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朋友們都聽說過一句成語——“紙上談兵”,此成語來自于戰國時期最出名的一場規模最大的戰役,那就是長平之戰。
《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将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将,在長平之戰中,隻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貿然進攻,結果被秦軍打敗。
公元前262年,彼時的秦國由于商鞅變法的成功落地實施,不僅成為了秦國的基本國策,剛讓秦國國力大大加強,不但一躍成為戰國七雄之首,更是讓秦昭襄王堅定了秦國将一統天下的決心。在秦丞相範雎的勸說下,秦昭襄王采用了為秦國量身制定的遠交近攻戰略決策,放着遠在天邊的齊國不管,轉而“重點關注”在地域位置上與秦國最近的韓國,因此秦國不但派兵攻打韓國,更是切斷了韓國上黨郡與其母國的一切聯系,幾乎一口将上黨郡吞入腹中。
韓國于是向趙國求救。趙孝成王就派老将軍廉頗率軍救援韓國。秦趙軍隊會戰于長平。于是,趙軍後退十裡安營紮寨,并在軍營周圍布滿了弓箭手,預防秦軍偷襲。于是,秦國軍隊發起強攻,攻占下趙軍西邊的營壘,斬殺趙軍兩名都尉。
僅一年,趙軍連敗數次,趙将廉頗率軍敗退至丹河東岸,修築壁壘,趙軍自此怯縮不戰。因此,趙孝成王對于廉頗畏懼秦軍、久拖不決頗為不滿,幾次派人責備廉頗。
秦國大将王龁看着久攻不下很是惱火,沒想到這個廉頗這麼難對付!糧草也越來越少,再拖下去對秦軍不利。王龁甚是着急,正在這時探子來報:“趙軍守将換成了趙括,又增援了二十萬大軍。”王龁一聽,喜憂參半。憂的是趙國又加派二十萬大軍;喜的是趙國派來的趙括是個不中用的書呆子,沒有實戰經驗,隻會紙上談兵。随後王龁向秦王彙報,秦軍也偷偷将王龁換成了戰神白起。
白起來到長平後主動誘使趙括率軍渡過丹水大舉進攻秦營,并佯裝戰敗讓趙軍乘勝追擊,在切斷趙軍主力與後勤部隊的同時将四十五萬趙軍圍困在秦軍早已事先布置好的口袋陣中,聽到此消息的秦昭襄王立即征調青壯年奔赴長平戰場。最終趙軍主力斷糧四十六天,45萬大軍被秦軍斬殺,強悍的趙國自此下線,并在不久之後成為了被秦國第一個滅掉的山東六國。
長平之戰以趙軍全軍覆沒,秦軍傷亡近20萬而告終。此役成為春秋戰國時代一次持續最久、規模最大、最慘烈的戰争。長平之戰,标志着以列國林立、兼并戰争頻發為時代特征的戰國一代行将終結,一個史無前例的中央集權大帝國即将臨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