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為什麼外國人喜歡到香港拍電影

為什麼外國人喜歡到香港拍電影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8 03:53:48

距離上世紀90年代,第一批香港電視導演“北上”内地,已經過去了近30年。30年間,他們從内地片場的“客人”、兩地影視文化的交流使者,融入為内地影視的參與者、見證者、推動者。但相較香港電影導演名聲在外,香港電視導演似乎總是低調地藏在作品背後。觀衆或許隻知道《仙劍奇俠傳》《花千骨》《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長歌行》,卻對它們的創造者十分陌生。新京報記者獨家專訪蔣家駿、梁國冠、馬華幹、戚其義、鐘澍佳、朱銳斌(按首字母順序排序)六位知名香港電視導演,聊聊他們漂泊、紮根、懷抱内地的“北上之路”。

為什麼外國人喜歡到香港拍電影(吃慣北京火鍋和移動支付)1

鐘澍佳在《擇天記》片場指導鹿晗和古力娜紮。

為機遇“提前回歸”

“我是提早回歸的。”朱銳斌表示。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伴随改革開放後内地市場經濟日益開放,較低的人工成本、廣闊的實景空間、影視供不應求的時代背景,促成内地掀起一陣合拍劇風潮,吸引一衆香港影視人才來内地發展。

上世紀90年代,朱銳斌仍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的一名副導演,主要工作是劇務、場記、執行、發通告、選演員、做預算等。在香港人才濟濟的那些年,他甚至沒有機會親自執導一部電視作品。1996年,他決定離開TVB,“我想的還是比較長遠一點。”那時他看過一些内地劇作,其水平正在快速超越香港。時值香港知名導演潘文傑初到内地,在深圳成立了新公司,在他的邀請下,朱銳斌決定抱着學習的心态來内地看一看。

大多數在90年代“提前回歸”的香港導演,幾乎都曾受限于香港電視業日趨縮小的創作空間,期望在内地闖出一片天。蔣家駿在1995年轉戰内地。他猶記當年來到天津拍攝年代劇《千秋家國夢》,那時天津的城市建設相對古樸,但有很多古色古香的傳統建築,可以拍攝很多展現年代感的實景。“那時候我們特别向往來内地拍戲,能夠在畫面上呈現多一點給予觀衆。”

為什麼外國人喜歡到香港拍電影(吃慣北京火鍋和移動支付)2

蔣家駿參與執導的《千秋家國夢》。

1999年來到内地的梁國冠,已經算是第二批“北上”的香港導演了。此前他就職于香港亞洲電視。時任亞洲電視監制的冼志偉向梁國冠提出,有沒有興趣到内地一起發展。他需要一批優秀導演共同合作。“我考慮了很長時間。”自1990年進入香港電視業,梁國冠還差幾個月就工作滿十年了,“畢竟以前都在香港幹活,從沒有離開家,我也沒學過普通話,聽都聽不懂。”但冼志偉告訴他,内地市場很大,收入也會比較高,如果願意的話可以趁年輕“賭”一把。

梁國冠認同冼志偉的想法。在他看來,香港電視業就像一個工廠,流水作業,一年拍的戲量很大,類型也很豐富,但實際上就是棚景與實景交替的固定模式,很難再有挑戰。碰巧同一年,梁國冠曾為電視劇《海瑞鬥嚴嵩》來江蘇無錫取景。“看到那個地方我都‘傻’了。原來内地古裝劇的場地建設那麼好!地方那麼大,條件非常不錯。原來外面的世界挺大的,隻是我一直沒接觸。”沒多久,梁國冠便答應了冼志偉“北上”的提議。

為什麼外國人喜歡到香港拍電影(吃慣北京火鍋和移動支付)3

梁國冠參與創作的《海瑞鬥嚴嵩》。

起初,鐘澍佳一直在拍電影。2002年曾志偉主演的内地電視劇《其實你不懂我的心》在北京拍攝,“他問我要不要過來幫忙拍這個電視劇,于是我就被介紹到北京了。結果因為《其實你不懂我的心》沒有那麼快開機,我就先拍了另一部内地劇《奔騰向海洋》,這是我拍内地劇的開始。”

即便時隔25年,蔣家駿依然清晰地記得,在他決定紮根内地,并從香港飛往《千秋家國夢》片場的那天,恰好是1997年7月1日。機組給每一位從香港飛往内地的乘客贈送了紀念品,上面寫着“歡迎回歸”。

