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告子全書解析?12.4先生之志則大矣12.4[原文],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孟子告子全書解析?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12.4先生之志則大矣
12.4[原文]
宋牼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①。
曰:“先生将何之②?”
曰:“吾聞秦楚構兵,我将見楚王說而罷之;楚王不悅,我将見秦王說而罷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③。”
曰:“轲也請無問其詳,願聞其指,說之将何如④?”
曰:“我将言其不利也⑤。”
曰:“先生之志則大矣,先生之号則不可⑥。先生以利說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悅于利以罷三軍之師,是三軍之士樂罷而悅于利也⑦。為人臣者懷利以事其君,為人子者懷利以事其父,為人弟者懷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終去仁義⑧。懷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⑨。先生以仁義說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悅于仁義而罷三軍之師,是三軍之士樂罷而悅于仁義也。為人臣者懷仁義以事其君,為人子者懷仁義以事其父,為人弟者懷仁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懷仁義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⑩!”
12.4[通釋]
宋牼将要去楚國,孟子在石丘遇上了他。
孟子問:“先生要去哪?”
宋牼說:“我聽說秦楚兩國交戰,我将去見楚王勸說他來使他停止用兵;如果楚王不認同,我将去見秦王勸說他來使他停止用兵:兩位國君我将在他們之中至少實現一個說合成的情況。”
孟子說:“我請問不用說得太詳細,隻想知道您遊說的主要意思,您将怎樣去遊說他們?”
宋牼說:“我将說他們交戰沒有好處。”
孟子說:“先生要達到的願景好大,可是先生打着的旗号卻不行。先生以有沒有好處去遊說秦王楚王,秦王楚王認為有好處才停止軍事行動,這是三軍官兵認為有利可圖才停止軍事行動。做臣屬的心懷利益來侍奉自己的國君,做兒子的心懷利益來侍奉自己的父親,做弟弟的心懷利益來侍奉自己的哥哥,這樣君臣之間父子之間兄弟之間最終抛棄了仁義。心裡裝滿利益來相互交流往來,這樣還不滅亡的,沒有這樣的情況。如果先生以仁義去遊說秦王楚王,秦王楚王為了仁義才停止軍事行動,這是三軍官兵為了仁義才停止軍事行動。做臣屬的心懷仁義來侍奉自己的國君,做兒子的心懷仁義來侍奉自己的父親,做弟弟的心懷仁義來侍奉自己的哥哥,這樣君臣之間父子之間兄弟之間抛棄了利益。心裡裝滿仁義來相互交流往來,這樣還不一統天下的,沒有這種的情況,何必要去談有沒有好處!”
12.4[注釋]
①宋牼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宋牼将要去楚國,孟子在石丘遇上了他。宋牼,宋國反戰學者。牼,音Kēng。之,動詞,往,去,到。遇,相遇。于,在。石丘,地名,其址不詳。
②先生将何之:先生要去哪。之,動詞,往,去。
③吾聞秦楚構兵,我将見楚王說而罷之;楚王不悅,我将見秦王說而罷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我聽說秦楚兩國交戰,我将去見楚王勸說他來使他停止用兵;如果楚王不認同,我将去見秦王勸說他來使他停止用兵:兩位國君我将在他們之中至少實現一個說而相合的情況。構兵,交戰。說,音shuì,遊說。有所遇,出現說通的情況。遇,說而相合。焉,兼詞,于是,即“在他們之中”。
④轲也請無問其詳,願聞其指,說之将何如:我請教不問得太詳細,隻想知道您遊說的主要意思,您将怎樣去遊說他們。轲,孟子自稱名。指,同“旨”,主要意思。
⑤我将言其不利也:我将說他們交戰沒有好處。其,指秦楚交戰。
⑥先生之志則大矣,先生之号則不可:先生的要達到的願景好大,可是先生打着的旗号卻不行。志,志向,願景。号,旗号,打着的旗号。
⑦先生以利說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悅于利以罷三軍之師,是三軍之士樂罷而悅于利也:先生用有沒有好處去遊說秦王楚王,秦王楚王認為有好處才停止軍事行動,這是三軍官兵認為有利可圖才停止軍事行動。悅于利,對利認同,認為有利,認為有好處。三軍,周制諸侯大國上中下三軍,一軍一萬二千五百人,三軍共三萬七千五百人,中軍統帥所在。這裡用三軍指整個參戰的部隊。
⑧為人臣者懷利以事其君,為人子者懷利以事其父,為人弟者懷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終去仁義:做臣屬的心懷利益來侍奉自己的國君,做兒子的心懷利益來侍奉自己的父親,做弟弟的心懷利益來侍奉自己的哥哥,這樣君臣之間父子之間兄弟之間最終抛棄了仁義。去,抛棄。
⑨懷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心裡裝滿利益來相互交流往來,這樣還不滅亡的沒有這種的情況。接,交流。未之有,即“未有之”,否定短語賓語前置。
⑩何必曰利:何必要去談有沒有好處。
12.4[解讀與點評]
這個宋牼對遊說秦楚二王信心滿滿,自信“二王我将有所遇焉”,反戰人士從來對和平都充滿幻想,總是以為可以以利導之,曉之以厲害,怎麼不能讓秦楚兩王罷兵呢!
不是孟子不主張和平,而是孟子反對以利遊說諸侯。在《梁惠王上1王何必曰利》中,孟子與梁惠王談到了義利觀問題,即仁義與利的關系問題,本章孟子開導宋牼的話與之完全一緻。和平當然是很重要,孟子非常支持宋牼維護和平的行為,但是争取和平的出發點是仁義,并不是利害關系。如果從利害關系考慮換來的和平,早晚也會失去。隻從利害關系考量,隐伏着危險因素。人與人之間都以利害關系相處,一旦為利害關系發生沖突,必然導緻争鬥。人與人之間如果都以仁義相待,才會使世界充滿了愛。
孟子“之志”亦夠“大矣”,願望雖好,同樣也說服不了諸侯,說服不了天下,因天下國家為利而争的事到處存在,至今都未止息,仁義仍然隻是被奉為旗号的東西,不仁的行為也要振振有詞的打着仁義的旗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