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書法,東晉王羲之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而他的代表作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更是流傳千年,無論是文章還是書法,都讓後人津津樂道,回味無窮。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兼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邀訪教授祁小春是著名王羲之研究專家,就“蘭亭學”中的諸多“懸案”,他在《柳齋蘭亭考》中窮盡文獻,嚴謹考釋,層層推衍,一一回應《蘭亭序》問世傳說、版本流變、内容真僞等問題。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蘭亭序》,最早的出處是唐修《晉書·王羲之傳》,但這距離王羲之生活的東晉,也已過去了近300年;而在早出的《世說新語》劉注引《臨河叙》和《藝文類聚》引文蘭亭詩序文,與今本皆不同,而且字數都要少很多。
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蘭亭序》究竟是真是假?
這裡其實是有很多說法的,《蘭亭序》雖然名聲很大,但文章出處卻值得商榷,因為唐朝之前的《文選》等文集并沒有收錄,流傳的真迹故事也都在唐宋之前,過程各有不同,但涉及到的關鍵人物唐太宗李世民和辯才是固定的。
唐太宗并沒有直接去取回《蘭亭序》,而是派人去的,這個具體執行人在各個版本的故事裡,有不同說法,一說蕭翼,一說歐陽詢。
蕭翼據說是南朝梁元帝的曾孫,但他的生平事迹除了幫助唐太宗拿到《蘭亭序》真迹,并沒有其他,身份值得懷疑;而歐陽詢雖然曆史上确有其人,但他在那個時間點并沒有機會去執行這一項任務。
當然更讓人起疑的是,辯才是傳說中握有《蘭亭序》真迹的人,他是南朝梁司空袁昂的曾孫、王羲之七世孫智永禅師的徒弟,袁昂确實曆史上有其人,但沒有聽說過他有辯才這個後人,而智永也是将王羲之書法繼承并發揚的大家,但目前為止還沒聽說他有辯才這麼給徒弟。
有趣的是,書法家虞世南倒是唐太宗的大臣、智永的徒弟,他最有機會成為《蘭亭序》故事裡的主角,但遺憾的是,各個版本的故事裡都沒有他的存在,而且從他留下來的文字可以看出,他似乎根本就不知道《蘭亭序》的存在,這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
不過,雖然《蘭亭序》真迹的獲取過程存在疑點,但它的歸宿是一個确定的,那就是被随葬到唐太宗的昭陵,而包括昭陵在内的唐朝帝陵,又在五代動蕩中被溫韬所盜,《蘭亭序》的下落從此飄零,或言被毀,或言流散民間,但至今沒有被發現,也是事實。
作者還就《蘭亭序》中出現的避諱字“攬”做了考證,認為王羲之的曾祖父是王覽,雖然《蘭亭序》中的“攬”似乎做了避諱,但實際上隻避了形,音還是沒有一樣的,并沒有起到避諱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攬”字在《蘭亭序》中還出現了兩次,這就讓人越發奇怪。
總的來說,無論是從文學角度,還是書法角度,《柳齋蘭亭考》都是一本非常值得細讀的好書,可以引發很好的思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