭鴨/Anas platyrhynchos為例,這家夥分布廣泛,熱情好客,是種間雜交的易發物種,目前已知的能與之雜交的種類有36個之多。能染指鴨科(共156種)的五分之一,可謂老色批之翹楚矣。而綠頭鴨的馴化後代家鴨,卻基本保持了純淨的血統,隻有少數品系有斑嘴鴨基因,實屬不易。
圖② 中國鵝(白色)、歐洲鵝(左後,棕色)和雜交後代(紅色标記)
鴨子的事兒先放到一邊,再看看鵝,中國鵝和非洲鵝是鴻雁/Anser cygnoides的馴化亞種,歐洲鵝是灰雁/A. anser的馴化亞種,“鵝不異雁,雁不異鵝”,無分彼此,都是雁亞科雁屬的成員。它們之間都可以無障礙雜交,雜交後代的繁殖能力完全正常,就是外貌可能略有點怪,兼具父本母本之特征。前些年某新聞網站還以“當愛情戰勝科學”為題報道了斑頭雁/A. indicus和家鵝雜交的新聞,其實這沒什麼稀奇,愛情并沒有戰勝科學,貴鴨科的秉性就是這樣,不挑食兒。
在拙作一篇奇葩論文:鵝和鴨的雜交試驗 一文下,就有網友發了研究的質問:鵝和鴨能雜交,那麼鵝和天鵝能不能?答案很簡單:能!在人們心目中,天鵝和家鵝氣質迥異,一個高貴典雅,入詩入畫,一個呆頭呆腦,隻配鐵鍋......但古人把它們都叫做“鵝”不是沒有道理的,家鵝和天鵝的親緣關系就是比家鵝和家鴨更親近:家鵝和天鵝都屬于雁亞科雁族,而家鴨卻屬于鴨亞科,亞科這一級就分道揚镳了。對于鵝來說,鴨子動得,難道天鵝動不得?
圖③ 疣鼻天鵝
圖④ 疣鼻天鵝*黑天鵝
圖⑤ 疣鼻天鵝*小天鵝
圖⑥ 疣鼻天鵝*黑嘴天鵝
圖⑦ 疣鼻天鵝*大天鵝
天鵝泛指天鵝屬的6個物種,大天鵝/Cygnus columbianus、小天鵝/C. columbianus、疣鼻天鵝/C. olor、黑天鵝/C. atratus、黑頸天鵝/C. melanocorypha和黑嘴天鵝/C. buccinator(有時候也加上扁嘴天鵝/Coscoroba coscoroba,不過這個種和天鵝屬親緣關系較遠,另立扁嘴鵝屬)。這6種天鵝珍稀程度不一。黑天鵝人工飼養廣泛,幾成爛大街的家禽;遊泳姿态最優雅,會做出畫心動作的是疣鼻天鵝,同時它也是四處留情的浪蕩公子,上面的圖就是實錘證據。
圖⑧
圖⑨
圖⑩
圖⑧的照片構成就有些複雜了。高個子長脖子的是疣鼻天鵝,矮個子的是家鵝,前面的小崽子是疣鼻天鵝和家鵝的混血兒。這還不算完,更令人稱奇的是,那家鵝本身就是中國鵝和歐洲鵝的雜交後代,這麼一說,小崽子就成了三度雜交混血。圖⑨是小崽子的成年照,模樣還挺帥,但說不上更像誰。圖⑩中的家夥也并非等閑之輩,是灰雁*鴻雁(中國鵝)*疣鼻天鵝的三度混血......所以說,天鵝和家鵝,親緣關系本來也不遠,隻要緣分到了,偶爾苟且一下子也是可以的。
圖⑪ 鴛鴦
圖⑫ 鴛鴦和林鴛鴦(後方)
圖⑬林鴛鴦*綠頭鴨
如上所述,鴨科似乎都是些寡廉鮮恥的物種,壓根兒沒把物種界線當回事兒,那麼,有沒有相對安分守己的呢?也許鴛鴦/Aix galericulata就算一個,鴛鴦也是鴨,大家應該都知道。鴛鴦有一個同屬的北美親戚林鴛鴦/A. sponsa,雖比不得鴛鴦本種更雍容華貴,但顔值也算尚佳。國外很多動物園都把鴛鴦和林鴛鴦混養,但它倆卻從來未産生過雜交後代。須知林鴛鴦并非善茬兒,它和其它鴨類的雜交後代也很多(圖⑬是林鴛鴦和綠頭鴨的雜交後代),為啥偏偏對同屬至親那麼疏離呢?
出現這種尴尬局面怪不得林鴛鴦,還是鴛鴦本身的問題。據鳥類大拿“南川木菠蘿”說,至今尚未發現過證據确鑿的鴛鴦和其它鴨科種類的雜交後代,即便鴛鴦和林鴛鴦能交配,雜交後代也活不了。鴛鴦雖然不像傳說中那麼忠于愛情,但它卻忠于血統,這确實是有點兒怪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