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9月23日訊從小受到爺爺和爸爸的影響,吳傳瑩追随他們的腳步,成為家中第三代地大人。23日上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舉行2022級新生開學典禮,該校珠寶學院吳傳瑩作為新生代表發言。
吳傳瑩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本人供圖
2個月前,當同學們還在反複對比,力求高考志願填報“最優解”的時候,吳傳瑩卻早已“心有所屬”,第一時間就在第一志願欄上寫下了中國地質大學。
爺爺吳詩鑫前往北京地質學院報到時留影。吳傳瑩供圖
59年前,受到“為祖國尋找礦藏”的感召,吳傳瑩的爺爺義無反顧地報考了北京地質學院,選擇了當時略顯“冷門”的地球物理勘查專業。畢業後,他聽從分配下到最基層的地質大隊,一幹就是二十年,最終從一名基層的技術員成長為高級工程師。
在吳傳瑩的記憶中,爺爺是一個雷厲風行的行動派。有一年家鄉持續暴雨,因為無法判斷暴雨是否會誘發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政府在組織村民集體搬遷決議上始終難下定論。關鍵時候,爺爺帶着一行地質專家冒着暴雨、腳踩泥流,深入山林進行反複勘察和實地推演,最終作出無需搬遷的鄭重承諾。
吳傳瑩說,“無需搬遷”四個字,字字萬鈞。決策的背後,靠的是地質人過硬的專業素養,彰顯的卻也是地大人的責任擔當。最終,政府采納了爺爺他們的決策建議,避免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消耗。
爸爸吳禮斌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求學時的留影。吳傳瑩供圖
爺爺艱苦樸素、勤勉盡責的工作狀态深深影響了父親。爸爸參加高考以後,爺爺告訴爸爸,地質隊緊缺經濟管理人才。爸爸二話不說,果斷選擇報考了地大文管學院的會計專業。畢業後,爸爸又放棄了到外資企業工作以及高薪留洋的機會,毅然加入一線地質大隊,投身于為國家找礦的地質事業之中。
“爺爺和爸爸兩代人的奮鬥故事,在我的青春記憶裡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受他們的影響,吳傳瑩自小與礦石為伴,總是喜歡搗鼓家裡存放的各種礦石标本。加上自己又有一定的繪畫基礎,地大珠寶專業就成了她高考之後的第一選擇。
在吳傳瑩看來,珠寶不僅承載着我國悠久的文明和深厚的文化,而且表達了人們對于生活樣式、生命本質、藝術審美的多元感悟和價值追求。“今天,我選擇加入地大珠寶專業,就是想要接過父輩的旗幟,傳承地大人的榮光,在助力推動共創美麗中國、共建宜居地球征程中貢獻小我力量。”(長江日報記者汪洋 通訊員王俊芳 張玉賢 趙婧萱 孫彥欽)
【編輯:鄧臘秀】
更多精彩内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