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讀書摘抄與體會

讀書摘抄與體會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2-30 00:09:35

讀書摘抄與體會(四種讀書摘抄的功夫)1

抄功,就是讀書時摘抄的功夫。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一個人天資再高,要長久記住自己讀過的書是困難的,非借助抄書不可。所以,有人主張“有志于學者,抄書之功斷不可省”。可見,一個人讀書,除了眼勤、腦勤、口勤外,還要手勤,有選擇、有目的地抄錄一些資料。可是,有人認為抄功太低級不屑做,這是偏見。梁啟超在《治國學雜話》中說:“若問讀書方法,我想向諸君上一個條陳,這方法是極陳舊的極笨極麻煩的,然而實在是必要的。什麼方法呢?是抄書或筆記。……這種工作,笨是笨極了,苦是苦極了,但真正做學問的人,總離不了這條路。”足見,讀書時認真摘抄一些資料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

如何抄?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摘抄,即摘要抄錄。每當讀書,遇到有價值的資料,就把它摘抄在本本上。摘抄多了,研究和寫作就方便了,不必再去窮搜苦找;而且效果也會大大提高。法國科學幻想小說家儒勒·凡爾納,他摘抄的資料十分驚人。他死後,人們在他的書房中竟發現他摘抄的筆記本有2.5萬多本。由于他摘抄的資料多,所以,在40年裡,他寫成了100本科學幻想小說,平均每年二至三本。

二、全抄,就是把一本或一篇、一章全部抄錄下來。這是在經濟困難、缺乏圖書資料的情況下,尋找知識的一種好方法。東晉葛洪,少年喪父,家境貧苦,無錢買書,全靠借書、抄書獲得知識,而且幾乎是全抄。他一生“抄五經、史、漢、百家之言、方伎、雜事三百一十卷,金貴藥方100卷,肘後要急方4卷”,後來,終于成為我國古代有名的化學家和醫學家。清初顧炎武也是一樣,他全靠抄别人的藏書來達到“遍觀群書”的目的,而使自己成了一名大思想家。

三、重抄,即一而再、再而三地抄錄同一内容,這樣獲得的知識,既深透又牢固,畢生難忘。《明史》載有張溥重抄書的故事:溥幼嗜學,所讀書必手抄,抄已朗誦一過,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筆管處,指掌成鑿。冬日手皲,日沃湯數次。緻使他詩文敏捷,對客揮毫,俄頃立就,名高一時。當然,我們重抄不一定要象張溥那樣,“抄後,朗誦一過,即焚之”;我們可以積攢起來,随時翻翻回味定會無窮。

四、分類抄,把性質相同的資料分門别類抄錄在一起。鄧拓同志叫人抄書要備有活頁本子,發現一條就抄錄下來,标上小标題,再按小标題分開先後次序,加以分析研究。吳晗也說:“平時讀書把自己認為有用的材料抄下來,記上書名、作者和卷數、篇名,把性質相同的放在一起。”這樣分類抄書,有條不紊,查閱方便。據載,吳晗的幾十個卡片抽屜,哪一個裝的什麼内容,他心裡清清楚楚。每逢學生、朋友向他請教時,他順手拉開抽屜,拿出有關卡片,問題就随之而解了。

上述抄書方法,互有聯系,不可截然分開。“摘抄”是基本的,但摘抄中有“重抄”、“分類抄”,就是“全抄”也不過是放大了的摘抄而已。這裡的關鍵是“抄”,隻要有決心抄,方法會逐步摸索出來。當然,抄書切忌亂抄,頭發胡子一把抓。抄書也要“提要鈎玄”,把重要史料、精微言詞和警句抄錄下來。還要持之有恒,年年、月月、日日一有機會就摘抄,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樣,年月久了,抄錄多了,知識就會逐漸豐富起來。

(原載1981年4月2日《長江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