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門第,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個成語,指的是世代讀書人家,是對一個家族的很高的評價和贊歎。那麼,“書香門第”中的書香,究竟是哪種香呢?其實,很多讀者都理解錯了。
北宋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蘇轼因為思念弟弟蘇轍,寫下了一首《臨江仙·贈送》:“詩句端來磨我鈍,鈍錐不解生芒。歡顔為我解冰霜。酒闌清夢覺,春草滿池塘。應念雪堂坡下老,昔年共采芸香。功成名遂早還鄉,回車來過我,喬木擁千章。”
在這首詞中,蘇轼回憶了自己和弟弟蘇轍曾經在一起的時光,“應念雪堂坡下老,昔年共采芸香”,就是如今的蘇轼的孤獨,和當年兄弟倆在一起時的歡娛。雪堂,是蘇轼在黃州時的住所,而“昔年共采芸香”,并不是指兄弟倆一起去田間地頭采野草,而是指兄弟倆當年在一起讀書。
芸香,本來是一種草本植物,根部木質,也叫芸草或者芸香樹。這種植物的花和葉都有較為強烈的氣味,可以驅除書中的蠹蟲。所以,古人們常常在書卷内放置芸香,已達到避蟲的目的。著名的藏書樓天一閣,圖書号稱“無蛀書”,據說就是因每本書都夾有芸香草之故。
因為書中常常放置芸香,書本便也會漸漸染上這種氣味。所以,書香也稱為芸香,書本有時也被稱為芸帙、芸編、芸簽;書房有時會被稱為“芸窗”或“芸館”。《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就曾經給自己住的地方,取了個名字叫“绛芸軒”,其實也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在蘇轼的這首詞中,也正是在用“芸香”這個典故,來代指自己昔年和弟弟蘇轍一起讀書,随後又共同去進京應試的舊事。
除了蘇轼,自然還有很多文人,将“芸香”寫到了自己的詩中。唐代詩人楊巨源在《酬令狐員外直夜書懷見寄》,就曾經寫下過“芸香能護字,鉛椠善呈書。”宋代詩人梅堯臣的《和刁太傅新墅十題·西齋》中也提到了“請君架上添芸草,莫遣中間有蠹魚”。
所以,書香門第的香,其實指的就是芸香。
來源:騰訊網文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