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文化常識高中語文題和答案解析

文化常識高中語文題和答案解析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2-21 17:00:35

文化常識高中語文題和答案解析(高中語文古代文化常識題)1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高三中國古代文化常識題

(每小題3分,共計150分,時間共60分鐘)

1、我國古人對嬰、幼、少、青、壯、中、老各個年齡的稱謂,真可說是名目繁多,雅緻有趣。古代的“及笄之年”、“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指稱的年齡分别是:( )

A、15歲、20歲、30歲、40歲

B、女子15歲、男子20歲、50歲、60歲

C、女子15歲、男子20歲、30歲、40歲

D、13歲、20歲、30歲、50歲

2、壽聯多是祝願壽者長壽,稱頌壽者的品德與功績。壽聯多為五字或七字,也有達數十字或數百字的。壽聯切事、脫俗、工整而有韻味,選用恰切的詞句,注以流暢的氣勢,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義,引起共鳴。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還多一度春秋。”這幅壽聯寫的老人歲數是:( )

A、60歲 B、70歲 C、100歲 D、141歲

3、“陰陽”學說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具有基礎性性質的學說。可以理解為:太陽光能照到的地方為陽,照不到的地方為陰。山北當然照不到,為陰;水的北岸正對着太陽,為陽。反之亦然。所以,水南為陰,水北為陽。例如:“江陰”、“漢陽”、“衡陽”、“華陰”的理解正确的一項是:( )

A、長江南岸、漢水的南邊、衡山的南邊、華山的北邊

B、長江北岸、漢水的北邊、衡山的北邊、華山的南邊

C、長江南岸、漢水的北邊、衡山的南邊、華山的北邊

D、長江北岸、漢水的北邊、衡山的南邊、華山的南邊

4、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産浩如煙海,二十四史乃是中華文化遺産的精華,而“前四史”, 是二十四史中的精華。“前四史”是指:( )

A、《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

B、《國語》 、 《左傳》 、 《戰國策》 、《史記》

C、《左傳》 、 《戰國策》 、《史記》 、 《資治通鑒》

D、《戰國策》 、《史記》 、 《漢書》 、 《後漢書》

5、《四庫全書》是乾隆皇帝親自組織的中國曆史上一部規模最大的叢書,為後代學者研究中國古代文化提供了較完善的文獻資料。“四庫”是指:( )

A、仁、義、禮、智 B、經、史、子、集

C、詩、書、禮、易 D、禮、樂、書、數

6、四書五經是四書和五經的合稱,是中國儒家的經典書籍,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所提出,是儒家的經典著作。其中“四書”是指:( )

A、《詩經》 、《尚書》 、《周易》和《春秋》

B、《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

C、《國語》、《左傳》、《禮記》和《春秋》

D、《詩經》 、《尚書》、《禮記》和《周易》

7、五嶽,是中國五大名山的總稱。五嶽起源于古代中國人的山川崇拜,是和國君對山神的祭祀聯系在一起的。其中“東嶽”、“西嶽”、“南嶽”、“北嶽”、“中嶽”分别指的是:( )

A、恒山、嵩山、泰山、華山、衡山 B、華山、衡山、恒山、嵩山、泰山

C、衡山、恒山、嵩山、泰山、華山 D、泰山、華山、衡山、恒山、嵩山

8、我國古代史書是記載曆史事實的曆史散文,要求如實地記載真實的曆史事件,不允許采取文學創作的方法進行虛構。史書編排體例分為編年體(以年代為線索編排曆史)、紀傳體(以人物活動為中心反映曆史)、國别體(以國家為單位記叙曆史)、記事本末體(以事件為主線記載曆史;根據編排的年代跨度情況,史書又分為通史和斷代史。下面對《史記》、《左傳》、《戰國策》、《漢書》編排體例判斷正确的是:( )