習慣多個導演聯合執導

許多香港電視導演初到内地,不懂普通話,沒有人脈,那時也沒有所謂的“大數據”。他們就像是滿懷一腔抱負的“新人”。而内地對香港電視導演也幾乎一無所知,“我跟他們說我在香港拍過什麼,他們其實不曉得,沒有所謂能打動他們的作品。”梁國冠坦言。

與内地一度流行“總導演中心制”不同,在香港,“聯合導演”是更為常見的模式:一名監制,搭配四到六個導演加上多個助理編導共同合作。監制抓題材、創意和大方向,導演負責生産,各個部門拼湊成專業流水線,短時間就可以完成一部作品。在梁國冠看來,高效率、商業化是香港導演的優勢,“對于資方而言,如果你能3個月完成,絕對比一年省錢。内地看中的其實也是這種從香港帶過來的制作模式。”

朱銳斌來内地拍的第一部戲叫《絕地蒼狼》,共20集,他隻負責其中幾集。蔣家駿執導的《千秋家國夢》合作導演為香港導演盧倫常、姜明海。李國立、林玉芬、梁勝權、吳錦源等導演曾合作拍攝《仙劍奇俠傳》等作品。

為什麼外國人喜歡到香港拍電影(吃慣北京火鍋和移動支付)4

《仙劍奇俠傳》是在香港導演習慣的聯合執導方式下拍攝完成的。

梁國冠剛來内地時,也是靠着第一批開疆拓土的前輩。前輩接到一部戲,會根據劇作類型,邀請不同的香港導演合作。梁國冠的第一部戲就是冼志偉接下的《濟公傳奇》。“香港同行更了解我們擅長什麼,也知道我們的短闆。在大家的帶領下,我就慢慢适應了(内地)。都是這樣走下來的。”梁國冠說。

直到如今,絕大多數香港導演都在内地積累了可以擔任“總導演”的資曆和名氣,但仍有不少人選擇和熟悉的夥伴聯合執導。“我們會一起共同創作,共同改劇本。兩三個導演坐在一起,這句台詞應該怎麼說?這麼改大家同不同意?合作了很多年,彼此了解,彼此尊重,我們可以多交流,合作起來能拍的題材也會特别多元化。”馬華幹說。

他以去年殺青的電視劇《安樂傳》為例,該劇是他與香港導演成子瑜、蘇飛聯合執導。其中一開場安樂(迪麗熱巴飾)與韓烨(龔俊飾)兩個人相遇的階段,交給一個導演去拍;中間在大理寺查案的階段,交給另一個導演去拍。“我們不會把一整個階段的戲拆得很碎讓三個導演拍。一天兩個組開工,三個導演的時間安排也相對靈活,可以有休息時間專注思考自己的故事線和思路。”馬華幹說。

為什麼外國人喜歡到香港拍電影(吃慣北京火鍋和移動支付)5

馬華幹執導的《安樂傳》。

鐘澍佳表示:“我現在帶的導演徒弟都是内地人,他們很勤奮、機敏,這麼多年學到了不少香港制作經驗上的快和準,同時在内地大市場環境和資源的支持下成長也非常快。我們從小都是前輩帶出來的,現在成為前輩的我們更要去提攜後輩。”

驚訝于拍劇“人山人海”的聲勢

朱銳斌拍攝《絕地蒼狼》時曾前往甯夏銀川取景,他驚訝于内地會深究每一件道具和場景細節。例如《絕地蒼狼》中的房屋,都是道具團隊在現場一點點用犁翻的地基并建造起來的,“那個時候我就感覺,哇!真的是這樣子做出來的。”

為什麼外國人喜歡到香港拍電影(吃慣北京火鍋和移動支付)6

朱銳斌拍攝《絕地蒼狼》劇照。

香港導演“北上”後,往往都會被内地的“實景拍攝”所震驚。香港受限于地域面積,電視劇場景較為“固定”,例如,時裝戲多選擇電視台附近的街道,或大家熟悉的那幾條街;古裝戲可選擇的山林景緻也十分雷同。而内地在古裝場景的選擇上便豐富許多,有崇山峻嶺、高原平地,也有一望無際的沙漠,碧波萬頃的湖泊……“内地的大好山河,很多景是我們在香港無法想象能拍到的。”蔣家駿說。

在都市題材中,北京、四川、上海等各具特色的不同地域,也賦予時裝劇截然不同的氣質與表達。鐘澍佳來到内地後,首先感覺到眼界的開闊。“因為香港很小、很擁擠。我們經常在香港拍攝的時候是拍不到全景的。但是我第一次來北京的時候,看到這麼寬的馬路,這麼巨型的建築物,就覺得自己整個視覺觀感都不一樣了。其實對導演在畫面設計、場面調度上都會有很大影響。”

