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早期80後,我現在在努力适應三件事——
第一,在大部分公司和場合,我是在場的年齡最大人士。真的,這對于我這樣17歲上大學、20歲還沒畢業就參加工作的人來說,其實挺難的。畢竟,我曾經在大部分公司和場合,都是在場的年齡最小人士。
第二,審美正在固化。無論多麼用力地給我推薦當紅流量小鮮肉、或者最時髦但是看着像快遞工作服的潮牌時裝,我就是欣賞無能,并且不接受反駁。我越來越認一些老理兒:品質比時髦更重要之類的等等。
第三,我幾乎看不懂現在的年輕人,尤其是00後在說什麼。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語序和邏輯,當年的60後看不懂80後口中的“MM”、“GG”、“灌水”,而如今的我,每次開着彈幕看視頻,也會對那些刷屏飄過的00後黑話一頭霧水。
比如去年暑假的時候,在北京上大學的外甥女來我家住了幾天。想象中00後應該還在追TFboys或者沉迷于各種日漫美漫,然而現在她們已經在跟我們談論婚姻了——嗯,我外甥女不但追看《幸福三重奏》,并且還用我聽不懂的語言發彈幕。當汪小菲一出來,她就開始在彈幕裡狂發“喜歡他!可甜可鹽!”,感覺像是在說一盤香氣四溢的鹽酥雞,搞得我在旁邊都看餓了。
小少女一邊看,一邊跟我一本正經地點評節目裡的三對夫婦:“小愛那對太可愛,本來一個娃娃音,一個台灣腔,然而就是莫名覺得成立。但是陳建斌那種老公就算了吧,雖然懂得挺多的卻不會做飯,一點兒都不實用!”
不實用,實,用……被一個00後少女歸納為不實用丈夫的陳建斌老師估計并不想聽見這個評價。但最震驚的,還是作為她大舅的我。我真沒料到18歲少女會和我看同一個探讨婚姻生活的節目,并和我對婚姻的審美截然相反,和她一起看節目,我有時候真想對她咆哮:“你知道什麼叫婚姻!什麼叫現實!什麼叫成熟男人的魅力?”
但沒關系,少女不想知道,她有自己的判斷。這一撥長大的00後混雜着一種天然的矛盾:一方面,他們出生在富裕年代,是獨生子女時代的末期生,理所當然是整個家庭或者好幾個家庭的中心,對普通的物質生活沒什麼感覺,從小被滿足得超過了,想要的東西即使得到了,滿足感也很短暫,有時還有厭倦感:哪有什麼東西值得特别想要?
連10歲小孩對待新玩具的态度都是:白給我的話可以啊,要是有要求的話就算了,一臉随便你的傲嬌。所以,跟苦大仇深的70後、嚴加管束憋久了的80後不同,許多00後看上去佛系得多——80後要拼搏才能爬上的中産台階,很多00後從小就在裡面,你想要的一切,人家從小就這麼過着呢。
然而他們又是真正的現實主義者,明明沒有吃過金錢的苦,有些小孩看上去傻乎乎大手大腳花着父母的錢,然而骨子裡卻幾乎都直覺般地對錢十分坦誠:做事要有金錢回報。還有,保持舒适的生活是底限。就算不是敬畏,但已經十分知道金錢與權勢的力量。
另一方面,物質上精益求精,精神上見多識廣,中國的教育雖然一代比一代焦慮,但跟前輩們比起來,陪伴00後成長的父母以及整個社會的心态都要開放、多元得多——所以00後們的創造性、知識水平、自我意識比當年的我們完全超出一個量級。最重要的是,00後太特麼難騙了!他們什麼都知道,看劇口味挑剔、玩手機都是大師級、拍個照片、短視頻都像模像樣、就算是男孩,對穿什麼衣服買什麼運動鞋也有自己的審美要求……幾乎個個都是不自覺的消費主義者,舌頭尖得一口就能嘗出,什麼是好的。
這樣占盡時代後發優勢的優越感,常常讓00後們生出自己才是時代之子的錯覺:有什麼好拼的?全世界都在讨好我們呀。我們捧誰紅誰就紅,我們喜歡什麼就會流行什麼,我們想看什麼電影電視劇就會拍什麼,我們才不想和80後、70後的焦慮中年們逼逼,我們很佛系的!——這種事,80後、90後也通通幹過啊!00後和80後雖然是兩代人,但實際上,青春卻是一樣的。
常常到了青春的尾巴上,才恍然醒覺:時代之子有什麼了不起?每代人熬到18歲到30歲時,都是時代之子呢!因為比你老的,那時候要麼上岸、要麼沉默了;比你小的還在看動畫片,有啥稀奇!代際牛不牛逼其實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在被生活打完臉後,還能不能那麼牛逼?
