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将按照小學語文的教材順序,逐篇更新,助力孩子的語文學習。
如果想看到一年下全冊的語文知識幹活和能力拓展,請點擊“關注”,進入“薪頤看教育”主頁,持續更新中。
筆者本篇文章将在上一篇《小學語文一年下冊《咕咚》知識積累幹貨、能力擴展訓練一》的基礎上,有深度地引領家長和孩子品析課文的語言。家長可以模仿操作過程和孩子一起學習課文。
《咕咚》是一篇民間故事,情節簡單,但是它對孩子的影響是深刻的,因為這篇文章要傳到的中心是聽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動腦筋想想或去實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當今社會多數人都是人雲亦雲的,缺少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意識,我們可以借助這個小故事告訴孩子不要人雲亦雲,培養他們成為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文章短小,作用深遠。
一、理清文章層次,培養抓取信息的能力,這是提高閱讀分數的基礎能力
家長可以按照以下問題輔導孩子:
問題一、讓孩子出聲地讀一遍或者兩遍課文後,問孩子你知道了什麼?
讓孩子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課文的主要内容,語言啰嗦也不要緊,最重要是說全面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不用糾正孩子的問題,在進一步分析課文後,可以再讓孩子說一遍文章的内容,讓孩子自己發現第一次有哪些沒有說清楚,這麼做既了解了孩子的水平,也能看到孩子的學習效果。
參考答案:講的是一隻兔子聽見“咕咚”聲,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動物也跟着跑,隻有野牛問“咕咚”是什麼,而且要去看看,這才讓大家明白:“咕咚”原來是木瓜掉到湖裡發出的聲音。
問題二、文中出現了哪些小動物,按照順序說出他們的名字?
按照順序非常重要,這是培養孩子細心閱讀的習慣。讓孩子拿出筆,一遍讀課文,一遍把小動物的名字圈畫出來。
參考答案:小兔子、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野牛。
問題三:說說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參考答案:
起因:樹上掉下一個木瓜,發出“咕咚”一聲。
經過:小兔子被吓到了,邊跑邊喊,其他小動物也跟着跑,野牛攔住大家詢問原因。
結果:大家回到湖邊,知道了“咕咚”的聲音是木瓜掉進了湖裡。
問題四:問問孩子,你覺得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或者讀過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麼?
初步了解孩子對于故事的理解,不用強求孩子一定說對,也不要告訴他答案是什麼。
二、品析詞句,體會中心,培養品味語言的能力,這是今後閱讀得高分和寫好作文的基礎,能夠發現文中的好詞句,将來才能在看圖寫話和寫作中有意識提高語言水平,低年級的品味語言很重要。 1、學習事情的起因:第一自然段
木瓜熟了。一個木瓜從高高的樹上掉進了湖裡,“咕咚”!
問題一:大聲朗讀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麼?
參考答案: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和發生的地點。
問題二:你從“高高的”感受到了什麼?文中不寫“高高的”這個詞可以不可以?
參考答案:“高高的”寫出了木瓜樹很高,正因為樹高,落下木瓜的聲音才更大,才會使兔子害怕。
“高高的”不能少,如果不高,就不會發出讓小兔子害怕的聲音,就不會有這個故事了。
2、學習事情的經過,了解每個小動物的表現,為體會中心奠定基礎。⑴第二自然段:
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小猴子看見了,問他為什麼跑。兔子一邊跑一邊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極了!”
問題:誰聽到了“咕咚”的聲音?它是怎樣做的?找出文中描寫它的詞語說一說你的體會?
這個問題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是有難度的,家長可以根據下面的參考答案和孩子一起說一說,目的是培養孩子回答問題的語言和思路,過程要細心,讓孩子多說幾遍,這種訓練的目的不光是讓孩子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更多的是為了讓孩子掌握回答問題的思維方式,堅持練習,培養口才,在課堂上孩子會一鳴驚人的。孩子說的意思正确即可,不用強求用詞要完全一緻。
參考答案:
小兔子聽到了“咕咚”的聲音,它的動作是“拔腿就跑”、“一邊跑一邊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極了!”
我的體會:
“拔腿就跑”就是快速起步,迅速跑開,形容動作非常迅速。這是對兔子的動作描寫。
一邊跑一邊叫:這也是對兔子的動作描寫。
可怕極了:說明兔子非常害怕,覺得“咕咚”特别恐怖。
這句話是對兔子突然受驚吓時動作、語言的描寫,說明了兔子十分驚慌,充滿了恐懼。
這樣的問題回答思路是:先找出相應的詞語;接着說說這個詞語的大概意思;然後結合文中的人物說說它這樣做的原因;最後說說通過這樣的描寫你體會到了什麼内容。
⑵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小猴子一聽,就跟着跑起來。他一邊跑一邊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來了,大家快跑哇!”
這一下可熱鬧了。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個跟着一個跑起來。大夥一邊跑一邊叫:“快逃命啊,‘咕咚’來了!”
問題一:小猴子聽了兔子的話,又是怎麼做的呢?
參考答案:他一邊跑一邊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來了,大家快跑哇!”
問題二:猴子為什麼會和兔子喊一樣的話?他真的看見“咕咚”了嗎?
