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期,自诩宅男的
張一山
張一山
出生日期:1992年5月5日
出生地:北京市西城區
星座:金牛座
身高:176cm
畢業院校:北京電影學院
代表作品:
電視劇《家有兒女》、網劇《餘罪》
坐在記者面前的張一山,剛剛經曆了一天的通告,采訪的當下是晚上10點多,這是他今天的最後一項工作。雖然,今年才24歲,但他已經是個出道16年的老演員了。
當年一部情景劇《家有兒女》,讓“劉星”家喻戶曉。之後的幾年,張一山經曆了一段在外人看來略顯尴尬的“長殘”期。轉型一向是童星面臨的最大問題,不适合、也不喜歡走“鮮肉”路線的張一山,曾嘗試過不少角色,但都反響平平。直到今年,網劇《餘罪》的火爆,讓大家突然意識到,“劉星”長大了,現在要叫他“二哥”。
[北京老炮兒]
90後的身體,70後的思維
1992年,張一山出生在北京西城的一個大雜院裡,胡同生活是他從小的記憶。每到夏天,大爺們會在家門口的路燈下下象棋,男孩子有的踢球、有的上房,女孩們則會踢毽子、跳皮筋。到了冬天,家家牆根都摞滿了蜂窩煤和冬儲大白菜,空氣裡的煤火味讓人覺得特别親切。“這個場景我特别喜歡。”即使到了現在,張一山依然住在自家的回遷房裡,因為這裡有老鄰居、老街坊。夏天時他依舊會穿着大褲衩,光着膀子,趿拉着拖鞋,在大排檔裡和哥兒幾個喝酒聊天。
他說自己是宅男,但“不玩網遊”隻是“愛在家呆着”,因為“覺得哪都沒有家裡好”。他的朋友覺得他像三四十歲的北京老爺們,仗義、幽默,還有一點守舊。他喜歡聽王傑、李宗盛的歌,家裡至今沒裝wifi,沒事兒就回看TVB的《創世紀》。他甚至沒有銀行卡,收入都是打給媽媽,出門都是現金結賬……
這張真是太精彩了
而胡同之外,在攝影棚、在片場,在任何一個不需要一本正經的地方,哪怕隻是面對面的交流,你也能感受到張一山身上的那股子老北京味兒。這個隻有24歲的90後,永遠一副老幹部臉。他說,因為他從小就喜歡跟大人玩,“我就喜歡跟着20多歲的堂哥堂姐,聽他們聊天。”長大後,他也習慣和長輩們待在一起,“不拍戲的時候,就在家陪父母。”張一山的最大愛好就是跟着爸媽參加他們那一輩人的飯局,觀察那些擁有豐富人生閱曆的長輩,“這些是我演戲需要汲取的财富”。
2
[第一次離家]
拍戲真的好苦,爸媽一走哇哇哭
不過,小時候的張一山卻是個好動的孩子。為了消耗他多餘的能量,媽媽把他送到了家附近的少年宮學習武術。
一次課後,少年宮影視班的老師把張一山媽媽叫住:“讓他來我這學表演吧,這小孩挺好看的,還特機靈。”媽媽回家一商量,爸爸不同意。“肯定是騙人的,就為了讓你交學費。”過了幾天,媽媽又碰到了影視班的老師,“你讓孩子來吧,不收他學費。”老師這麼一說,爸爸立馬覺得不好意思了,這不是把人家給想歪了嗎?“去吧去吧,該怎麼交學費還怎麼交。”在接拍了幾個廣告後,影視班的老師推薦張一山去劇組試鏡。隻進去了五分鐘,他就獲得了人生中的第一個角色,電視劇《小兵張嘎》中的富家小少爺佟樂。
《小兵張嘎》
這之後,不到12歲的張一山離開了父母,一個人在河北白洋澱的劇組生活了三四個月。“剛到片場時覺得特好玩,後來發現拍戲真苦。因為我的那個角色前幾集就把鞋丢了,所以後面的戲都是光着腳的,蘆葦蕩裡面全是小刺,每天我的腳底闆上都是血,就隻能貼着創可貼拍。”用張一山老爸的話說,去探班的家長,沒有不掉眼淚的。“我們看完他走的時候,他還樂呵呵地送我們出來,結果我忘了東西回去拿,就看見他趴在床上哇哇地哭。”
也正是因為在《小兵張嘎》裡的出色表演,張一山被推薦給了《家有兒女》的副導演。
3
[名利的負擔]
别人眼中的瓶頸,是他追求的平靜
都說成名要趁早,張一山算是标準的童星。但少年成名,卻讓這個隻有13歲的孩子,還沒弄明白生活是什麼樣,就被迫過上備受關注的日子。
一部《家有兒女》讓張一山家喻戶曉。關于這部劇,可戳藍字複習《家有兒女》不再講劉星小雪的故事,但一樣的童年還時常霸占記憶
在剛剛成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和名利相比,給張一山留下更深印象和感受的是來自于名利背後的負擔。去遊樂場玩過山車,被圍觀,很多人找他合影,對于一個隻想着早點坐上過山車的小孩來說,内心是崩潰的。去公園玩,被來春遊的整個學校的學生圍追堵截,最後隻能鑽到草叢裡面躲起來。就連去吃個肯德基、麥當勞,都必須找個離垃圾桶最近的角落,以爸爸的身體當做掩護,才能安安靜靜地好好吃一頓飯。說到粉絲做的最讓他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他立刻想到的是,幾個女粉絲跑去敲他們家門。
也正因此,在北京電影學院的那四年,成了張一山格外珍惜的時光。在很多人眼中,那四年是他的低潮期,“那都是别人的‘以為’,沒演什麼戲,好像有點慘,但當明星、被人崇拜、圍觀,這些我早就體會過了。我不想接太多戲,那種平淡的生活才是我想要的。”
