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如何擺脫貧窮的十個習慣

如何擺脫貧窮的十個習慣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6 04:52:11

先設想一下,假如你是個窮人,你将怎樣回答如下問題:

你會怎樣安排自己的家庭生活,會購買哪些生活用品?

你會生幾個孩子?

你會為子女的教育做些什麼?會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做些什麼?

會存錢或者貸款嗎?

你希望政府和社會機構為和你一樣的窮人做些什麼來改善你們的生活境況?

如何擺脫貧窮的十個習慣(你是否陷入了貧窮)1

01

回答完以上問題,你會不會發現,你現在的答案和曾經的想法已經不完全一緻了?

對于越來越深度沉浸于輕松便利的現代化城市生活的都市人而言,“貧窮”似乎成了一個永遠的過去式,或者距離自己越來越遙遠的概念。至少随着我國大部分國民可支配收入的逐年持續增加,那種“吃了上頓愁下頓”的肉眼可見的“貧窮”現象出現的頻率的确可以忽略不計了。但是對于稍微有點年紀的中老年人而言,不僅曾經的貧窮經曆所帶來的痛苦感覺依然曆曆在目,停留在記憶中揮之不去,而且在貧窮的環境下長期生活所導緻的思維模式,更是讓很多人,尤其是經曆過三年自然災害的老人在安排生活和思考問題時,總是與今天的社會環境顯得格格不入,比如,他們會熱衷于花很長的時間排隊等超市開門(通常是早上7點之前),然後搶購品質不那麼好但是當天是特價的蔬菜或雞蛋,或者在享有“老人免費乘坐公交車”福利的時候,乘坐公交車去距離家門口幾站以外的菜市場購買更加便宜的蔬菜。

也許有人會反駁,說這隻是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而未必就是窮人的。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老年人,大多是曾經長期生活在貧窮之中的人。他們年輕的時候或許沒有條件去幾站路以外的菜市場買便宜的新鮮蔬菜,但也一定是咬緊牙關、節衣縮食地為全家的體面生活籌謀規劃的。那是時代因素造成的,怨不到某一個具體的個人頭上。但是現在,我們似乎不僅有條件對這種曾經占據主流的思維方式進行回望和反思,而且也不得不承認,這種思維方式,與一種叫做 “窮人經濟學”的概念密切相關。

如何擺脫貧窮的十個習慣(你是否陷入了貧窮)2

不辭辛苦坐公交買菜的老人們

不僅我們國家的大多數人經曆過深刻的貧窮,即使在現代科技打造的智能生活方式占據的領地正在以“士别三日當刮目相待”的速度迅速擴張的今天,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也依然存在着很多遭受貧窮的時間和範圍都比我們長得多也大得多的國家和地區,比如我們常常以“神奇的國度”調侃的——印度,以及其他很多一提到名字,我們就能自然而然把它們與“貧窮”兩個字聯系在一起的地方,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02

前些日子,在朋友的安利下偶然接觸到一本名為《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的書,讀的時候時常有“這不就是在說我嘛”的強烈共鳴,仿佛心裡隐匿的再多的不願被人看透的小九九,都被作者以一種絲毫不居高臨下的态度和清楚明白的語言表達得清清楚楚——通常,貧窮的人總是難以避免地與“自卑”相伴而行,尤其是在被不是窮人的人直截了當地揭穿自己的貧窮的時候。

但《貧窮的本質》這本書讀起來卻令人感到難得的平等。作者不僅通過大量社會調查的事實和數據,向讀者如實反應了窮人在面臨一般經濟問題時會采取什麼樣的普遍選擇,分析之所以那樣選擇的深層原因和将會帶來的結果,而且使讀者能夠從旁觀者的視角看到當事人在既有選擇之外的另一種可能。

如何擺脫貧窮的十個習慣(你是否陷入了貧窮)3

《貧窮的本質》部分目錄

這本書的誕生,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一種童年理想的延續,或者說是一種善意的情懷的實現。法國作者艾斯特·迪芙洛在童年閱讀被稱為“貧民聖人”的特蕾莎修女的相關書籍時,對特蕾莎修女長期行善的地點——印度城市加爾各答産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向往,以及不切實際的幻想。她把那座城市想象成擁有密密麻麻的隻有1平米見方且隻能住一個人在裡面的小格子,并思考着自己能為這樣的城市做點什麼。這個想法在她幼小的心靈裡生根發芽,直到18年後,已經成為麻省理工學院研究生的她真正站在那片土地上時,眼前的空曠寂寥使她很難将現實情境與記憶中書裡描寫的驚心動魄的貧窮聯系起來。

