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崞縣窯名字由來

崞縣窯名字由來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7-24 13:13:17

景德鎮,原名新平鎮,因為禦供瓷器品質優良,宋真宗将年号“景德”賜予這個南方小鎮。之後的1000年間,這裡陶火綿延不斷。在1982年,景德鎮被國務院授予國家級曆史文化名城稱号,是首批24個國家級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以瓷業著稱的城市。

工匠來八方,器成天下走”,景德鎮聚集了各地的能工巧匠,在長期的曆史發展過程中,景德鎮逐漸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方言和行業俗語。

【件】形容瓷器的大小。

陶瓷工藝品的件是一個體積單位,即一匙羹瓷土為一件,一件工藝品使用多少匙羹的瓷土,就是多少件。古代“件”和“圾”相通。一般40cm左右高的花瓶被稱作“100件”的。

崞縣窯名字由來(瓷業民俗方言和行話)1

《景德鎮陶錄》注:“陶瓷有以‘圾’稱者(俗稱‘件’),自五圾起以至百圾、五百圾、千圾”。

清代以前,人們常把“圾”與“件”同時混用,到了清末民初以後,“圾”逐漸被人淡忘,“件”被廣而用之。

但凡小件,肚徑不大的直身瓶,都是用其高度來衡量的。

腹徑大的品種,如天球瓶、大肚花蘭瓶,是用其腹徑來衡量;缸類産品的件數,主要是從其口徑大小來衡量。

營業類産品的件數,主要是從其容量來衡量的。

【茅堧(xián)】指瓷器産品口沿破損

景德鎮方言中把器物破損叫作“茅”,破損的瓷器叫“茅器”,又把物體的邊沿叫做“堧”,如“碗堧”“溝堧”等。

崞縣窯名字由來(瓷業民俗方言和行話)2

【碌坯】制作坯的意思

景德鎮方言中把對某件東西“加工、制作”稱作“碌”,如“碌飯”(做飯)、“碌酒”(烹調酒席)等,可能是“弄”的音轉。在圓器行業把打雜、做坯、印坯等六道工序統稱為“碌坯”,“碌”有制作的意思。

崞縣窯名字由來(瓷業民俗方言和行話)3

【不(dǔn)子】指泥料磚塊

景德鎮方言中把實心的塊狀物體稱做“不子”,如“木頭不子”、“石頭不子”,可能是“墩”的音轉。其中“不”是一“橫”下面一“個”,屬于特殊字。制瓷泥料(或釉料)經采集、舂細、淘淨後制成磚狀的泥塊,稱“不子”。

崞縣窯名字由來(瓷業民俗方言和行話)4

【厾dū筆】

厾,輕擊、輕點,如:厾一個點兒,即用椎狀物輕輕點擊物體。厾筆,畫瓷用的筆,羊毫制成,平頭,用于染抹山水、雲霧等畫面。

崞縣窯名字由來(瓷業民俗方言和行話)5

【剮wā笃】

用刀具挖削碗、盤等坯底部使之平整光滑,叫做“剮笃”,也叫“剮坯”。景德鎮方言中的“笃”是指器物的底部,其他方言也有此用法。景德鎮行業用語中把“笃”俗寫為“土”字旁加一個“足”,“土足”屬于特殊字。

崞縣窯名字由來(瓷業民俗方言和行話)6

【七死八活九翻身】

由于陶瓷生産工藝對溫度、濕度、氣壓、降雨等天氣情況有一定的要求。據當地文史專家解釋,農曆七月本地副熱帶高壓最強,氣流多變,對陶瓷燒成的穩定性影響很大,八月到九月氣壓漸趨于穩定,陶瓷燒成率較高,到冬季大寒前後,胎泥結凍難以塑形,隻得等待來年開春再生産。

【放水柴】

在鎮區上遊的山區采伐松木、判山出售多在農閑時節,通常為立冬以後到第二年春分之前(農曆十月到次年二月),農民從事采伐、挑運的副業,此時窯柴被堆積到柴山附近的小河邊。直到次年春季,雨量逐漸豐沛,河流漲水,将松柴翻入江中順水而下。這樣,從四面八方山區翻入的松柴,順着支流小溪在下遊栅口處統一收集、堆放,等待柴船統一運輸,這樣運輸的松柴,當地人稱之為“放水柴”。

崞縣窯名字由來(瓷業民俗方言和行話)7

【收紗帽】

滿槎(chá)窯時,因小器匣缽直徑大,頂端留有空隙,為了不浪費窯位,空隙處常常補滿零星大器。這些大器放在頂端,形如紗帽,又由于這是滿窯的最後一道工序,故名“收紗帽”。

【撿麻雀】

出窯清匣時,揀取匣内遺漏的瓷件加“撿麻雀”。因器型小,在匣内猶如麻雀在巢之中。

崞縣窯名字由來(瓷業民俗方言和行話)8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