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産經信息不錯過】
我國許多古文經典,不僅讀起來脍炙人口,給人以美的享受,更蘊含着豐富的人生智慧。今天,随教育小微一起,品味那些蘊藏在經典古文中的人生哲理。
珍
惜
時
間
01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解析】
此句出自漢代的《長歌行》,句中的“徒”字意味深長:一是說老大無成,人生等于虛度了;二是說老年時才醒悟将于事無補,徒歎奈何,意在強調必須及時努力。顯得渾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鐘長鳴一般,深深打動讀者的心。
志
存
高
遠
02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遠翥”
【解析】
此句出自東晉陶淵明的《雜詩十二首·其五》。向上的精神生命受了文化的教養,便升華出“猛志”。“猛志”之猛,突出此志向之奮發、淩厲。“逸”,突出此志向之遠大、超越。“骞翮”即展翅,“翥”者、飛也。猛志所向,超越四海,有如大鵬展翅,志在高飛遠舉。
03
“堅金砺所利,玉琢器乃成”
【解析】
此句出自宋代歐陽修的《贈學者》。後半句典出《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歐陽修因支持上書谏官為範仲淹鳴不平而被貶至滁州任官。在這段時間,他刻苦砥砺,作《贈學者》與學界共勉。
處
世
達
觀
04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發唱黃雞”
【解析】
此句出自宋代蘇轼的《浣溪沙·遊蕲水清泉寺》。 詩人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發感慨和議論,道出有關人生的哲理。光陰猶如晝夜不停的流水,一去不可複返,青春對于人生來說隻有一次,然而,在某種意義上講,人同樣可以老當益壯。“白發”、“黃雞”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此處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們不要徒發自傷衰老之歎,體現出蘇轼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的性格。
05
“失既不足憂,得亦不為喜”
【解析】
此句出自唐代戴叔倫的《古意》。戴叔倫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隐逸生活和閑适情調。本句表現不懼得失的曠達和閑适之情。
淡
薄
名
利
06
“勿厭守窮轍,慎為名所牽”
【解析】
此句出自唐代韋應物的《答崔都水》。韋應物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于寫景和描寫隐逸生活著稱。本句則寫出詩人了淡薄名利的人生哲學。
07
“居僻貧無慮,名高退更堅”
【解析】
此句出自唐代鄭谷的《寄左省張起居》。唐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鹧鸪詩》得名,人稱鄭鹧鸪。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閑情逸緻,風格清新通俗。
仁
愛
寬
厚
08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
【解析】
本句出自唐代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前後用七字句,中間用九字句,句句蟬聯而下,表現闊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詞如“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歡顔”、“安如山”等等,又聲音洪亮,從而構成了铿锵有力的節奏和奔騰前進的氣勢,恰切地表現了詩人從“床頭屋漏無幹處”、“長夜沾濕何由徹”的痛苦生活體驗中迸發出來的奔放激情和火熱希望。抒發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感,表現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為人的高尚品格,詩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表現得淋漓盡緻。
09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解析】
此句出自戰國的《孟子·齊桓晉文之事》。文章通過孟子與齊宣王的對話,表現了孟子富民、教民的政治主張,也表現了孟子善辯的性格和高超的論辯技巧。他的主張是,首先要給人民一定的産業,使他們能養家活口,安居樂業;然後再通過“禮義”來引導民衆,加強倫理道德教育。
來源 |據古詩文網
更多教育信息
請長按識别下方二維碼
下載中國教育發布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