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讀懂家庭教育促進法怎麼帶娃

讀懂家庭教育促進法怎麼帶娃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2-23 19:37:28

極目新聞記者 國倩

通訊員 魯炳靈

“我們的孩子為什麼做作業會拖沓?在我看來,有三個部分的原因是值得我們去探索的,第一是‘作業我不會做’、第二是‘我不能做’、第三是‘我不想做’,面對孩子的這三個問題,我們應對的方法也不一樣。”5月13日晚,在武漢市育才小學舉辦線上《育才講壇·家校共育》大課堂,高級心理咨詢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家校社專委會委員潘蘭如是說。

據了解,育才小學多年來一直堅持開展“育才講壇”系列活動,邀請業内專家、教育名師、熱心家長和孩子們走上講台,開壇授課。此次線上講壇中,潘蘭與湖北省新銳班主任、武漢市十佳班主任高婷,從深入解讀《家庭教育促進法》入手,通過直播連線的方式與廣大家長互動,共同探讨當下的特點話題——家校共育,并對家長們提出的問題給出了科學建議和解答。

讀懂家庭教育促進法怎麼帶娃(家庭教育促進法來了)1

帶孩子勞動要引導他适當承責

2022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明确家庭教育内容、引導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家庭教育從“家事”升級為“國事”,父母要依法帶娃成為熱點。直播中,兩位老師便從如何實施家庭教育,如何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為教育未成年人,父母具體要承擔哪些責任等問題對《家庭教育促進法》進行了系統解讀。

直播中也提到,教育部最近發布的《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标準》,将勞動從此前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這就意味着,今秋開學起,炒菜做飯、家電維修、體驗木工紡織、應用三維打印等技術,都會成為中小學校課堂新内容。在覺得新奇的同時,不免有些家長緊張焦慮,自己都不會,怎麼助力孩子實操,有沒有這樣的學習必要性呢?

讀懂家庭教育促進法怎麼帶娃(家庭教育促進法來了)2

在潘蘭看來,人一出生開始是活在感受裡的,“随着年齡不斷增長,我們就會發現孩子實際上是基于我看到的,我體驗到的,我聞到的,我感受到的,就在這個過程中逐步積累生存智慧,所以人是活在感受裡的。”她說,勞動的意義正在于能讓孩子在各類活動中真實地去體驗,去感受,從而獲得成長過程。不僅能實實在在教會孩子們技能,還能促進大腦的發育和成長,教授孩子們一些實踐統籌的方法。從親子關系家庭教育這個角度上來說,勞動還是一種家庭情感上的溝通。比如在家務勞動當中,還能增強孩子的擔當感和責任感。

應該用什麼樣的方法讓孩子參與到家庭勞動中來?潘蘭建議父母和孩子經過商讨後,可設立一個共同的目标,“比如,明确每一周我們希望家庭幹淨整潔的程度、協商彼此的分工。制定一個家庭日,讓勞動變得有儀式感等等。帶領孩子們參與勞動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要培養他們的責任心,讓他适當能承責。如果這個孩子能承責,有目标感,那麼很多問題就能夠迎刃而解。隻有當我們開始大家一起去共同勞動的時候,我們才會發現我是家庭裡的一份子,它更有歸屬感。”潘蘭還建議,在這過程中,家長跟孩子溝通時可先肯定再提建議。

孩子做作業拖沓的原因有3種

當天,短短一個小時内的直播,吸引了2.5萬餘家長及網友觀看。期間,不斷有家長在直播見留言提問。一位家長問到,孩子做作業拖拉該怎麼辦?

對此,潘蘭表示,孩子做作業拖沓,究其原因有三種:第一是孩子覺得“作業我不想做”、第二是“我不會做”、第三是“我不能做”。針對這三種原因,家長的處理方式也應有所區别。“如果是第一類,那一定是态度問題。這類孩子家長需要找到合适機會,甚至要借助他人去跟孩子去溝通,幫助孩子找到他的目标、學習動機。幫助孩子正确認識,他為什麼要完成作業、為什麼要學習的問題。”

讀懂家庭教育促進法怎麼帶娃(家庭教育促進法來了)3

若是第二類原因,潘蘭建議家長們在輔導孩子做作業時要情緒平和,讓孩子感受到家長是在實實在在地幫助他掌握知識點,而不僅僅隻是催促他。“實在不會做的,就把它折起來,讓他去找老師。”潘蘭說,平時家長除了找老師了解孩子在校表現情況外,也可以将孩子在家裡的情況反饋給老師,從而進一步促進家校共育。

“‘我不能做’對于很多孩子呈現的原因是不一樣的,比如孩子剛進一年級,有些家長着急于孩子寫字慢、寫得不好看。很多時候基于孩子小肌肉的發展水平不夠,他就會寫字超過框框之外。”針對第三類原因,潘蘭則說,家長要正确地了解孩子的身心身體發展狀況,避免出現家長控制不住情緒發火,導緻後期孩子對學習沒信心的情況出現。而若高年級孩子依舊出現此類問題,家長要及時關注孩子是否有讀寫障礙等問題。

