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選村長的民間故事

選村長的民間故事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11 11:55:40

親!請點下右上“關注”,俺是回村歇歇老農,今天周末,咱來回憶一下農村裡已經消失的行當。而這些行當在邯鄲東北平原上農村裡,曾經是多麼的重要,涉及到家家戶戶,能把這幾個行當幹好的,在街坊鄰居之間都屬于有材料的能人。

這些随着農村經濟發展科技發展,消失殆盡的行當,現在的年輕人怕都聞所未聞吧!下面咱來絮叨絮叨。

選村長的民間故事(鄉村記事打土坯)1

邯鄲農村打坯場景示意圖,回村歇歇繪制

首先說“打坯”

在1980年之前,延續到1990年,邯鄲農村農民蓋房子,房牆體以土坯為主。

1980年實行分地到戶是農村建房的一個分水嶺。之前,農戶建房,因為買不起藍磚,在地基上用白灰壘砌16層磚,叫磚根基,坐上窗戶,以上就要用土坯壘牆。建房能用16層磚做根基都是上乘房屋。

農戶建一座房子,使用最多的建材是土坯,而這土坯就地取材,到農田裡就可以生産土坯。生産土坯也不用場地,不用窯燒。

生産土坯簡稱“打坯”。

下面咱說說打坯流程:

一、選地:那時耕地是生産隊的,農戶建房打坯向生産隊申請。生産隊會在留的春白地或者秋白地,地勢高下雨跑水的地方畫出區域供農戶打坯用土,這樣農戶打坯後,把打坯坑填平,順便也平整了土地,真是科學規劃,一舉二得。

二、洇土:選好打坯場地後,農戶會先根據一架坯占用的地方,用鐵鍬堆起畦沿,如果打十架坯,就堵十個畦子,然後放水。如果上層土太幹燥,就要等水滲下後,再次灌水,直到灌水滲透後,和地下的濕土接身,然後等風幹至剛灌水的地表成為濕土,而不能是泥。

土幹濕程度,用手抓起來,能握成土團,松開土團散開。

選村長的民間故事(鄉村記事打土坯)2

圖片來源于網絡:打坯杵和模子

三、土坯标準和工具:一架坯标準是500塊 ;土坯尺寸:長50~60厘米;寬30~35厘米;厚度10厘米。當然這土坯尺寸各地不同。這樣的土坯在我們家鄉壘牆是橫豎着砌牆,而不是像現在砌磚牆平着使用。俗稱“鍘(zha)坯牆”。

土坯大小由坯模子決定,坯模子多是堅硬的棗木制造,村裡有專門租賃坯模子的。

1.坯模子一盤;

2.打坯杵一隻,木把石頭杵頭約30斤重;

3.草木灰;

4.一張鐵鍬,一把三尺鈎。

四、打坯:倆人一組。

打坯流程:

1.盤打坯台:坯架要碼在沒有洇水挨着洇水的幹燥地,坯架為半圓,因打坯台用一天,要先用打坯杵夯實弄平整,墊上一塊厚木闆當底,坯模子放在上面。

2.撒草木灰:作用是不讓打好的濕坯沾底沾坯模子上。

3.填土:這也有點小技術,負責填土的算小工,每一個坯要用兩鍬半幹濕正好的土。填土的小工要先把土挖松,上下攪拌,不能有土塊。

填土小工先撒草木灰,然後迅速朝坯模子裡裝土。

選村長的民間故事(鄉村記事打土坯)3

打坯模子,圖片來源于網絡

4.打坯:打坯人算是技工。填土人填滿坯模子後,打坯人上坯模子上,拎起打坯杵,先在裝滿土的坯模子四個角使勁夯四杵,然後中間在左右輕夯兩下,最後在坯模子中間前後再輕來兩杵。

前六杵是把土坯夯實,最後兩杵是把土坯面打平整。每個坯需要夯八杵。

5.上架:一個土坯打好後,打坯人從打坯台上退下來時,右腳後腳跟,順便把坯模子活動檔闆踢開,彎腰掀開坯模子,填土小工接住坯模子;打坯人掀起土坯,抱起來碼在坯架上。

這碼坯架更是一個眼力手裡配合到天衣無縫,才能保證坯架不倒。坯架一般是五層高,因為是濕土坯,一天摞五層高,打的坯不硬實,坯架摞歪斜了,都有可能最後倒塌,前功盡棄。

坯架半圓形狀的有點,隻要打好底層,因為每一個土坯都有斜度,土坯的向心力,支撐起土坯架不倒,等着被風吹幹。

五、感慨那個年代的勞動美

這樣打出的土坯,沒有氣泡,幹燥後特别硬實。

選村長的民間故事(鄉村記事打土坯)4

打坯場景,圖片來源于網絡

打坯不僅是個重體力活,還是有技術含量的。首先是迅速,因為30斤重的打坯杵每一個土坯要提起落下八次。在一尺多寬的打坯台上,打坯人雙腳是站在坯模子的框木框上,随着每一次打坯杵的提起落下,打坯人腳後根像軸一樣半轉,腳尖腳面随着腳後根轉動,騰閃挪移,若一杵下去,砸在腳面上,那是會把腳面砸骨碎成肉餅;而如果一杵下去,總砸在坯模子上,一會兒把棗木坯模子邊框砸壞了。