不止于場景,在拍攝手法上,自千禧年起内地在技術的進步、細節的要求上,也逐步趕超香港。蔣家駿回憶,香港電視和内地電視都分棚景跟外景,但香港的棚景基本是三個機器切割,“等于内地的情景劇拍攝手法”;外景才是單機位拍攝。但内地自上世紀90年代末基本開始普及單機位,後來是雙機位,直到如今發展到三機、四機位,“内地不會在現場有場景切割,相對來說更像拍電影的手法。”蔣家駿說。

但香港導演提到内地與香港最多的“不同”,還是在于工作模式。據悉,當年香港電視業人力資源不足,片場沒有劇務、場記、道具等細分團隊,隻有助理編導擔任劇組的“螺絲釘”,串起這些最基礎的工作。但來到内地片場,有成百上千名工作人員,劇務、道具、美術、服裝等細分部門,大家各司其職;遇上拍大場面,也從不擔心群衆演員不足。“人山人海”,幾乎是每個香港導演來内地後的共同感受。“香港不會看到一個組裡有這麼多工作人員,而且他們每一個人都很拼命。”朱銳斌形容,在内地拍電視劇就好像在香港拍電影,甚至有時比電影規模還要龐大。

工作人員衆多,工作模式迥異,令香港導演必須持續摸索、适應與内地劇組融合的新工作方式。蔣家駿最需适應的是劇組集中管理制度。在香港,拍攝地與住所之間距離較近,導演們往往收工後就直接回家了。但内地通常要求主創人員住在劇組附近的酒店。“其實集中在一起,從開機、進組到殺青,這個制度對于創作拍攝來說還是比較好的。因為這段時間大家可以集中、完全地為了這個戲的創作在一起,随時開會,有什麼就馬上解決。香港可能大家回家了,就都忙别的事情去了。”

梁國冠則學習着内地的社交方式——怎麼能調動上百位來自五湖四海的人的積極性,讓他們按照導演的想法完成任務?在梁國冠看來,一般内地的導演都很威嚴,偶爾會用“罵”的。他也曾嘗試過,但效果不好,“可能因為普通話不好。”後來,梁國冠就和大家交朋友;但也不能關系太熟,太熟就會容易偷懶了。在内地片場,梁國冠學會了買奶茶,學着恩威并施,“就為了工作順利,各種摸索。”

為什麼外國人喜歡到香港拍電影(吃慣北京火鍋和移動支付)7

導演梁國冠

“港普”總有“囧事”發生

在衆多“不同”之中,普通話是香港導演的共同挑戰——聽不懂、不會說,是他們來内地前的普通話水平。

“剛到内地的時候和大家溝通還是有些不順暢。多說、多聽就好了。”戚其義表示。朱銳斌也說,自己的普通話“完全是來到内地才學的”。他在片場隻用“港普”講戲。懂粵語的内地副導演必須一直坐在朱銳斌旁邊,一旦朱銳斌不會說了,他就用餘光瞥下副導演,偷偷給個小手勢,示意他來翻譯。

為什麼外國人喜歡到香港拍電影(吃慣北京火鍋和移動支付)8

導演朱銳斌

香港導演也時常因“語言不通”在片場發生“囧事”。馬華幹曾多次在片場用“港普”向美術、道具團隊要求調整細節,例如這裡的顔色要重一點,那裡的道具要怎麼擺。但起初很少有人能第一時間理解。“有時我說話語氣重一點,他們聽不太懂,就以為我在生氣。實際上我沒有很生氣。”

為什麼外國人喜歡到香港拍電影(吃慣北京火鍋和移動支付)9

導演馬華幹

朱銳斌在現場講戲時,有時語速非常快,“講完就完了,以為人家會明白,但其實很多(普通話)都講錯了。”有時演員抹不開面子,應和着“聽明白了!”但當朱銳斌轉過頭,卻看到副導演和演員竊竊私語。“我說:‘喂!拍戲了,還在聊天?’然後副導演就告訴我,他們不是聊天,是演員在問我剛才說了什麼。拍到今天,他們都還在笑我的普通話(笑)。”

朱銳斌也總是難以分辨内地的片場用語。例如,演員在對戲時,架在前面、防止反光的白色闆子,内地管它叫“反光闆”,香港則叫作“白片”,“這個多講一講就能知道。但内地各個地方的地域台詞真的太難了。”朱銳斌坦言,他拍過一部時裝戲,劇中有四川口音、東北口音。直到在内地生活了很多年後,他才基本分辨出這些口音的歸屬。

