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學期接近尾聲,馬上就要期末考試了,仿佛上一次考試的硝煙尚存,這一次就整裝待發了。來不及思慮,還是好好備戰期末考試吧。每年的七年級下冊曆史都是開卷,今年也不例外。盡管老師們已經司空見慣,但是學生聽說要開卷,紛紛表現出躍躍欲試的積極。殊不知,開卷不一定就簡單,相反題型的靈活、應試的廣度,更是增添了難度。
開卷未必有益,端正态度才是真
曆史要開卷的消息一出,學生們表現出異乎尋常的激動,好像再也不用背書,考試隻需要帶上課本和資料,到時候一翻書就行了。其實,開卷遠非簡單的書本内容,而是曆史素養綜合性的考量。材料的閱讀能力、時空的縱貫串聯、人物與事件的準确把握,一個學期的努力要在一張試卷上呈現,自然要花費一番功夫的。
與閉卷相比,開卷更加靈活多變,側重于學生綜合素養的考察。引用的材料,不拘泥于傳統的史書,也會通過中外名家的論述,得出更貼切的曆史結論。這就需要學生一方面加深對課本的理解,搞懂每個章節、每個時期、相似事件的邏輯關系;另一方面,提升史料分析能力,抽絲剝繭、去粗取精來找到關鍵詞。
千萬不要抱着“開卷就不用管了,到時候慢慢找”的心态,因為對課本的生疏、對知識的欠缺,壓根無法應付市級考試。既然是開卷,就不會讓學生輕易找到答案,否則就是對出題人的諷刺。當然,他們也絕對不會故弄玄虛,脫離課本,每一個題目都是精心打磨,既要體現出課标要求,也要注重曆史素養的考察。
把開卷當閉卷,盡信書不如無書既然開卷這麼難,為什麼還要開卷呢?首先是學習曆史的重要性,尤其是學習中國曆史,讓學生對中華民族的過往,有一個感性的了解;學習世界史,培養開眼看世界的廣博。在此基礎上,明白我們将要去何方,未來怎麼辦。以史明鑒,鑒古知今,通過曆史的興替和榮辱,知道如今中國和世界的走向。
而之所以開卷,是為了最大限度地靈活應用。如果隻會死記硬背,是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的,在知行合一的實踐觀引導下,這就要求吃透課本,打通前後關系。通過對學生思維的鍛煉,來适應更高層次考試的要求。當然,開卷的情況下,沒必要對大題原封不動地背誦,一定程度上也能減輕學生的負擔。
雖說開卷減輕了背誦的任務,但是該熟練掌握的,必須按照閉卷的要求完成。因為整張試卷中,不僅有綜合性的考察,也有識記性的内容,還會出現時代前後、相同門類之間的對比。如果隻是寄希望于考試翻書,那就大大加重了任務,而且一個個查找,也是杯水車薪。切莫把開卷當預習,隻有做好充足準備,才能迎戰期末考試。
掌握應試技巧,夯實知識儲備那麼,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達到“開卷有益”的功效呢?首先是開卷當閉卷,不要每個題都去翻書,一些基礎性的内容,該背誦就背誦;其次,複習階段,打通前後、古今、時空的局限,總結出時代特征,梳理發展脈絡。再次,掌握必要的應試技巧,認真審題,尋找關鍵詞,培養答題的慣性思維。
具體而言,選擇題要在識記的基礎上,找到出題人的考察意圖。一冊書大概20課左右,而20-25道選擇題,基本要囊括整個教材,隻是有些重要的科目會多些考察的維度。比如七年級下冊的第6課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既能從皇權、相權的比較出題,也能從重文輕武、扭轉武将跋扈的局面考察。
做題當中,要仔細看材料。現代考試中,尤其側重于對史料的解讀。無論是古文,還是半白話;無論是中國人書寫,還是外國史學家的論著,都會摘取隻言片語,契合課本上的内容。要求學生們以不變應萬變,先看懂題目在說什麼,再回歸到課本,最終找到最合适的答案。當然,有的題和課本沒有明顯的關聯,但是注重考察讀圖、思辨等能力。
至于大題,主要圍繞民族關系、經濟發展和外交、文化等方面的考察,反而是政治沿革、事件分析比較少。民族關系中,強調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注重民族交融和民族團結;經濟發展中,農業、手工業和商業各有千秋,每個階段的側重不同。大題的思路,要麼在材料當中總結,要麼回歸到課本,切忌胡思亂想,天馬行空。
後記每一課的重點,老師都有強調,大家在複習階段,要緊跟老師的步伐,相信老師們的豐富經驗。同時,重視考前的每一次測試,真正做好總結和分析,查缺補漏、及時跟進。最後,衷心祝願初一學子,曆史高分,旗開得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