A、紀傳體、國别體、編年體、通史 B、通史、國别體、編年體、通史

C、紀傳體、編年體、國别體、斷代史 D、通史、編年體、國别體、通史

9、古代有“月相紀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稱來紀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後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後一天叫“晦”。下面關于“月相紀日法”用法分析正确的是:( )

①《五人墓碑記》:“在丁卯三月之望”,“望”陰曆三月十五日。

②《莊子·逍遙遊》:“朝菌不知晦朔”。“晦朔”,晦:陰曆每月初的一天;朔:陰曆月末的一天。

③《赤壁賦》:“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就是陰曆七月十六日。

④“今當六月朔日,乃是妃子誕辰。”“朔日”指六月初一至初九。

⑤“道光元年辛巳冬十月朔五日”,“朔五日”指這個月初五。

⑥“正月晦日巷死。”“晦日”,正月末的一天。

⑦“宋嘉定甯宗八年乙亥四月朔四日”,“朔四日”指這個月初四。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③④⑦ D、③⑤⑦

10、《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經》有的“六義”,即是指“風、雅、頌”三種詩歌形式與“賦、比、興”三種表現手法。下面對《詩經》“六義”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頌”是正聲雅樂,即貴族享宴或諸侯朝會時的樂歌,共105篇。

B、“風”是國風,即西周時期各國的民間歌謠,《詩經》中的精華,共305篇。

C、“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即先用其它事物引出要說的内容。

D、“賦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屬此類。

11、中國“四大民間傳說”故事,是指在中國民間以口頭、文稿等形式流傳最為寬廣、影響最大的四個神話傳說。它們是:( )

A、“大禹傳說”、“愚公移山傳說”、“魯班傳說”、“孟姜女”

B、“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傳”、“大禹傳說”

C、“牛郎織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傳”

D、“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傳”、“大禹傳說”、“魯班傳說”

12、下面關于“桃李”、“巾帼”、“須眉”、“伉俪”、“布衣”含義理解正确的是:( )

A、男子、夫妻、百姓、學生、婦女 B、婦女、男子、夫妻、百姓、學生

C、夫妻、百姓、學生、婦女、男子 D、學生、婦女、男子、夫妻、百姓

13、古代散文中很多地理名稱與現代地理名稱含義不同,對下面句子的古代地理名稱理解正确的是:( )

A、“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東”是指“泰山以東”。

B、“将軍戰河北,臣戰河南。”——“河南、河北”是指“黃河以南、黃河以北”。

C、“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關中”是指“潼關以西”地區。

D、“以攻山西之秦,而不免于滅亡。” ——“山西”是指“泰山以西”。

14、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遷,調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調三種情況。為易于區分,人們常在“遷”

字的前面或後面加一個字,升級叫遷升、遷授:降級叫遷削、遷谪、右遷;平級轉調叫轉遷、遷官、遷調,離職後調複原職叫遷複。

B、檄,古代最初寫在木簡上的官方文書,用于曉谕、征召、聲讨,也可特指聲讨的文

告,著名的如駱賓王的《讨武瞾檄》。在本文中是指用檄文曉谕的意思。

C、踐阼,特指皇帝登臨皇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踐祚”、‘登極”、“登庸”、“禦極”。

D、卒,“死”的一種說法,古代天子、太後之死稱崩、百歲、千秋、山陵崩等;對公、

侯、伯的世爵之死,稱為“薨”;有官職,有名望的人死日“卒”;隻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諱地通稱“死”。

15、理解下列句子中古代官職變動正确的一項是:( )

A、舉世混濁而我獨清,衆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屈原列傳》)——放:暫代,代理。

B、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陳情表》)——擢:放逐,貶谪。

C、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陳情表》)——就:就職,上任。

D、乃相與共立羽為假上将軍。(《項羽本紀》)——假:晉升,升任。

16、下列文化知識叙述正确的一項是:( )