我還記得我自己的18歲。那時我還是個有點兒茫然、又有點兒驕傲的小透明。身邊每個考進來的同學都有一段輝煌史,也有悄悄自卑的軟肋。而每一屆又有那種風雲人物,顔值高,感染力強,拿各種大獎,簡直就是傳奇本人。然而二十年過去,大家都各有際遇,校園傳奇跌到谷底泯然衆人的有,先紅後黑的有,炒币炒成富豪的也有,而大部分人不過是傾盡全力,擁有一份十分普通、但對自己來說重過全世界的人生。
抽掉不同年份的流行語、時髦單品、當紅遊戲、時事熱點,18歲的内核其實都是相似的:對将來澎湃的野望,和不知從哪裡撬動現實的困境,以及對自己弱點的無能為力。等人到中年再回首自己18歲的樣子,可能連自己都覺得又傻又矬,可未來20年的動力,其實全在你18歲那年就要埋下——畢竟,你已不再是真的小孩,你那時已看到真實世界的一角。
所以,現在聽到年輕人自誇“佛系”,隻想笑而不語。可能要到十年後,“佛系”年輕人才能痛定思痛地意識到,被父母供養保護在現實之外的佛系,是如此脆弱。
又是一個開學季,站在30幾歲半山腰的我,受騰訊視頻之邀,來和18歲的你聊一聊。我想了想,我和小侄女的對話就是一個典型的隔代交流場景,所以我們的對話也出現在了廣告牌上。00後們用自己構建的語言體系,表達這一代年輕人對世界的意見和态度。那些鮮明的觀點和有趣的認知,才淋漓盡緻地展現了一代人最好的特性:拎得清,不佛系。
青春不是及時行樂,是要舍得拼命。
一上大學,甫獲自由,例牌是要放縱一下的:戀愛要談、遊戲要通宵、課要翹、背包旅行、酒吧探險……錢包與時光都幹癟得飛快!許多人前面三年都不知不覺混完,才黃粱一夢醒過來,發現什麼都來不及了。别被高考前老師畫的大餅騙了,大學不是給你苦逼高考後及時行樂的。恰恰相反,青春苦短,這是你進入真實社會的最後緩沖,不努力修煉所長,不拼命發光,可能接下來進入社會就得跌跌撞撞很久,需要很多運氣才能走上正軌。
可以做蠢事,但同時也要學會反思。
别害怕做蠢事,别害怕丢臉。18歲,隻要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再怎麼浪、怎麼二、怎麼沖動,其實都能理解。犯蠢再正常不過,但犯完蠢,請記下來,下次别再掉進同個坑裡。
無所事事不是佛系,是自掘墳墓。
佛系青年是看不上功利青年的,不屑于汲汲營營,為了仨瓜倆棗把自己逼死。唯一要搞清楚的一點,佛系不等于無所事事、無所作為——你現在的歲月靜好、淡定從容不是理所當然,是站在父母輩奮鬥幾十年的肩膀上才看得雲淡風輕。該成長的時候不成長,父母托不住的時候,就隻能摔個狗吃屎。
不要急躁,保持前行就好。
步入大學受到的迎頭一擊,常常是發現周圍牛人林立,而自己的天賦努力可能都隻是平常。自己學的專業對未來好像是隔靴搔癢,周圍其他人卻各顯神通,難免急躁,生怕被落下。
但别急,現在看起來牛逼哄哄的東西,過5年後再看完全是垃圾。你現在羨慕得不得了的牛人,過10年興許什麼都不是。保持自己的節奏,始終努力前行不放棄就好。
做好一件事、做精一件事。
戒貪多,又想發展人脈、又想學業優秀、又想大公司實習、又想自主創業、又想學生會升遷……這種事是不存在的。不如選擇自己最擅長的事情,然後持續不斷地深入下去。社會如此多元化的當下,不管什麼微不足道的細分領域專精下去,都會有一片精彩天地。
願18歲的你們,開學快樂!願中年的我們,繼往開來。
不要躲、不要慌,不要辜負好時光。
本文插圖來自藝術家Julian Callos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