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塘如何除蚊子?本報訊 (記者 錢祎 通訊員 任迎春)夜晚,螞蟥活動頻繁的時候,多道手電筒照出來的亮光在池塘和小河面上來回晃,幾個村民穿着套鞋,手提塑料桶,正在四處尋找看到螞蟥後,村民手一抓一甩,一條螞蟥就被丢進了桶中今年開春後,嘉興平湖多個村的村民四處出動捕捉螞蟥,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水塘如何除蚊子?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本報訊 (記者 錢祎 通訊員 任迎春)夜晚,螞蟥活動頻繁的時候,多道手電筒照出來的亮光在池塘和小河面上來回晃,幾個村民穿着套鞋,手提塑料桶,正在四處尋找。看到螞蟥後,村民手一抓一甩,一條螞蟥就被丢進了桶中。今年開春後,嘉興平湖多個村的村民四處出動捕捉螞蟥。
螞蟥藥用價值很高,由此催生了螞蟥捕捉、收購和養殖的産業鍊,使螞蟥成為當地農民緻富增收的新途徑。據了解,平湖捕撈螞蟥約有二十五六年曆史,2013年開始人工養殖。
野生螞蝗對其生存的水環境要求非常高。近年來,随着全省水環境進一步改善,平湖的不少村民在小小的螞蟥身上找到了新的商機。
水質變好 螞蟥多了
5月24日,廣陳鎮山塘村村民張嶽明正忙着把剛收購來的螞蟥曬幹、加工,準備銷往安徽等地的藥材市場。
張嶽明做螞蟥生意始于6年前,“那時候水環境好,水不僅幹淨清澈,水裡還有螺蛳、河蚌等,螞蝗就愛吃這些東西。當時的野生螞蟥收購量很大,收購價格也不高。”别人把捕捉來的螞蟥賣給他,他按個頭大小進行分揀,再按市場收購價付錢。
多年下來,張嶽明賺了一筆錢,也對螞蟥的市場行情了如指掌。
後來,他漸漸發現錢越來越難賺了。“小河、小池塘裡的垃圾越來越多,漂浮在水面上,髒水直接排到河道裡,水變得又黑又臭,人都受不了。”他歎了口氣,“這樣的水質,怎麼還會有野生螞蟥呢?”張嶽明說,螞蟥學名叫水蛭,主要生活在淡水中的水庫、溝渠、水田、湖沼中,以有機質豐富的池塘或無污染的小河中最多。在受污染的水環境裡,螞蟥一般會停止繁育和生長。
從前螞蟥都以自然捕撈為主。随着水環境越變越差,農藥、化肥等濫用,野生螞蟥的數量明顯下降,有些原來捕捉、收購螞蟥的村民開始轉型人工養殖螞蟥。
需求猛增 價格飙升
螞蟥生活得很“矯情”,它們的生長适溫為10℃-40℃,溫度過低就會鑽進泥土中蟄伏冬眠。因此每年開春,它們就會從泥土裡鑽出來活動直至10月左右。
平湖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王建良告訴記者,養殖螞蟥對池塘水質有許多要求:比如水體PH值應保持在6.2-6.8,溶解氧≥3 mg/L,非離子氨≤0.02 mg/L,對土壤也有較高要求,養殖過程中嚴防化肥、農藥、工業、污水等污染。目前,平湖市螞蟥的年總收購量在2萬斤左右,螞蟥養殖面積約183畝。去年平湖螞蟥養殖畝産量600斤,畝利潤達1萬餘元。
“現在水環境的整治力度非常大,野生螞蟥又多了起來,從事螞蟥捕捉、收購的村民也多了。”王建良說,“水質的變化,從小小的螞蟥身上就能看出來。”
這些變化,也反映在張嶽明的螞蟥收購生意上。近兩年,野生螞蟥的再度出現,加上其藥用價值被進一步挖掘,螞蟥需求量猛增,價格一路飙升。剛開始隻有2-3元/斤的收購價格,如今收購均價普遍為65-70元/斤,最高的時候收購價格更是漲到了100多元/斤。
“很多人又張羅着去捉螞蟥了。”張嶽明說,高峰期來他這裡賣螞蟥的有10多家,最多的時候他一天就收購了幾百斤。有些村民運氣好,一個晚上就能捕捉到幾十斤野生螞蟥,這意味着這些村民一個晚上就能有上千元收入。
水環境整體改善後,螞蟥身價倍增,讓螞蟥養殖戶們也有了更多期待,養殖螞蟥的池塘大多從外河道引水。以前,養殖戶們要對外河道的水質進行各類淨化過濾和檢測,确保合格後才能引入到螞蟥養殖池塘中。現在,這種顧慮正在逐步打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