A、古代五音,指宮、商、角、徵(zhǐ)、羽,是中國古樂基本音階,加上變徵、變宮為“七聲”。

B、西周春秋時期有五等爵位,即公、侯、伯、子、君,如“晉侯、秦伯”。

C、戰國“四公子”,指“齊有孟嘗君,趙有武安君,楚有春申君,魏有信陵君”,即田文、趙勝、黃歇、魏無忌。

D、中國古代天下分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徽州。後“九州”成為中國的代稱。

17、如果要從《史記》中查閱有關秦末農民大起義中陳勝的相關曆史資料,應查閱該書中的( )

A、本紀 B、 列傳 C、世家 D、書

18、《範進中舉》一文中,範進“中舉”是參加了( )

A、院試 B、會試 C、 鄉試 D、殿試

19、中國古代神話“開天辟地、煉石補天、鑽木取火、銜石填海”中涉及的人物形象分别是:( )

A、女娲、燧人氏、精衛、盤古 B、燧人氏、精衛、盤古、女娲

C、盤古、女娲、燧人氏、精衛 D、精衛、盤古、女娲、燧人氏

20、我國古代人們把一夜分為五更,按更擊鼓報時,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稱五夜,從晚上七時開始起更,又把每更分為五點。每更就是一個時辰,相當于現在的兩個小時,即120分鐘,所以每更裡的每點隻占24分鐘。由此可見“四更造飯,五更開船”相當于現在的“後半夜1時至3時做飯,3時至5時開船”。那古時候“五更三點”、“三更四點”相當于現在的時間是:( )

A、早晨6時12分、淩晨2時36分 B、早晨5時又12分鐘、1時又36分鐘

C、早晨6時12分、1時又36分鐘 D、早晨5時又12分鐘、淩晨2時36分

21、中國隋唐以後的官職實行“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效率高,三省長官之間互相牽制,把相權一分為三,削弱了相權,間接加強了皇權。三省是: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三省”中負責執行國家的重要政令的機構和“六部”中負責軍事、軍政事務的機構分别是:( )

A、尚書省、兵部 B、門下省、吏部

C、中書省、刑部 D、尚書省、工部

22、我國古代禮儀,宴席的四面座位,以“坐西朝東”為最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下位是“坐東朝西”。傳統課文《鴻門宴》涉及宴席座次的描述:“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範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文中座次描述反映地位尊卑高低的順序正确的是:( )

A、項羽、項伯、劉邦、範增、張良 B、項伯、範增、項羽、劉邦、張良

C、項羽、項伯、範增、劉邦、張良 D、項伯、項羽、範增、劉邦、張良

23、下列有關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河東,古地區名。黃河流經山西、陝西兩省,白北而南的一段之東部,指今之山西省。

B、蔔筮,古時預測吉兇,用龜甲稱蔔,用蓍草稱筮,合稱蔔筮。古代也稱以占卦為業的人。

C、五行,即儒家所說的“五常”:仁、義、禮、智、信。又可指孝的五行,即莊、忠、敬、笃、勇。

D、黔黎,即黔首和黎民的合稱,指百姓。黔,黑色;黎,古通“黧”,亦指黑色。也有“衆多”的意思。

24、成語典故指關于成語産生、形成、流傳的故事傳說。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它既代表了一個故事典故,又是一種現成的話,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義而被廣泛引用。下面成語與人物搭配理解正确的是:()

A、投筆從戎〔 祖逖 〕韋編三絕〔 蘇秦 〕

B、鞠躬盡瘁〔 諸葛亮 〕聞雞起舞〔 班超 〕

C、高山流水〔 俞伯牙 〕胯下之辱〔 韓信 〕

D、懸梁刺股〔 孔子 〕洛陽紙貴〔 左思 〕

25、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間的排行順序,古人字前常加排行次序,父之兄稱“伯父”,父之次弟稱“仲父”,仲父之弟稱“叔父”,最小的叔父稱“季父”,後來伯仲之弟統稱“叔父”。古代稱為“伯夷”、“仲尼”、“叔向”、“季路”的四人,正确的排行順序是:( )