猴子沒有看見“咕咚”,也不知道“咕咚”到底是什麼。他會和兔子喊一樣的話是因為他聽到兔子的喊聲,就盲目地相信兔子,跟着兔子一起邊跑邊喊。
他既沒有看見“咕咚”,也沒有聽見“咕咚”,隻是盲目地相信兔子的話。
在這個問題裡要交給孩子“盲目”這個詞的意思。
“盲目”1:雙眼失明。
2:眼睛看不見東西,比喻認識不清。例句:盲目的選擇;盲目的采購。
小猴子根本不知道事情是怎麼回事,就跟着小兔子跑、喊,這種行為就是盲目的,這個對于下文的理解非常的重要,是理解中心的關鍵點,理解了小猴子的行為,後面的中心就水到渠成了。
問題三:從哪些詞句看出小猴子是盲目地跟着小兔子喊。
參考答案:“一聽”“跟着跑” 說明小猴子根本沒有問兔子是怎麼回事,隻是盲目地跟着跑起來。
問題四:又有哪些小動物盲目地跟着小兔子跑和叫了,說一說他們的反應。
參考答案:他們的反映都是不問是怎麼回事,也不了解清楚,就盲目地跟着做。
問題五:文中哪個詞說明了他們都很盲目?這個詞說明什麼?
參考答案:“一個接一個”說明其它動物也都跟着跑,他們都盲目地跟着做。
“一個接一個”表現了小動物們害怕、慌亂、不知所措的心理,寫出了動物們盲目地跟着跑的混亂場面。
問題六:比較“兔子”“小猴子”“大夥”說的話,不同在哪裡?
參考答案:兔子隻是說“咕咚”可怕極了;
小猴子認為“咕咚”追他們來了;
其他的動物以為“咕咚”要來殺他們。
他們把“咕咚”傳得越來越厲害。
提示孩子:我們生活中的謠言就是這樣被一個又一個盲目的人傳出來的,我們不能盲目地相信,遇到事情要去了解情況,而不是盲目地聽信。
⑶學習第五自然段:
大象說:“沒看見,大夥都說‘咕咚’來了。”野牛攔住大夥問,大夥都說沒看見。最後問兔子,兔子說:“是我聽見的,‘咕咚’就在那邊的湖裡。”
問題一:文中就有這樣一個不盲目的人物,它是誰,它是怎麼做的,找出他的動作和語言說一說你體會到什麼?
參考答案:
“攔住”是野牛的動作,說明野牛沒有像别的動物一樣跟着跑,
“‘咕咚’在哪裡,你看見了?”是野牛的語言,可以看出野牛以“是不是看見”來确定咕咚到底在哪裡。
野牛攔住他,問: “‘咕咚’在哪裡,你看見了?” 與其他動物的”跑”形成鮮明對比。野牛與其他動物的做法不同,不僅沒跟着跑,還向大家問出了自己的疑惑。
問題二:聽到“咕咚”的聲音,兔子、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野牛各有怎樣的表現?
參考答案:聽到咕咚的聲音,兔子拔腿就跑,别的動物見了,也跟着跑。隻有野牛聽到動物們的喊聲,沒有盲目地跟着跑,而是冷靜地先問大象,再問大夥,最後問兔子,追問事情的緣由。
問題三:野牛的表現說明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參考答案:不盲目、不盲從的人。野牛有遇事冷靜,善于思考的品質。
問題四:小動物們和野牛的區别在哪裡?
動物們是因為不思考、盲目跟從,根本沒考慮兔子說得對不對,在看見兔子一邊跑一邊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極了!”時沒有問清原因,就跟着兔子一起跑。野牛攔住大象,問“咕咚”在哪裡,并領着大家到湖邊去看。最後揭開了“咕咚”是木瓜掉進水裡的聲音這個謎底。
⑷學習第六、七自然段兔子領着大夥來到湖邊。正好又有一個木瓜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裡,“咕咚”!
大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問題一:這兩段告訴我們什麼?
參考答案:交代了故事的結果,也把我們從重重謎團中帶出來,告訴我們“咕咚”是什麼。
問題二:你知道課文最後為什麼大夥都笑了?
參考答案:因為“咕咚”是木瓜掉進湖裡的聲音
⑸體會中心,深刻認識。
問題一:謎底揭開了,小動物們都會想些什麼呢?
參考答案::
小猴子想:我以後要向野牛學習,遇事多動腦筋,不再偏聽偏信。
兔子想:我以後不能不明白真相就鬧了。
大象想:我以後遇事要善于思考,不能盲目跟從别人。
問題二:讀了這篇故事,說說你最喜歡故事裡的誰?為什麼?不喜歡誰?為什麼?
我喜歡野牛,因為它遇事不慌張,能先問為什麼,不盲目跟從,敢于問出心裡的疑惑。。
我不喜歡兔子、小猴子、山羊、狐狸、小鹿、大象,因為它們遇事不先問為什麼,沒有主見,而是盲目跟從。
問題三:你從中明白了什麼道理?(文章中心)
參考答案:我明白了遇事要冷靜,要多觀察、多動腦,不要盲從。
或者遇事先問個為什麼,弄清事實真相。
聽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動腦筋想想或去實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本課内容較多,文章内容的相關擴展,将在下一篇中呈現,敬請關注。
感謝您讀完我的文章,請和孩子一起老師文中的每個知識點,相信孩子的語文一定會持續進步。
如果喜歡請點贊關注吧!
如果想看到一年下全冊的語文知識幹活和能力拓展,請點擊“關注”,進入“薪頤看教育”主頁,持續更新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