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跳牆”這道菜大家都聽說過,這個名字聽起來怪怪的,為什麼起這樣一個名字呢?這道菜又是怎麼來的呢?
“佛跳牆”原名“福全壽”,是福建的傳統名菜,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曆史。這道菜的來曆民間有幾種說法:
有一種說法是,在清朝同治末年,福州官錢莊有一位官員設家宴請福建布政司周蓮,他的紹興籍夫人親自下廚做了一道菜,名叫“福全壽”,内有雞、鴨肉和幾種海産,一并放在盛紹興酒的酒壇内煨制而成。周蓮吃後贊不絕口,于是讓自己的廚子鄭春發來拜師學藝。鄭春發又在用料上加以改革,多用海鮮,少用肉類,使菜越發葷香可口。
後來鄭春發離開周府,集資經營春園菜館,“福壽全”成了這家菜館的主打菜,隻因福州話“福壽全”、“佛跳牆”分發音相似,久而久之,大家就把這道菜叫做“佛跳牆”了。
還有一個傳說,一群乞丐每天提着陶缽瓦罐四處讨飯,把讨來的各種殘羹剩菜倒在一起燒煮,熱氣騰騰,香味四溢。附近廟裡的和尚聞到了香氣,饞的口水直流,實在忍不住了,跳牆而出,同乞丐們一起吃起來。“佛跳牆”這個名字就由此而來了。
這幾種說法似乎都有道理,不管這道菜的名字如何而來,有機會還是要品嘗一次這道菜的美味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