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泊船瓜洲》是思鄉詩,是鄉愁詩。這是錯誤的,我不敢苟同。我說,《泊船瓜洲》是典型的叙事言志詩。
宋神宗熙甯八年(公元1075年),罷相近一年時間的王安石官複原職再度拜相,踏上奔赴京城繼續主持變法革新的道路。
當時,王安石從江甯出發,經京口來到瓜州,然後寫下了這首七言絕句《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隻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這首詩題名《泊船瓜洲》,表面是描寫船泊瓜洲這件事情,實際上描寫的是王安石奉诏再次拜相進京途中的心裡活動。
首先,這首詩的結句,即詩人對明月的拷問,明月何時照我還,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早在北宋嘉佑三年(公元1058年),王安石上宋仁宗萬言書,要求對宋初以來的法度進行全面改革,以革除北宋積貧積弱的弊政,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
十年後的熙甯元年(公元1068年),王安石奉诏“越次入對”,新任皇帝宋神宗開始與王安石讨論時政。熙甯二年(公元1069年),王安石升任參知政事并主持變法工作,先後頒布實施了均輸法、青苗法和農田水利法等新法。這些新法的實施,使北宋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革新氣象。熙甯三年(公元1070年),王安石升任同平章事,位同宰相,在全國範圍内轟轟烈烈推進變法改革運動。然而到了熙甯七年(公元1074年)春天,北宋王朝舉國大旱,饑民遍野,反對派乘此機會,惡毒攻擊王安石的變法新政,并最終導緻神宗皇帝動搖崩潰。于是,王安石不得不辭去宰相職務,被迫回到江甯即今天的南京任職。
熙甯八年(公元1075年)二月,也就是王安石罷相後的第二年二月,王安石又接到神宗皇帝繼續主持變法改革運動的诏書。他決定再次奉诏拜相進京,隻是王安石知道,反對勢力非常強大,也知道神宗皇帝的緻命弱點,因此,他擔心自己此次拜相進京主持變法會半途而廢,而自己會再次罷相還鄉。這就是王安石拷問當空明月的真正原因。
其次,這首詩的起句“京口瓜洲一水間”,表面上是寫從京口到瓜洲僅有一水之隔,實際上是寫詩人此次卸任江甯再次拜相進京隻在朝夕之間。
這首詩的承句“鐘山隻隔數重山”,表面上是寫瓜洲距離鐘山與瓜洲距離京口相比也隻是多出了幾重小山,實際上是寫詩人此次拜相進京距離去年罷相回到江甯也隻是過去了幾個月的時間。
而這首詩的轉句“春風又綠江南岸”表面上是寫春風又把江南的堤岸吹綠,實際上“春風”是寫皇帝給王安石下達的官複原職繼續變法改革的诏書,吹綠了江南的堤岸實際上是王安石又燃起了改革弊政富國強兵的希望。
由此可見,曆來的教育者把王安石的這首叙事言志詩解讀為思鄉詩,鄉愁詩,是絕對錯誤的。還有教育者曲言附會,說起句寫望中之景,承句暗示歸心似箭,轉句寫江南景色……說這首絕句詩觸景生情,通過對春天景物的描繪,表現了詩人做官的無奈和急欲回歸江甯的願望等等,真的是驢唇不對馬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