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老聽到同事抱怨,既然要減負,為什麼還要把音樂、美術納入中考?
他們有此不滿是因為他們的孩子正在讀初一,而按照廣東省的有關文件精神,從2021級初中生開始,音樂、美術都将成為中考科目。雖然暫時應該隻是等級考試,但由于會影響高中錄取,勢必會給學生帶來新的壓力,也自然會加重家長的焦慮。
在這方面,廣東并非先行者,外省的不少地方早就已經開始試點。
比如江蘇的南京、淮安、泰州等市,從2019年就将藝術科目納入中考,有些地方甚至不隻是等級考試,而是占有一定的分值。
關于此舉會不會加重學生負擔的疑問,教育部的回複是,藝術教育是學生成長需要承受的負擔。
作為一線教師,我覺得這純屬多慮,而将藝術教育納入中考堪稱意義重大的教育改革。
我們先來回想一下連體育都并非中考科目的年代。
那時候,由于隻考語、數、英、物、化、生,政、史、地、音、體、美成為沒有地位的副科,被主科占課成為常事,雖然隻有六門中考科目,但由于每門學科都有海量的知識點和考點,學生同樣會在茫茫題海中苦苦掙紮。
後來,為了增強學生的體質,體育率先被納入中考科目,而且占有一定的分值。
不久,大家發現體育課也進入應試的怪圈,除了考試項目,其他的類别,老師統統不教。而為了提高考試成績,學生們不得不拼命練習,吃苦在所難免。
對此,各種批評之聲不絕于耳。
但為什麼體育還是一直保有中考考試科目的地位呢?
道理再簡單不過,即使學生隻是練習那幾個項目,他們好歹也是在進行體育鍛煉,絕對比成天坐在教室裡上課、做題要好得多。
沒過幾年,不少地方又陸續将曆史、政治、生物、地理納入中考科目,因為如果不考,學校肯定不重視,這些學科肯定會被邊緣化,而到了高中,選擇這些學科的同學勢必會面臨基礎薄弱的問題。
漸漸地,初中就隻剩下音樂、美術這兩個傳統科目和信息技術這個新學科為副科,學生的考試負擔确實加大了不少。
不過,作為一線教師,我真心覺得把音樂、美術納入中考科目不僅不會增加學生的負擔,反而會讓他們相對輕松、愉悅一些。
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學校肯定會按照有關規定安排藝術課程,而且肯定落到實處,再也不會出現音樂課、美術課被其他課無故占有的情況。如此一來,學生花在主科的時間自然會減少,這方面的負擔就會明顯輕一些。
二是藝術課程自帶娛樂功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會得到藝術的熏陶,還會緩解一下學習文化課帶來的疲乏,可謂一舉兩得。
三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藝術教育隻是為了普及,考試的題目無須考慮區分度,難度應該很小,隻要學生能認真上課就不難過關。
那為什麼說此舉是意義重大的教育改革呢?因為這是素質教育的必有之路。
雖然将音樂、美術納入中考考試科目會讓相關教學帶上應試意味,但學生的藝術修養還是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這對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大有裨益。
長期以來,中國的教育都存在重文化、輕藝術的問題,學生花了大量的時間學習文化科目,而頗能陶冶情操的藝術卻隻是學了一點皮毛。
由于學校的藝術教育隻是走走過場而已,有意培養孩子藝術細胞的家長隻能寄希望于培訓機構,這正是藝術培訓大行其道的原因。
作為一線教師,我還發現一個紮心的現實,初中畢業後,百分之五十的學生将無法進入普高繼續學習文化,他們在題海中苦苦掙紮了三年卻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如果他們能少學一點文化,多學一點藝術,那倒是不錯的收獲。
我很樂意看到這樣的場景,歡快的歌聲在校園裡越來越多,寫生的身影在校園裡不時出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