A、老大、老二、老三、老四 B、老大、老二、老三、最小

C、老二、老三、老四、老大 D、老三、老四、老大、老二

26、下面關于“桑梓”、“社稷”、“烽煙”、“桑麻”、“汗青”含義理解正确的是:( )

A、戰争、農事、史冊、家鄉、國家

B、國家、戰争、農事、史冊、家鄉

C、家鄉、國家、戰争、農事、史冊

D、史冊、家鄉、國家、戰争、農事

27、中國古代“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應了季節、物候現象、氣候變化三種,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其中表示四季開始的四個節氣是:( )

A、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B、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C、小暑、大暑、小寒、大寒 D、白露、寒露、小雪、大雪

28、下列詩句描寫的古代名人理解正确的是:( )

(1)深思高舉潔白清忠,汩羅江上萬古悲風。

(2)猶留正氣參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3)酌酒花間磨針石上,倚劍天外挂弓扶桑。

(4)已知天下三分鼎,猶竭人謀就出師。

A、諸葛亮、屈原、文天祥、李白

B、李白、諸葛亮、屈原、文天祥

C、文天祥、李白、諸葛亮、屈原

D、屈原、文天祥、李白、諸葛亮

29、對下列加點詞語理解正确的一項是:( )

A、蚓無爪牙之利——爪牙:幫兇、走狗。

B、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西河:河的西面。

C、流血漂橹——橹: 盾牌。

D、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小學:初等教育學校。

30、中國封建社會有三大選官制度,分為漢代察舉制、魏晉九品中正制、隋唐科舉制。下列材料中體現封建社會三大選官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

①《後漢書·張衡傳》:“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②《晉宣帝集》有司馬懿除九品、州置大中正議:“案九品之狀,諸中正即未能料究人才,以為可除九制,州置大中正”。

③《舊唐書·房玄齡》載:“幼聰敏,博覽經史,工草隸,善屬文……本州舉進士,授羽騎尉。”

A、①察舉制 ②科舉制 ③九品中正制

B、①九品中正制 ②察舉制 ③科舉制

C、①察舉制 ②九品中正制 ③科舉制

D、①科舉制 ②九品中正制 ③察舉制

31、下列文學常識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項是:( )

A、“樂府”在文學史上有三個概念:原指朝廷所設的音樂機構,後來把這個機構所采集、創作的歌辭統稱為“樂府詩”,後世則又把唐代可以入樂的詩歌稱為“樂府”,把魏晉至唐代可以入樂的詩歌和後人仿效樂府古題的作品稱為“樂府”。宋、元、明時期的詞、散曲和戲劇,因合音樂,有時也被稱為“樂府”。

B、古體詩有兩種含義:一指詩體名,也稱古詩。古風與唐以後興起的近體詩相對應;二是對于古代詩歌的泛稱,以區别于現代詩歌。

C、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出現的新詩體,唐人為了與以前的古體詩相區别,故名之為“近體”。這種詩的主要特點是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韻有定位,字有定聲,聯有定對。

D、歌行是古體詩的一種,漢樂府詩題多用歌、行、曲、引、吟、歎、怨等,其中以“歌”“行”最多,逐漸合稱為一種詩體名。著名的作品有白居易的《長恨歌》等。

32、下列有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項是:( )

A、九品中正制是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實行的一種官吏選拔制度。

B、請老,指古代官吏請求退休。退休制度是我國古代官僚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C、“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舉取士。

D、天幹和地支循環相配得60組,古代既可用來紀年,也可用來紀日。

33、中國古代紀年法主要有四種:即幹支紀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帝王年号紀年法和年号幹支兼用法。下列以“年号幹支兼用法”為紀年方法的是:( )

①“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将” ②“慶曆四年春”③“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④“天啟壬戌秋日”⑤“淳熙丙申至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34、下列作品中不是以谥号來命名的是( )

A、《聊齋志異》 B、《王文公文集》

C、《歐陽文忠公文集》 D、《範文正公文集》

35、下列說法不正确的一項是( )

