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曆史上比較少的用兵之人

曆史上比較少的用兵之人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0 03:13:57

曆史上比較少的用兵之人(兵強馬壯者當為之)1

第十位 義武軍節度使 張茂昭

本名張升雲,字豐明,奚族人,義武軍節度使張孝忠之子。張茂昭年輕時,便曾與李晟等人一起讨伐反叛朝廷的朱滔、王武俊等人,為朝廷立下了許多戰功。等到張孝忠死後,張茂昭繼任為節度使,他與父親一樣效忠于朝廷,屢次入朝,深受唐德宗等幾任皇帝的信任。唐憲宗讨伐王承宗時,諸軍進展不利,隻有張茂昭與範希朝等人奮力進軍,在木刀溝一戰大破成德主力,幾乎使得王承宗就此滅亡。其後張茂昭沒有選擇留在義武,而是帶着全家入朝,成為河朔地區最早舉家入朝的典範,其後橫海節度使程權等人也先後效法張茂昭入朝,為朝廷收服河朔地區創造了條件。

第九位 盧龍節度使 劉仁恭

劉仁恭,深州人,盧龍将領出身,為人豪爽,頗為有智謀。劉仁恭早在李可舉進攻易州之時便嶄露頭角,然而因為盧龍節度使李匡威對他的厭惡,所以一直在盧龍軍中混得很不如意。其後劉仁恭借助李克用的力量,成功擊敗李匡籌,自己坐上了盧龍節度使的位置。劉仁恭為人狡詐,他原本隻是李克用控制幽州的傀儡,卻設計自己掌控了幽州,後更是在木瓜澗大破李克用。在幽州站穩腳跟後,劉仁恭先是攻取了滄州景州,後又大軍威逼魏博,使得盧龍成為河朔地區最強的勢力。遺憾的是,劉仁恭生不逢時,同時代有着更強的朱溫和李克用兩人,他的南征都以失敗而告終。更為讓人歎息的是,劉仁恭未能處理好與兒子劉守光的關系,最終被劉守光囚禁,并在幽州被河東攻陷後死于李存勖之手。

曆史上比較少的用兵之人(兵強馬壯者當為之)2

第八位 魏博節度使 田弘正

田弘正,本名田興,字安道,魏博節度使田承嗣從侄,自幼喜歡讀書,不但精通兵法,而且擅長騎射,作戰十分勇猛,因而在魏博軍中很得人心。也正因為如此,田弘正深受魏博節度使田季安(田承嗣之孫)的猜忌,甚至不得不靠裝病避禍。田季安死後,因田懷谏不得人心,田弘正被諸軍推舉為魏博節度使。擔任節度使後,田弘正沒有按照河朔的慣例割據一方,而且選擇了歸降朝廷。田弘正是元和年間朝廷在河朔地區的一面旗幟,因為他的表率作用,其後成德、盧龍等鎮也先後發生了動搖,為河朔地區歸降朝廷打下了基礎。面對與朝廷為敵的王承宗、李師道、吳元濟等人,田弘正屢屢充當先鋒,為元和年間的削藩做出了重大的貢獻。遺憾的是,因為唐穆宗君臣的失誤,田弘正最終未能善終,在成德節度使任上為部将王庭湊所殺。

第七位 盧龍節度使 朱滔

朱滔,幽州昌平人,原盧龍節度使李懷仙部将,盧龍将領朱泚之弟。雖然朱滔在盧龍軍中名氣遠不及朱泚,但其膽色謀略更在朱泚之上。朱希彩和朱泚坐上節度使位置的過程中,朱滔在其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其後朱滔更是借着去關中秋防的機會,耍手段把朱泚一腳踢到了長安,自己坐上了盧龍節度使的位置。唐代宗讨伐魏博之時,朱滔首先率軍出征,在北面對魏博軍造成了很大的打擊。到唐德宗讨伐河朔時,朱滔又成功勸降張孝忠,為唐軍平定成德創造了條件。然而因為對賞罰的不滿,朱滔最終走上了反叛朝廷的道路,雖然曾一度在清苑擊敗李晟,但最終卻在桑林大敗于王武俊、李抱真之手,最終郁郁而終。在朱滔坐鎮幽州期間,盧龍軍可以說是橫行河朔,甚至一度打得魏博節度使田悅不敢出門,在河朔地區的影響力隻有劉仁恭主政時期的幽州可以比拟。