另一位作者是加爾各答本地人阿比吉特·班納吉,他也是在6歲時就清楚地把自己和“窮人”的生活狀态區分開來。在他的記憶裡,那些人住在距離他家不遠的、搖搖欲墜的小房子裡,他們的孩子雖然穿得破破爛爛,但總是有無窮無盡可以玩耍的時間,而且擅長各種遊戲。他之所以印象深刻,也正是因為和他們一起玩彈球的時候,他總是玩不過他們,甚至被他們戲弄。

如何擺脫貧窮的十個習慣(你是否陷入了貧窮)4

被稱為“貧民聖人”的特蕾莎修女

03

自打貧窮一出現,我們就産生了某種以約定俗成的方式來貶低窮人的沖動。窮人頻繁地出現在社會理論及文學作品中,他們被描述得有時懶惰,有時上進;有時高尚,有時鬼祟;有時憤怒,有時順從;有時無助,有時自強。毫無疑問,有些政策取向與這種針對窮人的看法相一緻,如“給窮人創建自由市場”“呼籲人權至上”“先解決沖突”“給最貧窮的人多些資助”“外國援助阻礙發展”等。然而,這些想法卻無法幫助那些處于貧窮狀态下的普通男女實現希望、消除疑慮、彌補不足、滿足願望、堅定信仰、解決困惑。窮人的出場通常隻是作為某種勵志劇或悲劇的主人公,或令人欽佩,或惹人憐憫,而不是某種知識的傳播者,人們不會向他們咨詢想法或計劃。——《貧窮的本質》

以上這段話雖然隻是出現在該書的《前言》當中,但也已經能夠引起人們足夠多的共鳴了。不僅富人或者不那麼富的人會嘲笑、貶低窮人,窮人自己也常常拿自己是“窮人”來自嘲。“貧窮”兩個字在有些時候甚至成了一些不那麼光彩的行為理所當然的理由,比如偷竊甚至賣人就可以被解釋成“為生活所迫”。或許正因為如此,“義利之辨”早在2000多年前就成了我國先賢們積極讨論的問題,并且“義”總是被置于高于“利”的位置,可以舍生取義而不可見利忘義。換句話說,可以窮,但是要窮得有骨氣,不能做那些損人利己之類讓人戳脊梁骨的事。

如何擺脫貧窮的十個習慣(你是否陷入了貧窮)5

印度加爾各答街角

而且無論古代還是現代,無論中國還是外國的文學作品中,那些因為出身貧窮而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藝術形象更是不勝枚舉。他們在貧窮的限制或刺激下,在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和命運之神的指引下,走出了各自獨一無二的人生軌迹。他們或懶惰如孔乙己,或上進如漢代名臣匡衡;或高尚如孔子的大弟子顔回,或鬼祟如阿Q;或憤怒如揭竿而起的陳勝吳廣,或順從如魯迅筆下的祥林嫂;或無助如詩聖杜甫,或自強如漢初名臣韓信、陳平等,作者說得很符合現實狀況,“窮人的出場通常隻是作為某種勵志劇或悲劇的主人公,或令人欽佩,或惹人憐憫,而不是某種知識的傳播者,人們不會向他們咨詢想法或計劃”,即使如韓信、陳平這樣的名臣,在發迹之前也是被嘲笑、受欺辱的對象。

04

我喜歡閱讀各種不同類型的專業書籍,因為對這類書籍的閱讀,可以在最短的時間裡開闊眼界,令人常常産生“原來如此”的恍然大悟,并對自己現有的生活形成更為準确的定位和認識。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地球上各個角落之間幾乎可以随時取得聯系,人們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即時得到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的相關信息。正如有位作家說人類的悲歡是相通的,人類的貧窮當然也是相通的。每每看到作者擺出的世界各地的貧窮現象背後的思維陷阱時,我都能輕易地與自己身邊的現象迅速地聯系起來,并加深對這種現象的理解。