A、 江東:因長江在自金陵以上至九江一段為南北走向,江東就是指這段長江以東地區。

B、京畿指國都。阙是古代宮殿、祠廟或陵墓前的高台,通常左右各一,台上起樓觀。阙又常借指宮殿、京城、朝廷等。

C、中原: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帶,廣義的中原指黃河中下遊地區或整個黃河流域。

D、中國:從春秋戰國至宋元明清,多用來泛指中原地區。

36、下面四首古詩都含有我國民間的傳統節令,詩中所表示的節令以及它們的排列順序正确的一項是:( )

①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②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③細雨成陰近夕陽,湖邊飛閣照寒塘。黃花應笑關山客,每歲登高在異鄉。

④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A、元宵、七夕、重陽、春節

B、春節、中秋、端陽、除夕

C、元宵、中秋、清明、元旦

D、元旦、七夕、重陽、元宵

37、下列文化常識表述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大理寺,中央司法機構。北齊定制,曆代沿置,掌司獄定刑,長官為大理寺卿,文中的周三畏和薛仁輔都曾擔任大理寺卿一職。嶽飛和嶽雲被捕後都關押在大理寺的監獄中。

B、黃河在古代被稱為“河”或“河漢”,習慣上人們把注入外海外洋的稱為“河”,把注入内湖或内海的稱為“江”。文中所提到的“河北”,指的是黃河以北的廣大地域。

C、宋代實行重文抑武的國策,文官地位比武将要高,宰相的權力比較大。文中的秦桧,為了控制諸将,特意把嶽飛、韓世忠、劉錡等人的軍職罷免,轉為文官。

D、雅歌投壺,是古代秦漢以後貴族内部的吟詩與遊戲活動,雅歌謂歌《雅詩》,投壺就是将箭矢投入到裝有小豆的小口壺中,能夠投中者即獲勝。後常用以指武将之儒雅行為。

38、下列說法不正确的一項是:()

A、孝悌:孝,指對父母要孝順、服從;悌,指對兄長要敬重、順從。儒家提倡孝悌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宗法等級秩序。

B、犧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純為“犧”,體全為“牲”。

C、古代祭祀所用的犧牲,行祭前需先飼養于牢,故這類犧牲稱為牢;又根據犧牲搭配

的種類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隻有羊、豕,沒有牛。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諸侯祭祀用少牢。

D、封禅:是古代祭天地的典禮。一般由帝王親自到附近山上舉行,在山上築土為壇祭

天,報天子之功,稱封;在山腳下辟場祭地,報地之功,稱禅。

39、下列關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古代經考試錄取而進入中央、府、州、縣各級學校,包括太學學習的生員,統稱“諸

生”。

B、“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後一個月,即農曆九月,古代一個季度的三個月分别用“孟、

仲、季”來表示。

C、因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故稱“有司”;但“有司”并不是某個具體的部門,而

是代指官吏。

D、“再拜”是指再次拜謝,這是古代一種隆重的禮節,用于表達敬意。

40、下列關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左氏春秋》,簡稱《左傳》,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叙事

詳細的編年體史書。

B、“甫冠”指剛剛20歲。古代男子20歲行成年禮,束發戴冠,表示已成年。古代表

示年齡的詞語還有“總角”“豆蔻”“耄耋”等。

C、“昆弟”指兄弟,常比喻親密友愛。古代表達此類意義的詞語有很多,如“琴瑟和

鳴”就特指兄弟情深。

D、“廟食”指的是古代有功之人死後,政府為他立廟,讓他接受奉祀,享受祭飨。

41、下列說法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征辟:征是皇帝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職。辟是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後向

