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位網友說曼基康的矮腳基因是劣種基因——關于矮腳貓的争議是個老話題了,之前也聊過這個問題,感興趣可回顧之前的文章《曼基康到底有沒有基因缺陷?聊聊小短腿曼基康》。但看到文中提到“劣種”這個詞,多少讓人感到不适了。咋地,矮腳貓吃着你家大米了?
從來就沒有所謂的絕對“優勢基因” 和“劣勢基因”。基因優劣隻有對于環境的優劣。
講個例子,遠古時候人類有個近親人種叫弗洛裡斯人,他們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的弗洛裡斯島上,他們身高最高不過1米,體重最重不過50斤。關于他們的起源,有種說法是在海水水位線降的很低的時候,一批人類初次抵達了弗洛裡斯島并在那裡生活,後來海水再次上漲,暫住在小島上的人就被困在了島上,由于物資的匮乏,那些長得人高馬大的人,需要的食物也多,于是在島上都餓死被淘汰掉了,長得矮反而形成了生存優勢,經過幾代之後,弗洛裡斯的人都成了小矮人。對于那個時期在弗洛裡斯島上的人來說,長得矮成為了一種優勢,長得高反而成了一種劣勢。
回過頭來再說矮腳貓,早在1944年就有人類記載矮腳貓的信息,矮腳貓除了比其他貓咪腿短點兒,能吃能喝能睡能跳,雖不能像其他貓咪一樣炸了毛能“飛”兩米高,但其彈跳和敏捷度也是短小精悍(一些被主人養成豬的除外),況且當下寵物貓的生存環境相對舒适,其短小可愛的形态又惹人疼愛,矮腳小貓咪又沒有什麼壞心眼,把它們當作寵物貓來養有何不可呢?說的再殘酷點,就算不幸流浪街頭也不至于落個命數已盡,77年前它們的小短腿祖先都能存活下來,他們現在為什麼不可以呢?
不要再拿矮腳貓的健康說事了。
現代社會中,被認為矮腳貓最早的品種基礎于1983年被發現在美國,從那之後,矮腳貓品種在全球慢慢開始展開培育。當一個新品種走進公衆視野時,必然會引起相關人士的關注,醫學上很多學術雜志早期是對矮腳貓的突變骨骼進行了分析,并對這個“新”品種貓咪的骨骼和脊椎健康方面表示擔憂。
但是,後面的長期觀察也表明,即便矮腳貓的短腿基因,導緻了腿部的骨骼與正常貓咪的骨骼有所不同(當然不同,因為腿短嘛),但是這種骨骼結構并沒有影響到脊椎健康問題。這個品種自開始培育到現在也經曆了38個年頭,目前也沒有一篇權威的研究文章能佐證這個品種是有問題的。
還有一些“漏鬥胸”“關節炎”“心髒病”“多囊腎”等一系列的病,也不要都往矮腳貓身上硬扣,當然矮腳貓也有幾率患病,但這些病都是隻要是貓就有概率會得的病,并不是說矮腳貓的品種患病概率就會大一點。
所以,矮腳貓這個品種目前來說是沒有問題的。多數個體的矮腳貓身上發生的病症,也适用于其他貓種,客觀上不存在于哪種貓比哪種貓更難養。
還有一種綠茶的反對觀點今天也順帶聊一聊。
有些“反矮人士”會有這樣的評論“人類真是自私殘忍,為了自身的喜好不惜培育這種畸形貓咪,真是可憐!”至于人類自私殘忍我是非常的認同,要照這麼說,可憐的不止是貓,那些豬,雞,牛豈不是更慘。
你去看看工業化的養豬場,母豬被關在小隔間裡,甚至連轉身都做不到,更别提要散步或四處覓食了。這些母豬就被這樣沒日沒夜關上四星期,生下小豬,但小豬立刻被帶走養肥待宰,而母豬又得帶去懷孕,準備再生下一批小豬。
再去看看商業化養雞場裡輸送帶上的小雞。如果是公雞或是缺陷的母雞,就會被丢到輸送帶上,送進毒氣室讓他們窒息而死,再用自動攪碎機攪碎,又或者直接丢進垃圾堆,讓它們互相擠壓緻死。每年有上億隻雛雞就這樣在養雞場裡喪命。
(圖自 尤瓦爾·赫拉利《人類簡史》)
我們不說我們站在食物鍊的頂端,這種姿态顯得太傲慢。以人類的立場來看,對自身有價值的事物當然要去發展,有些動植物具有食用價值,有些動植物具有精神陪伴價值,要是連這個也杠認為人類自私和殘忍的話,那肉也别吃了,菜也别吃了,做個菩薩吧! 貓覺得自己可憐不可憐我不知道,但矮腳貓不是畸形貓,他是自然的一種基因突變,他的成長中并沒有痛苦和不便,壽命和長腿貓相當,人們隻是發現了這個可愛的品種并把它培育成陪伴人類的寵物貓。
啰啰嗦嗦的說了一堆沒用的,就當是為是喜歡貓的朋友增加點談資,為熱愛矮腳貓的人士提供點“彈藥”,在日後遇到“反矮人士”的時候可以拿來battle的素材吧。
最後放個梗…在網上無意中搜到了一個這個問題。。。
然後看到下面的回答笑噴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