一個印象比較深刻的例子是,全國人民都在稱贊“魔都”上海的抗疫工作做得好,卻鮮有人了解為什麼會做得這樣好。記得上半年,上海先于全國大部分城市号召市民接種新冠疫苗時,最初起來響應的人也并不是很多,雖然是免費的,但誰會好端端地往自己身體裡注射藥物呢?不過很快地,社區接種的工作就成功地發動起來了。大部分社區與企業合作,隻要成功接種了疫苗第一針的,大都會憑接種證明領到諸如牛奶、食用油甚至附近的超市購物券這樣實惠的禮品,兩針疫苗接種完畢,大部分人可以領到至少價值150元的禮品。也就是說,政府不但免費為市民接種,而且是倒貼錢給市民接種了。

如何擺脫貧窮的十個習慣(你是否陷入了貧窮)6

排隊接種疫苗的上海市民

上班的年輕人對這些福利可能不是很在意,而且有需要的,早期也基本接種得差不多了,但是對于退休的老人而言,這一舉措的吸引力就非常明顯,市民的接種熱情一下子就高漲起來了。為了配合驟然增加的接種需求,很多地方都搭起了臨時帳篷,抽調醫務工作者到社區加班加點地就近為市民接種,志願者也一直在現場幫忙維持秩序。

先不說這背後的政府、企業、社區之間是如何彼此協調的,但這樣的舉措,的确達到了一個多方共赢的效果。上海的防疫、抗疫工作成果可以說舉世矚目。

上海号召市民接種新冠疫苗過程中采用的政策方式,恰好就是正面利用人們“貧窮思維”陷阱的範例。《貧窮的本質》這本書中有多次提及類似的案例,比如有的地方政府為了鼓勵家長積極送孩子上學,為在校的孩子們提供免費午餐的制度;比如有的貧瘠之地為了減少當地兒童瘧疾的發病率而在當地推廣蚊帳,因為睡在蚊帳裡可以使瘧疾的發病率降低一大半。那麼,當地政府是應當給有需要的家庭免費供應蚊帳,還是要求家庭為了成員自身的健康,自己掏錢購買呢?

05

《貧窮的本質》雖然由法國人和印度人合著,但我這樣一名中國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也總能毫不違和地産生深深的共鳴,并不由自主地把自己代入作者列舉的案例情境,在心底裡承認身處“貧窮思維”陷阱的自己會做出怎樣“貧窮”的選擇。

在2005年,全球有8.65億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13%)每天都生活在99美分的生活标準以下(當時美元對人民币的彙率大約是1:8?),也就是說,如果在當時的中國,那些人每天隻有不到10元的生活費。因為貧窮,他們對所有的選擇都慎之又慎;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精打細算地恨不得把一分錢掰成兩半來花。

如何擺脫貧窮的十個習慣(你是否陷入了貧窮)7

因為貧窮,他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受到極大限制,比如看書、讀報、看電視和上網;而由于信息的匮乏,他們對很多外界已經成為常識的政策和普遍信息卻一無所知,比如如果努力讀書,就可以報考一部分免除學費的專業和大學,既省下了一大筆費用,還能在畢業時得到一份穩定的正式工作。

當面臨同樣的問題時,貧窮的人總是不得不比那些不那麼貧窮的人考慮得更多,但其實正如作者所說,除此之外,大家還有什麼不一樣呢?同作為人類,大家有着相同的欲望和弱點,甚至差不多同樣少得可憐的理性,但僅僅就生活狀況而言,不僅在人們的感覺上,而且在實際上也總是有着天壤之别。差異究竟出在哪裡呢?

我相信,如果僅僅用一篇文章來介紹一本書,将不可避免地對作者的觀點或書的内容進行極大地閹割。為了把書的精彩之處盡量準确、完整地呈現出來,我決定遵循作者的思路進行介紹,并在這一過程中加入自己的理解,或者我們這些可能在物質上剛剛走出貧窮但依然停留在貧窮思維陷阱中的芸芸衆生可資借鑒的内容。

最後,以作者在書中的一句話來結束本文:

“我們能夠将世界變成一個更美好的地方。這可能無法在明天就實現,但一定會在我們觸手可及的将來實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