上薦舉,任以官職。

B、及第:指科舉考試應試中選,因榜上題名有甲乙次第,故名。隋唐隻用于考中進士,

明清殿試之一甲三名稱賜進士及第,亦省稱及第,另外也分别有狀元及第、榜眼及第、探花及第的稱謂。

C、國子監:漢魏設太學,西晉改稱國子學,隋又稱國子監,從此國子監與太學互稱,

都是最高學府兼有教育行政機構的職能。

D、 祭酒 :古代掌管祭祀的官員。

42、下列關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受禅是古代王朝更叠時,無血緣關系的新皇帝承受舊帝讓給的帝位。

B、“緻仕”指官員交還官職,類似于今天的退休制度。源于周代,漢以後形成制度。

C、古代官員為去世的父母在官府内閉門守孝叫“丁憂”,遭逢母親喪事叫“丁母憂”。

D、“侍讀”是官職名,其主要職責是陪帝王或皇子讀書,為其講學,供其顧問。

43、下列關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嗣位指繼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長子繼承制.君位隻能由最年長的兒子繼承。

B、“奪情”指喪期未滿,官員應诏除去喪服,出任官職。

C、“乞留”指百姓請求挽留官員。明朝重視當地百姓對地方官任期屆滿後去留的意見,

很多官員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級留任原職。

D、“大計”是明、清兩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據官員德業表現的等第來定賞罰。

44、中國古人用“天色紀時法”将一晝夜劃分為十二個時辰,它們的名稱是: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yú)中、日中、日昳(dié)、晡(bū)時、日入、黃昏、人定。從夜晚23時至淩晨01時開始第一個時辰,依次循環。下面根據天色的變化理解的時辰正确的是:

( )

①《孔雀東南飛》:“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句中“雞鳴”是淩晨01時至03時;

②《孔雀東南飛》:“奄奄黃昏後,寂寂人定初。” 句中“黃昏”是晚上19時至21時,“人定”是夜晚23時至淩晨01時;

③《李愬雪夜入蔡州》:“夜半雪愈急”,句中“夜半”是夜晚23時至淩晨01時;

④《李愬雪夜入蔡州》:“晡時,門壞”,句中“晡時”是 下午17是至19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5、中國古代,交朋友總是有很多說法。下面叙述朋友交往說法正确的是:( )

A、竹馬之交——童年時代就要好的男女異性朋友。竹馬:小孩當馬騎的竹竿。

B、患難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C、布衣之交——指年齡、輩分不相當而結交為友。

D、貧賤之交――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

46、下列說法不正确的一項是:( )

A、 《戰國策》:又稱《國策》,戰國時期國别史和漢民族曆史散文集。主要記述了戰

國時期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

B、 《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既是古代漢族史學名著,也是文學名著。它是我

國第一部叙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根據魯國國史《春秋》編成 。

C、 春秋筆法 :《春秋》經書中用于記事的語言極為簡練,然而幾乎每個句子都表意

直白,淺顯易懂,被後人稱為“春秋筆法”。

D、 《資治通鑒》:北宋司馬光撰,該書取材廣泛,除曆朝正史外,尚有野史、實錄、

譜牒、行狀、文集等三百餘種,是一部對後代産生很深影響的編年體通史。

47、下列對文化常識的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

A、削:革職罷官。谪:降職遠調。

B、免:免除官職。黜:廢黜、貶退。

C、拜:授給官職。廢:罷免或廢黜。

D、除:免除官職。退:(1)撤銷或降低官職;(2)自己辭職。

48、下列對文化常識的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

A、古人有名、字、号,當大官的死後有谥号。如歐陽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谥文忠。

B、古人的名和字之間一般有聯系,如諸葛亮字孔明,孔明就是很亮的意思;也有反義的,如韓愈字退之,退之就和愈相反。

C、直稱姓名,用于自稱,稱輕視的人或客觀介紹。謙稱:王侯自稱孤、寡人,大臣自稱臣,一般人自稱仆、不才,不佞、愚等。女子自稱妾,晚輩自稱小子。

D、稱字、号、齋名、谥号表示禮貌和尊敬。還有稱官爵名,稱籍貫(如康有為稱康南海)。有幾項連稱的,一般是先官名,次籍貫,後姓名,如“餘在史館,聞翰林(官名)天台(籍貫)陶先生言博雞者事”,“馬副官(官名)鳴錄(名)。”

