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底公司新建的科研樓就可以正式啟用,為從上海、合肥等外地來的‘周末工程師’們提供一個更好的科研場所。”安徽久馳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德兵告訴記者,“疫情下,企業練好‘内功’才能危中尋機。眼下我們最渴求的就是科研技術人才。”
安徽久馳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内,工人們正在抓緊生産。 新華社記者 王菲 攝
此時正是麥黃杏熟的季節,陽光燦爛,微風徐來。在安徽蕭縣,企業家們一刻也閑不下來,他們一邊做好廠區的常态化疫情防控,一邊忙于趕訂單、找人才、抓科研。加快創新發展,抓住疫情下區域産業鍊、供應鍊變革機遇,成為不少企業家的共同話題。
“疫情對中小企業是一次嚴峻考驗,化危為機的關鍵是要掌握核心技術。”安徽璜峪電磁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夏益告訴記者,“蕭縣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位于淮海經濟區、徐州都市圈的中心部位,區位優勢、交通條件都不錯,但是在縣城,想要招聘高科技人才,一度是個難題。”
随着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向縱深推進,創新鍊、産業鍊、人才鍊和價值鍊加快融合,跨區域間人才和創新要素的柔性集聚和自由流動,讓夏益找到了解決人才難題的“鑰匙”。
建築材料工業技術情報研究所先進材料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博士流動工作站……以區域一體化發展為契機,蕭縣積極對接國内科研院校,搭建引才平台,探索建立柔性引才機制,加大獎補力度,鼓勵企事業單位通過“周末工程師”“候鳥專家”等靈活形式,引進産業發展急需的高層次緊缺人才,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産業鍊邁向中高端。
“我們和安徽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共建聯合實驗室,圍繞新材料新技術開展聯合攻關。教授和博士們一般是周末過來,周日下午趕回去。疫情期間,我們通過雲會議、電話來商讨科研課題和科技成果的産業轉化。”一提起新材料、新技術,年近花甲的夏益興奮得眼睛發亮。“高校就像一座科研寶庫,教授和博士們最熟悉前沿科技,我們了解市場方向,雙方正好優勢互補!”
依山傍水,花木蔥茏,一座座科研孵化樓錯落有緻,位于蕭縣主城區的張江蕭縣高科技園環境清幽。
“作為滬皖科創産業合作平台,張江蕭縣高科技園受上海張江創新策源地的輻射帶動,探索品牌共享、平台共建、基金共育、合作共赢,打破區域壁壘,營造優良的科技創新生态。”張江蕭縣高科技園服務中心主任董莉說,“通過改革破解人才難題,賦能新興産業發展和傳統産業轉型升級。”
建築材料工業技術情報研究所先進材料研究院的科研人員進行新材料的研發試驗。(蕭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疫情加速産業鍊供應鍊的重構,我們與園區的其他工程機械制造企業抱團發展,融入徐工集團的零部件供應鍊。”王德兵告訴記者,“我們聯系上海大學和合肥工業大學,通過‘周末工程師’等形式進行産學研合作,加快‘智造’升級。”
從互聯互通到共建共享,區域一體化破壁清障,使跨區域科技資源共享交流越來越暢通。越來越多的科技人才走出“象牙塔”,走上生産一線,科技與産業相融合,增強經濟發展的韌性和活力。
如今,安徽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張惠和她的科研團隊也加入了“周末工程師”隊伍。
“我們正計劃和安徽璜峪電磁技術有限公司共同申報科研項目,瞄準新材料的‘卡脖子’難題開展科研攻關。”張惠說,“作為高校科研人員,走入企業,與企業并肩合作,讓我們更清楚了解市場需要什麼,從而明确科研方向,讓更多的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更好地服務國家經濟發展。”(記者王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