張一山“難得平靜”的大學生活
四年的大學生活,讓張一山找到了平常人的生活感受。“同學們不會拿我當明星,大家一起聊天、一起玩都是因為我們是一家人,我們要一起生活四年。”那段時間,和其他急于把自己推銷出去的表演系學生相比,他選擇了主動回避,隻在寒暑假客串一些戲。“電影學院很難考。我好不容易考上了,要好好學習。”
4
[遇到《餘罪]
靠片酬和接地氣,赢了“小鮮肉”
畢業不到兩年,張一山遇到了《餘罪》。出演“餘罪”并沒有想象中複雜,“當時劇組找到我經紀人,大家看了劇本都覺得很不錯,又見了導演、制片人,順理成章就開始了。當然,一開始他們也找過别人,最後可能從各方面,包括片酬什麼的覺得我比較合适吧。”張一山調侃道。的确,最初《餘罪》的首選并非張一山,項目啟動時曾想找一個觀衆熟悉的“小鮮肉”擔任主演。但最終導演放棄了,因為不會有人相信他們是卧底。
《餘罪》裡張一山再次靠演技引起衆人刷屏,而他說從以前到現在,他都是靠運氣
而張一山赢得這個角色的最重要原因是,他給導演的第一印象太接地氣。劇中有一半以上的戲份,張一山都是素顔出演的。
對于離普通人生活很遠的“餘罪”,張一山并沒有特意去體驗生活。“我對于這個人物經曆的一切都是未知的,我覺得體驗生活沒有意義,反而會幹擾我。我演戲也不會去看參考,畢竟别人創造的人物,你永遠不知道他當時演戲的感受,可以模仿但不能照搬。”
說起來輕松,但為了拍好《餘罪》,張一山下了很大的工夫。拍攝期間,他要求劇組把劇本印成單頁,背面空白。後來大家才知道,他在劇本背面的空白處備注了大量的内容,密密麻麻的一片,比正面的字還多。這裡面記錄着他的理解,包括哪場戲有幾種可能,應該怎麼演。由于是分場拍攝,不是按照劇情順序演,張一山會把每一場戲的情緒記下來,再拍新的一場戲時,做好情緒的銜接。
張一山想說的話
“演員不可能一直紅”
《餘罪》播出之前,張一山發過一條微博,轉發量将将過百。《餘罪》播出三天後,該劇點擊量破億,就連張一山身處的劇組,群演們候場時都在拿着手機看。這之後,張一山收到了一條父親發來的短信,寫道:“要謹言慎行,現在小火一把,不要翹尾巴。”
事實上,《餘罪》并沒有給張一山的生活帶來太多的改變,戲火了,他最大的感受是幸福,當然他也在提醒自己不能得意忘形,“做演員的,不可能永遠都在風口浪尖上,不可能一直火、關注度高,永遠是條曲線。我早就把這些事看透了,很多東西都是别人給予你的,并不是你自己的。”
“我隻是運氣好”
張一山給自己的總結,就是運氣好。“天賦可能是有一點,但是運氣占的成分更大。我自己其實挺自卑的,也曾想過,要是沒進這個圈子,能做什麼,可能什麼也不是,就是一個普通人,要麼就是無業遊民,或者變成一個壞孩子。成為社會精英這種事,我想都不敢想。”張一山的爸爸也總是告誡他,“一線、二線,咱不敢想,你當個三流演員就挺好的了。一年拍兩部戲,然後去度假,以後有了媳婦、孩子,有時間多陪陪他們,就夠了。”
粉絲專屬
喜歡張一山的你,以下有他的私家問答放送。
感謝張一山為我們拍攝了“演員新勢力”第30期的紀念版封面
新京報:你現在有多少斤?
張一山:不到120。
新京報:健身的話,你最喜歡哪個項目?
張一山:都練,我就是練得沒那麼狠,主要鍛煉身體機能。
張一山偶爾會曬他的健身成果
新京報:休息的時候最喜歡幹什麼?
張一山:不工作的時候就是在家呆着,陪陪父母,吃飯、睡覺,在家附近坐會兒。我不拍戲的時候,真是挺宅的。
新京報:收到過最感人的粉絲禮物是什麼?
張一山:很多年前,在我特别小的時候,有一個患有智力疾病的小男孩,在家人的幫助下給我寫了一封信,說很喜歡我,我特感動。
新京報:你覺得自己最像哪種動物?
張一山:猴子。
果然……嗯
新京報:如果可以擁有一項超能力,你希望是什麼?
張一山:預見未來。
新京報:你的口頭禅是什麼?
張一山:哎喲。
新京報:你最喜歡/不喜歡自己身體的哪個部位?
張一山:最喜歡頭和臉,沒什麼不喜歡的地方。
新京報:你最喜歡異性身上的什麼品質?
張一山:開朗,算嗎?
新京報:你天性中的缺點是什麼?
張一山:沒有什麼缺點,哈哈。
新京報:你理想中的家是什麼樣子?
張一山:父母健在,兒女雙全。
這應該就是張一山理想中的“家”。
新京報:你能接受的作品中最大尺度是什麼?
張一山:都可以,隻要是正常的。
新京報:給比你小10歲的人一句建議,你想說什麼?
張一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新京報:最害怕什麼?
張一山:貓。
新京報:如果有個水晶球能告訴你,你未來人生中任何一件事的答案,你想知道什麼?
張一山:我什麼時候死。
新京報:如果可以請到全世界任何人,你會邀請誰一起吃晚餐?
張一山:外星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