49、下列有關中國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項是:( )

A、“文房四寶”的“文房”指的是書房,“四寶”則泛指紙、墨、筆、硯等書寫工具。

B、古籍中“經”的注解叫“傳”,《左傳》《公羊傳》《谷梁傳》都是注解春秋的書。

C、士大夫是古代中國對于社會上具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和官吏之統稱。

D、“民間疾苦,筆底波瀾;世上瘡痍,詩中聖哲”,這副對聯頌揚的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

50、下列有關古代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項是:( )

A、社稷,土神和谷神的總稱。由于古時的君主為了祈求國事太平,五谷豐登,每年都

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國家的象征,後來人們就用“社稷”來代表國家。

B、“三綱五常”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倫理道德。“三綱”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師為生綱”。“五常”指“仁、義、禮、智、信”。

C、避諱,封建社會對君主和尊長的名字,避免直接說出和寫出,用改字、缺筆、空字

或同義詞等方法加以回避。如“以俟觀人風者得焉”,“人風”即“民風”。

D、“兼”、“領”均表示兼任官職,“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職,“署”“權”則表示暫代官職。

參考答案

1、 【答案】:C

解析:及笄jī之年指女子滿了15歲,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而立之年是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之年是指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花甲之年指老人六十歲。舊時用天幹和地支相互配合作為紀年,六十年為一花甲,亦稱一個甲子。

2、【答案】:D

解析:花甲,即60,花甲重逢就是120;增加三七歲月,就是再加三七二十一,就是141;古稀,即70,古稀雙慶就是140;更多一度春秋,加起來就是141。

3、【答案】:C

解析:“山南水北謂之陽,山北水南謂之陰。”我國黃河中下遊一帶,在北回歸線以北,終年不會有太陽直射,陽光會從南面照射,山的南面可以被太陽照射到而北面則受不到陽光照射,所以山南為陽,俗稱“陽坡”;山北為陰,俗稱“陰坡”。水(河流)的方面,由于地形是西北高向東南漸低,由于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向東流的河流在流動時會傾向于往東南方向流動,南岸較容易受到河水的侵蝕下淘,南岸相對高差大,地勢低濕,岸下難受光照;北岸反之。江陰:處于長江南岸。漢陽:漢水的北邊。過去的漢陽與漢口連成一片,在《明史》中說到,漢水一直是從龜山之南流入長江河口大緻就在今天的鹦鹉洲頭漢陽汽車渡口。大約十五世紀初,漢水在郭茨口改道。河水的特點就是裁彎取直,這次漢水徑直向東流經龜山之北入長江,形成了今天的模樣。所以,今天的漢陽應該改稱為“漢陰”才是。衡陽:處于南嶽衡山的南邊。華陰:西嶽華山的北邊。

4、【答案】:A

解析:《史記》是中國曆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作者是西漢時期的司馬遷。史記全書共一百三十篇,分為本紀、書、表、世家、列傳五種形式。司馬遷著《史記》 ,其史學觀念在于“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5、【答案】:B

解析:經部收錄儒家“十三經”(分别是《詩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周易》、《左傳》、《公羊傳》、《谷梁傳》、《論語》、《爾雅》、《孝經》、《孟子》)及相關著作,史部收錄史書,子部收錄諸子百家著作和類書,集部收錄詩文詞總集和專集等。

6、【答案】:B

解析:

“四書”是指《論語》 、《孟子》 、《大學》和《中庸》 。

“五經”:《詩經》 、《尚書》 、《禮記》 、《周易》和《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

7——10 DCDC

11——15 CDBAC

16——20 ACCCA

21-——25 ACCCB

26——30 CBDCC

31——35 ACDAB

36——40 ABDDC

41——45 DCABA

46——50 CDADB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