同時,潘蘭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年級到三年級階段,他們相對是更感性的。是父母與孩子建立良好關系的重要時期,家長要及時發現孩子出現困難的原因,提供有針對性的幫助。

父母和孩子都應活成更真實的樣子

“青春期孩子不好管教,有自己的主意,家長不好拿捏,怎麼辦?”當天直播,也有不少家長問到這一問題。對此,潘蘭通過曾經做的調查實例回答了家長們的問題。

此前,潘蘭在初一的學生當中做了一個調查,讓學生用一個詞去形容自己對家的感受。“有人寫溫暖,但我沒想到那天幾乎有一大半以上的孩子居然用的詞是‘冷漠’‘冷清’‘沒意思’。”潘蘭回憶,當時有個孩子用了“冰冷”這個詞形容自己的家。他說自己家境不錯,但從記事起,父母都很忙,他經常和一堆冰冷的玩具在一起。父母回來後,就是各自進房間寫自己的東西。廚房永遠是阿姨在炒菜的背影,沒人跟他溝通聊天。一家人在飯桌上,父母問得最多的就是“你今天作業怎麼樣”“學得怎麼樣”……

“孩子是活在感受裡的,他更活在家庭的養分裡,我們經常說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子的人,你就去成為那個樣子。”潘蘭說,親子之間的溝通要減少說教,學會有效傾聽,有效傾聽就包括在過程中真誠地看着對方,甚至在聽他講話時,不加批判,不加指責,盡量少說話。“讓孩子感受到不僅僅隻是說我在跟你說話,而是覺得此時此刻我被看見了,我被懂得了,被愛着的感受。”

讀懂家庭教育促進法怎麼帶娃(家庭教育促進法來了)4

潘蘭說在另一次做初三年級大型調研時,在“今天回家以後,你特别想跟父母聊什麼”這一問題裡,回答排名前三的是:“特别不想再去談學習了”“我特别想知道爸爸媽媽今天開心嗎?”“我特别想知道爸爸媽媽今天會碰到困難嗎?他們碰到困難是如何解決的?”

“所以,你會發現,原來孩子在看家長如何處理情緒時,學會了情緒管理。”在情緒管理方面,潘蘭則建議家長和孩子都應活成更真實的樣子。父母可以和孩子交流自己遇到的不開心的事,在家長交流與調節情緒中,孩子也會潛移默化學會情緒管理、學會溝通。

把愛藏在吃穿用度的煙火氣息裡

如何更好地促進親子關系?在潘蘭看來,避免孩子青春期叛逆的問題,關鍵在于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上。而無論孩子在哪個年齡段,父母平時還要和孩子一起做好三件事:家庭共讀、家務勞動、家庭美食。

孩子一年級開始就可以通過繪本閱讀增強親子溝通,提高孩子閱讀能力。但家庭共讀不僅隻是繪本閱讀或是看書,潘蘭說,家庭共讀更多是聚焦在彼此之間能聊一聊,能有儀式感地去溝通。所以這個“讀”不一定局限于書籍,可能還是父母和孩子彼此能讀懂對方的想法。而家庭勞動能增強歸屬感,一日三餐的家庭美食則給了一家人齊齊整整坐在一起的機會。

“要培養良好的親子關系,就是要把父母之愛藏在這一書一飯一颦一笑一讀當中。家庭教育要回歸到家庭瑣碎的小事當中,回到吃穿用度的煙火氣息裡。”潘蘭說。

直播至尾聲處,不少家長也紛紛留言分享起了自己的育兒經。

“比起操控者,我更願做一位陪伴者、幫助者。我願做一個溫暖媽媽,就像土壤一樣,平靜而真實,默默滋養我的孩子,讓他茁壯成長!”育才小學樹人校區二(11)班梅鑫淼的家長表示,聽完“育才講壇•家校共育”講座,她深知培育孩子一定是家校共育的。再宏大的目标,也需要父母日積月累的點滴灌溉,或許就是和孩子的每一次溫馨晚餐裡;是爸爸帶領孩子的每一次探索冒險裡;是媽媽每晚的親子共讀裡;是孩子犯錯後媽媽的耐心教導裡;是和爸媽共同完成家庭勞動,讓他共建家學會給予愛的成長裡。

“陪伴孩子,平視孩子的眼睛,和孩子一起長大,把過多的要求和希望變成每一天的守護,才是最好的相處方式。”該校六年級方從零同學的家長聽完講座後則表示,家長們的焦慮雖無可避免,但在家裡,面對孩子還應有聽雨打芭蕉、靜待花開的平常心。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