曆史上比較少的用兵之人(兵強馬壯者當為之)3

第六位 成德節度使 李寶臣

李寶臣,奚族人,本為盧龍将領張鎖高的養子,名叫張忠志,因為擅長騎射而被安祿山收為養子。早在安史之亂初期,李寶臣便上演過生擒太原留守楊光翙的好戲,因而非常得安祿山信任,很早便率軍鎮守一方。史思明死後,李寶臣便選擇了歸降朝廷,為唐軍進入河北打開了通道。安史之亂結束後,李寶臣敏銳抓住機會,為成德吸納了一大批安史叛軍,使得成德能夠稱雄于河朔。唐代宗讨伐田承嗣時,李寶臣率軍在北路屢屢擊破魏博軍隊,逼得田承嗣不得不用詭計離間成德與盧龍兩鎮。遺憾的是,李寶臣始終未能找到正确處理手下悍将的辦法,使得張孝忠等人離心,他死後不久成德便陷入了分裂。李寶臣晚年迷信神仙之術,不但讓成德内部混亂不已,還讓自己不得善終。

第五位 義武軍節度使 張孝忠

張孝忠,本名張阿勞,奚族人,一貫在盧龍軍中以勇武著稱。安祿山起兵以後,張孝忠屢屢擔任先鋒,立下了很多功勞。到史朝義敗亡後,張孝忠又歸入到李寶臣帳下,成為成德軍中最為重要的将領。唐代宗讨伐魏博時,哪怕強如田承嗣在面對張孝忠時,也選擇了退避。瓦橋之戰後,張孝忠又為李寶臣坐鎮易州,使得朱滔遲遲不敢南下。因為李寶臣晚年的猜忌,張孝忠在唐德宗讨伐河朔諸鎮之初便選擇了歸降朝廷,與朱滔一起在束鹿屢次擊破成德主力。張孝忠雖然是安史叛軍出身,在心中一直懷有忠義,在王武俊和朱滔反叛朝廷時,哪怕面臨兩人的威脅,他也不肯背棄朝廷。正是在張孝忠的經營下,義武軍成為朝廷抵禦河朔諸鎮的橋頭堡。

曆史上比較少的用兵之人(兵強馬壯者當為之)4

第四位 成德節度使 王武俊

王武俊,字元英,本是契丹人,自幼擅長騎射,年僅十五歲加入盧龍軍,他為人不但勇猛而且頗有謀略,屢次為李寶臣出謀劃策,為成德的發展壯大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唐德宗讨伐河朔諸鎮時,王武俊堪稱舉足輕重。最初唐軍得以滅掉李惟嶽,便得力于王武俊倒戈,當王武俊選擇與朝廷為敵時,又在惬山之戰中大破唐軍,幾乎使得李懷光、馬燧等人全軍覆沒。而在唐帝國最艱難的時候,又是王武俊在李抱真等人的勸說下,首先倒向朝廷,并與李抱真一起在桑林之戰中大破朱滔的幽州回纥聯軍,使得朱氏兄弟會師洛陽的計劃破産。

第三位 盧龍節度使 張仲武

張仲武,幽州範陽人,幽州軍校出身,其先輩便多有在盧龍軍中任職的,到張仲武這輩時已經做到了雄武軍使的位置。當時的幽州正處于十分混亂的時期,連續多位節度使被部下推翻,已經五十多歲的張仲武敏銳察覺到自己的機會,他在朝廷的支持下,成功滅掉自立的張绛,坐上了盧龍節度使的位置。在張仲武擔任節度使期間,幽州迅速從長期的動亂中恢複過來。而對外,面對着回鹘烏介可汗的威脅,張仲武與朝廷聯手,成功大破回鹘,解除了北境長期以來的邊患。

曆史上比較少的用兵之人(兵強馬壯者當為之)5

第二位 魏博節度使 田承嗣

田承嗣,平州盧龍人,安史将領出身,早年即曾跟随安祿山起兵反唐,屢屢在叛軍之中充當先鋒,後在史朝義敗亡時以莫州歸降朝廷。河北初定時,田承嗣隻是一個小小的防禦使,但在他的經營下,魏博地區迅速從安史之亂的動蕩中恢複過來,其大力發展軍隊,使得魏博從河朔諸鎮墊底的位置一躍而據首位。面對唐代宗的兩度讨伐,田承嗣憑借自己的計謀成功挫敗各路官軍,到他死時,魏博已經擁有魏、博、相、衛、洺、貝、澶七州的土地,為後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一位 淄青節度使 李正己

李正己,本名李懷玉,高句麗人,以勇猛著稱,早在安史之亂時期就曾單挑擊敗過狂妄的回纥勇士。李正己原本隻是平盧兵馬使,但因為表兄侯希逸的猜忌,最終逐走侯希逸,成為了平盧節度使。平盧軍原本隻是從平盧南遷到淄青的客軍,但在李正己的經營下,一躍而成為雄踞關東的強大藩鎮。在讨伐田承嗣和李靈曜的過程中,李正己屢屢充當先鋒,為朝廷立下了汗馬功勞,哪怕是田承嗣也不願意和李正己正面沖突,而是選擇了服軟緩和雙方之間的矛盾。到李正己死時,淄青一鎮已經成為擁有十五個州的強藩,此等規模沒有任何河朔節鎮能夠超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