“但長期這樣也不行。”梁國冠坦言,當他決定在内地長期發展後,他首先思考的便是解決語言交流問題,“我天天找副導演幫我翻譯、做手勢;跟演員溝通不行就直接演一次給他看。這樣下去不是辦法。”為了更好地學習普通話,2000年梁國冠前往北京,就拿了一個背包,找個賓館,硬着頭皮住下了。那段時間,他每天在餐廳都用“港普”和服務員聊天;打出租車和司機也一路“瞎聊”:“最開始沒人聽懂我說的,說得我臉都紅了,但也沒辦法,就這樣子慢慢學。其實用兩三年的時間(就熟練了),有語境會學得比較快。”

——生活在内地——

從滬漂、橫漂到北漂,各地美食“啥都能吃”

鐘澍佳:我在北京一住就是二十年,我的太太和孩子們也都在北京,我感覺自己就是個老北京了。除了拍戲的時候,我都在北京,這裡是我的第二個家。因為我去年回到TVB管理整個制作業務(定制劇/同步劇/合拍劇),我們全家也将搬去香港,而我也想将這二十年在内地學到的經驗和創作視野帶回TVB,輸送更多TVB的後輩來内地學習。

戚其義:在内地我學會了點外賣,或者shopping(購物)不用出門。即使出門,一部手機就夠了!

為什麼外國人喜歡到香港拍電影(吃慣北京火鍋和移動支付)10

戚其義(右二)

蔣家駿:2008年之前我長期住在上海。上海跟香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譬如當時上海已經有24小時便利店。而且上海城區比較小,活動範圍都集中在浦西那一塊。香港人的生活方式比較簡單。2003年我在上海跟一些香港朋友開了一間茶餐廳,有自己吃飯的地方,又有生活,就很有歸屬感。後來因為整個内地影視圈都比較集中在北京,那段時間我們拍完戲之後,回到上海,放下行李又要飛到北京去做後期,沒幾天又開始拍下部戲,其實在上海待的時間不是特别長,幹脆就搬到了北京。

為什麼外國人喜歡到香港拍電影(吃慣北京火鍋和移動支付)11

蔣家駿給林雨申說戲。

朱銳斌:以前我們都是在内地漂泊。有一段時間我住在深圳,然後大部分人都搬到北京,我就去北京談戲;後來在上海拍戲,就搬到上海了。最近在橫店開工比較多,現在就住在橫店。哪裡開工哪裡就是家喽。最開始我是内地、香港兩邊跑。我老婆曾經問我,有沒有算過今年有多少天在家。我說我不知道。然後她就很确定地跟我講,26天,一個月都不夠。

在内地我最大的變化就是飲食。有一次去新疆拍戲,對方問我吃不吃“狼”。我說我不吃的!但原來他們說的是馕。還有去四川拍戲,每天都是麻辣火鍋。吃完以後我就知道,我準備去拉肚子了(笑)。但現在我的腸胃已經很适應各個地方的食物了。人家問我吃什麼,我說我啥都能吃。反而回到香港,有些時候腸胃不舒服,醫生說我“水土不服”(笑)。

梁國冠:我在北京定居了十幾年,但基本上每年撐死了住兩三個月。因為這20年拍了很多作品,基本上都在劇組度過了。在北京最大的感受就是地方太大,一天隻能辦一件事。香港是緊湊型社會,一天跑遍整個香港都沒問題,所以剛開始是不适應的。但是随着科技發展,2003年左右我在内地買了第一部智能手機。有了手機基本“全國通行”,什麼都可以了!手機就是我的錢包,能點外賣、移動支付……我現在回香港,跟他們說,600塊錢四年前提出來,(現在)還在兜裡沒用過。他們都不相信。

最近幾年已不住北京,目前視頻網站都走大數據;開會可以通過視頻,要面談坐高鐵也快。主要因為南方人還是怕冷、怕幹燥,沒辦法,就轉住上海了。

馬華幹:在内地,哪裡拍戲我就去哪裡。1996年到2000年,大部分時間在北京拍古裝戲,在北影廠、懷柔這些地方。2000年以後,古裝戲大部分去了橫店,我就去橫店拍古裝戲,沒有固定的地方。但是最近10年我都在北京跟香港。九幾年北京跟現在的北京是兩個世界。那個時候北京對我來說已經是很現代的城市,但是總覺得當地人為什麼說話很“沖”,比如打個出租車,司機說話聲音特别大。剛開始每天都想吃廣東菜,但後來對這裡生活習慣了,越來越覺得北京火鍋挺好吃的,北京烤鴨我也喜歡。

新京報記者 張赫

編輯 佟娜

校對 翟永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