倆人一組,每天生産500塊土坯,還真不是那麼容易的。打坯人和填土人如果配合默契,兩個人真像舞蹈一樣,那種勞動的協調美,真的就是一種人類肢體語言和力氣外露的藝術

因為打坯太耗費體力,一天要吃五頓飯;早起先吃飯,半晌送糖包菜包;中午飯回家吃;下午半晌送飯;晚上回家吃飯。

盡管如此費力氣的活,在我們家鄉,打坯都是鄰居之間互相幫忙,是義務的,不要任何勞務費。至今,令人回憶的并不是那個時代的貧窮,而是那個時代村民之間的純情。

咱二說盤炕

這說起陳年舊事,這真是小孩沒娘,越說越長。

那個年代,農行蓋房,全憑土坯。土坯房也要有幾層磚根基,防止下雨存水把土坯泡軟,房子就倒塌了嘛!

選村長的民間故事(鄉村記事打土坯)5

我們家鄉農戶建房,多是平地四五層磚坐上門,算是屋地平;然後再16層磚根基上座窗戶。

說到此,就開始說盤炕了。屋地盤土炕是12層磚高,這12層高,一是方便人坐在炕沿,因為過去農戶沒有凳子坐,來客人坐炕沿成了一種習俗。

那時邯鄲平原農村農戶都睡土炕,這土炕冬天生煤火,一可以做飯,二可以暖炕。

盤土坑的煤火台因為要有火腔子,風門,火炕吸熱通道。炕是六尺長,把煤火的熱量吸到後面,就需要火道呈現上坡狀,炕沒有一定的高度,煤火的熱量就吸不過去。

通過多年經驗積累:六層煤火台,煤火台上6層,通過土炕裡設計預留的吸熱道,就可以把煤火的熱量送達到六尺長,六七尺寬炕的每一個角落,供一家人冬天取暖。

在邯鄲平原冬天的四個月裡,這樣的煤火土炕需要1500斤散煤就夠了,包括一家五六口人做飯用火。

這壘冷炕簡單,就一個土台子,最上面用磚墁平就行了。

要是火燒的熱炕,就需要有技術了,可能把一個土炕盤成煤火熱炕的人,也就是農村裡的土專家。

選村長的民間故事(鄉村記事打土坯)6

邯鄲平原煤火炕實拍

盤火炕要點:

1.煤火台在炕前正中,主火道就類似傾斜的煙筒,是用磚頭壘砌,直接斜到炕下;

2.像雞爪一樣三個進入炕面的主火道,一路上坡,通向炕後;

3.向熱量盲區開子火道,力争主火道和子火道把煤火的熱量傳導均勻;

4.所有火道設計壘砌完畢,火道上口不能高于炕總高10層磚;然後抗土要夯實平整;

5.墁炕,用二寸頭磚,就是一個整磚的四分之一,做支架,然後用整磚抹石灰,像磚墁院子一樣,把炕墁平整,底下留空供煤火的熱量散發。

冬天,這樣的火炕是不能直接鋪席子和被子,要先鋪一層幹燥幹淨谷草,谷草上鋪上葦席,葦席上鋪褥子被子。

這樣的煤火炕隻要盤好了,晚上睡覺是特别暖和的,尤其炕中間,睡到半夜會發現燒身子。

白天做飯時,一塊磚就像關上桌子抽屜一樣,推進去,就擋住了火的熱量向炕中傳導;晚上不做飯了,拔出這塊磚,煤火的熱量就被吸入炕裡面。

聰明的勞動人民還在煤火台一邊,放進一個能放一桶水的小瓷缸,瓷缸裡的水在冬天裡能達到七八十度的熱,早晨起來洗臉就不缺熱水了,平時刷鍋洗菜都可以用溫水。

選村長的民間故事(鄉村記事打土坯)7

邯鄲平原上老屋實拍

無限的感慨:曆經過那個貧窮年代的人,你才能感受到咱們農民們的聰明才智,一家五六口人,在漫長的每年冬天的四個月裡,約1500斤散煤,就可以供做飯用,供晚上睡覺取暖,還有一個不用燒的自然小鍋爐,整天有溫水。

真是貧窮有貧窮的辦法,雖然燒散煤,幾乎沒人中煤氣。原因是那時候的土坯木瓦結構的房子,有出氣的地方,尤其中式門窗,靠紙糊窗戶,糊不嚴實。

咱三說“垛牆頭”

雖然作為北方農村的邯鄲人,那個時候都很貧窮,家裡真沒啥可偷盜的。可是因為農民的觀念比較封閉,家家戶戶要有街門,要有牆頭隔開,誰家關起街門就是一個獨立的王國。

那個年代蓋房都買不起磚,牆頭就更别說用磚了。牆頭不僅不用磚,連土坯也用不起,因為打土坯需要請鄰居來幫忙,鄰居幫忙不要工錢,但管吃飯也是一筆開支呀!

