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張姓不為人知的故事有哪些

張姓不為人知的故事有哪些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1 19:18:15

文/張濟海

張姓不為人知的故事有哪些(張姓祖根紛争是個什麼樣子鬧劇)1

最近的世紀之交,突然冒出“張姓祖根在濮陽”的口号,引起巨大争議,鬧出許多笑話,漸成連續鬧劇,花樣百出,笑料爆棚。其主要的鬧法是:

1、本地人争當地名。

縱觀這些年,張姓“祖根”鬧劇中牽頭的來勁的都是當地人。居于當地而為其他紛争方說話,或居于他地而為所謂張姓“祖根”說話的,幾乎沒有。特别是請來幫腔的專家,也有明顯的地緣特征。至于當今河北清河縣,倒可算例外。那裡很少有人自證“祖根”,更沒人象濮陽那樣上下左右海内外串連吆喝。倒是清河縣之外甚至國外的張家人,堅稱張姓自古出清河,群起抵制濮陽的張氏宗族活動。

2、“遠孫字”證“遠祖事”。

紛争各方全都拿所謂“曆史真相”、“古史考證”說事。而所持力證,卻是現存古籍。其中最古老的有:《詩經》,估計編成時距今2600年;《竹書紀年》,成書大約距今2300年;《山海經》,成書年代無考,估計距今2400—2100年,多為神怪傳說,司馬遷也未敢輕易引用;《國語》,當系多國多人在距今2200-2400年間編成;《世本》,成書大約距今2230年;!《史記》,大約編成于2110年前。其他古籍,包括《元和姓纂》等,有些主要轉摘上列古籍,而成書僅距今數百年至2000年。至于被考證的張姓,則起自距今4800多年的遠古。當時文字待創,沒留下任何文獻。

于是,圍繞張姓“祖根”說話的,隻能拿了中古史籍,去查證遠古族事,這不比刻舟求劍更荒唐嗎?翻弄同樣的古籍,甲說某張姓祖根在甲地,乙卻說在乙地,丙又說在丙地,更有丁說在丁地,全都振振有詞,貌似在理,其實全是玩戲法。

這麼玩,自然沒完沒了。除目前在争的幾個地方之外,叫做張家口、張家界、張家港的地方,甚至沒啥根由的北疆、遼西某地,都将輕易“考證”成什麼“祖根地”、“起源地”。

古籍與所證史實不隻時隔久遠,而且量級懸殊。現存古籍,隻是古時文獻大量亡失後僅存的極小部分。當時史事,即使文有所載,絕大部分也已随亡失書冊而湮滅無考。眼前小堆故紙,遠遠不能全面反映浩瀚史實。

文獻與史事量差巨大,面對這尴尬現實,做“考證”的要麼一葉障目,以偏概全,要麼刻意歪曲臆造。

例如,有人因為史籍中少有先秦張姓的記載,就斷定多數諸侯國中尚無張姓。其實當時所有姓氏,能入國史的貴族名人,萬裡十萬裡難挑其一。一國史傳中未載某姓名人,怎能斷定該國沒有某姓黎民?這什麼邏輯?照此推理,當時諸侯各國,不就隻剩幾個姓氏,幾百民戶了嗎?要真是這樣,那還是個國嗎?再說了,現存史籍中不見某姓記載,你怎麼保證亡失書冊中也一定全都沒有?!

尤其是所謂專家,見古籍記載不如張家祖傳文化内容詳盡,就借考證之名,肆意捏造。例如,借了《國語》中的隻言片語、間接孤證,強說黃帝之子所得姓氏中沒有張姓,進而斷定張姓不是黃帝所賜。凡此種種,不一而足,一望就知是瞎扯。事實上,百姓家事,當時自然難以記入國史。即使曾有記載,也大多已随古文獻而湮滅。幸存古籍中難覓相關記載,本在情理之中。因此考查古姓史事,唯可優先采信家族世代相傳的内容。可惜專家每每不顧常情常理,利用現存古籍的天然不足,給張姓“祖根”鬧劇增添種種迷霧。

3、“專家造”幫東家腔。

争搶張姓“祖根”的主操手,大多身無名氣心無底氣,為求世人相信,就不得不借助專家造勢。而當今專家,雖大多良知底線尚存,但少數已成了“為東哄大”的“什”,隻看“東”臉色賣臉皮。他們利用“信息不對稱”即常人對姓氏文化和史地科學不甚了解的條件,編造種種荒謬的“考證”、“論證”,摻和于張姓“祖根”鬧劇當中,扮演了極不光彩的角色,贻笑于天下。個别專家甚至今天大談特談甲地為某姓祖根,明天又聲稱乙地為該姓祖根,後天卻暗示兩地都是假祖根……正是

少數無良文人利用職業與話語權優勢,玩弄“遠孫字”證“遠祖事”的小戲法,仗勢蒙人,翻雲覆雨,推動張姓“祖根”鬧劇愈演愈烈,漸行漸亂。

20200715初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