于是,村民就自家拉土和泥“垛土牆頭”。

垛牆頭要泡土,摻麥稭,和泥。這垛牆頭的泥是不能軟,要和得越硬越好,麥稭起着筋骨作用,要攪合均勻。這樣垛牆頭的泥,要用三齒鈎倒騰一遍,用腳踩一遍,再倒騰一遍。

選村長的民間故事(鄉村記事打土坯)8

牆頭的高度要擋住人看盡院裡,就要有兩米高。這樣的土牆頭是下面寬,越向上越窄。這兩米高的土牆頭要分三次垛起來。

第一次打二尺多高,等牆頭幹燥得可上人後,開始打第二段,這時要有倆人配合,一個人在下面把麥稭泥用叉子摔成塊,遞給上在牆頭上的人;牆上的人要把這泥塊垛起來。

你可以想象一下:垛二尺來高的泥塊,如果稍有歪斜,自然就坍塌了下來。這一定要眼裡好手巧,要把牆頭垛得齊齊整整。

垛好第二段土牆後,還要收拾,就是用叉子尖把剛躲起來的硬麥稭泥,從上向下打,把牆打整齊,讓泥裡攪拌的麥稭全向下順溜了。這樣下雨,雨水就會順着麥稭向下流,保持了土牆頭的土少向下流失。

第三段土牆頭高了,也窄了,就更要小心翼翼垛泥塊,收拾,敲打……

選村長的民間故事(鄉村記事打土坯)9

咱最後在說說“泥麥稭垛”

現如今,都聯合收割機割麥子,麥稭都扔在了地裡。這在過去,麥稭除了可當柴燒之外,還有很多用處。例如上面的垛牆頭,還有軋打麥場,阻止土場起土,谷子麥子在場裡弄不幹淨。

那個年代是石磙子碾麥子。麥子打完,會把白皙柔軟的麥稭垛在場邊。根據麥稭量多少,會垛成圓麥稭垛或者長方形麥稭垛。

這垛麥稭垛有點像垛牆頭,有人在麥稭垛上踩,有人在下面用叉子朝上扔麥稭。

麥稭垛堆碼起來後,也像垛牆頭一樣,要把麥稭垛四周松散的麥稭撕下來,再扔上去,上面的人把麥稭垛踩得中間高呈弧形,就類似扣了一口大鍋。

最後,麥稭垛上是要上泥的,不上泥壓住,一場大風就把輕飄飄的麥稭刮得飛上天了。

泥麥稭垛的泥和垛牆頭正好相反,要稀泥,稀泥裡攪和進麥糠。然後從麥稭垛頂最中間開始開始抹泥,抹泥厚度不露麥稭為準,一定要圍繞麥稭垛頂中間點,轉着抹泥,直到把麥稭垛頂抹嚴實結束。

為啥泥麥稭垛一定要從頂中心向外呢?麥稭特别光滑,如果從一邊上泥抹,随着抹泥增加,麥稭垛會被泥的重量壓翻,垛麥稭垛不就白幹了麼?

選村長的民間故事(鄉村記事打土坯)10

歡迎泥麥稭垛還鬧過笑話,有人從邊緣轉着向上泥,結果把自己泥到了麥稭垛頂中心,下不來了……

麥稭垛泥好後,一是防風刮;二是下雨也濕不透麥稭垛。能保證連陰天,農戶家裡柴禾濕了,沒有點火的柴火。

這樣泥好的麥稭垛,即使下七七四十九天連陰雨,麥稭垛也濕不透。據說,1963年,邯鄲平原那場百年不遇的洪水,麥稭垛被洪水飄起來,像海裡的船一樣,都散不開。

轉眼,幾十年過去,咱農村人的生活,農業科技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蓋房子從土坯牆發展到現在的鋼筋水泥紅磚結構,打坯隻能成為老人的記憶了;而随着住房的改變,生火做飯冬天取暖都用上了新能源;暖暖的土炕,一家人貓冬在土炕上睡不着,求爹娘說閑話講故事,兄妹幾個争着睡炕中間最熱的地方,打打鬧鬧中,在爹娘的故事裡進入了夢鄉……煤火炕換成了幹淨的席夢思;土牆頭換成了磚牆,還變着花樣力求美觀;再不見平原的田野上一個個如小山一樣的麥稭垛了,麥稭還田成了肥料……

哦!那個屬于我們的年代,還會回來麼?真的就一去不複返了麼?我們需要忙裡偷閑,憶一憶那個時代的苦,才會珍惜今天的甜;如果生活裡隻有甜,甜成了永無止境的追求,剩下的隻是浮躁和不安,幸福這種感覺從何而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