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3日那個風雨如晦的夜晚,震驚中外的723甬溫線動車事故發生(又稱723事故)。這不僅是中國高鐵發展史上的大事件,也是中國新聞傳媒史上的标志性事件。那個夜晚究竟發生了什麼?2011年12月25日,由國務院組織的調查組經過長時間的調查發布了《調查報告》。整個報告卷帙浩繁,近4萬字,除了對有些結論我覺得呵呵意外,它全面回顧了事故發生前每一分每一秒的事情,可以說全面還原了當時的境況。無奈由于報告講得太細、傳播也不夠廣,到現在還有人指着我的鼻子問,723那天晚上發生的事你敢告訴大家嗎?
這個我也理解,現在早就進入快餐閱讀的時代,沒有人有耐心仔仔細細地将數萬字的報告一一讀完,甚至翻了半天都找到報道的重點在哪裡。所以雖然報告的全文我的博客裡面有發,但是閱讀量寥寥無幾。好在有牛人呀,最近看到知乎上有一位牛人,李卿同志把報告的内容進行了梳理,簡明扼要,重點突出。更多請關注高鐵見聞所著《高鐵風雲錄》。
我在李卿的文章上略作删改,發在這裡,供大家閱覽,看看那個夜晚到底發生了什麼。
第1-2頁:排除掉各種形容詞以及XX趕赴事故現場,大緻說明了以下信息
2011年7月23日那個夜晚甬溫線上到底放生了什麼? 軌道電路發送盒因雷擊損壞,上圖中”軌道電路“一環出現故障
前後車ATP(列車超速防護系統)正常
第6-7頁:天氣、人員情況
有用的信息:
當天雷很多、很大:雷擊地閃次數超過340次,每次雷擊包含多次回擊過程,雷電流幅值超過100千安的雷擊共出現11次。
非人為破壞
第7-8頁:研發設備的相關單位情況
沒發現有用的信息
第9-10頁:涉及到的鐵路單位、企業
有用的信息:
此次事故涉及到了鐵路的電務、工務、運輸三個方面
電務:電務負責信号設備、供電
工務:工務負責線路保養之類
運輸:負責調度,特别是非正常情況下的行車調度
文件中附圖:
2011年7月23日那個夜晚甬溫線上到底放生了什麼?
第11頁:其它相關單位情況
無有用信息
第12頁:LKD2-T1型列控中心設備研發、上道情況
有用的信息:
06年招标,合武線與合甯線兩線選用了不同型号的列控中心設備,但又需要在合肥互聯互通,故後來合武線改用了LKD2-T1型設備。
LKD2-T1型列控中心設備僅經過鐵道部科學技術司技術預審查
可以理解為,本來是AB兩套系統,由于不兼容,把B改成了C,而C就迷迷糊糊的在沒有經過嚴格審核的情況下安裝到了線路上。
第13-18頁:終于開始将事情經過了(最核心信息,還原事故經過)
有用的信息:
區間的車站和工區:
19:30,打雷了下雨了,列控中心設備的保險管被熔斷了,熔斷的時候它管轄的區域正好沒有車,在熔斷之後,它依舊輸出的是無車狀态。于是信号機繼續顯示綠燈。
雷不但打到了保險管,把軌道也打壞了,導緻信号傳輸問題。後果就是這個區間出現了”紅光帶“(一種鐵路事故的簡稱,由于軌道占用狀态判斷錯誤導緻某一區間錯誤的顯示紅燈)
19:39,車站值班員發現了紅光帶(車站接發車都是有記錄的,如果出現了莫名其妙的軌道占用就很可能是故障)。于是通知了電務、工務人員去檢查(PS:此時由于紅光帶,線路是自動封閉的)。電務應急人員在1分鐘内就趕到了行車室(别驚訝,電務工區一般就直接在車站),登記了運統-46(直接理解成封閉線路吧),同時向上級彙報了。
19:45,有人發現機械櫃裡面數個軌道電路出現報警紅燈。
19:55,電務人員進入機械室開始危險,更換了2個發送器
20:15,紅光帶消除了,剛想銷記(複通線路),又紅了,反複更換了接收器通信闆以後又好了,電務繼續觀察,一直沒有沒銷記。
但是另一邊的工務部門,在巡檢後确認工務設備正常, 在20:30分時到車站進行了銷記。
再看動車這邊:
19:54,調度發現信号異常,于是布置了永嘉站、溫州南站、瓯海站轉為非常站控模式
20:09,調度告訴前車(D3115)司機,區間有紅光帶,遇到紅光帶的話你就按目視模式來開車(目視模式下20 公裡 / 小時,可以随時停車)
20:17,另一個調度張華通知前車(D3115)司機:“在區間遇紅燈即轉為目視行車模式後以低于20公裡/小時速度前進。”
20:21,前車(D3115)開到了之前所說異常的鐵軌處,列車強制制動,停在附近。由于軌道異常,司機三次嘗試轉目視行車模式均未成功。
20:22到20:27,前車(D3115)呼叫了6次調度員,溫州南的值班員呼叫了3次前車(D3115),均未成功。之前指揮前車(D3115)的調度員張華在此間接發了8輛列車。
20:24分,張華未發現異常情況,命令後車(D301)從永嘉站出發。
20:26到20:27,溫州南值班員報告聯系不上前車(D3115),聯系上後了解了前車情況。
20:28到20:29,前車(D3115)兩次呼叫調度員不成功
20:29:26,前車(D3115)成功啟動目視行車模式,開始運行
20:29:32,溫州南技教員呼叫後車(D301),提醒後車(D301)區間有車,通話未完就中斷了。 至此,事故發生。
其它的:
後車(D301)司機采取了緊急制動措施
事故發生時兩車時速為:前車(D3115)16 公裡 / 小時,後車(D301)99公裡 / 小時。
車輛損壞、位置情況,如圖
2011年7月23日那個夜晚甬溫線上到底放生了什麼?
第19-27頁:事故應急處理
無有用的信息
第28頁:傷亡人員情況和善後
有用的信息:
傷亡人員分布情況,如圖
2011年7月23日那個夜晚甬溫線上到底放生了什麼?
善後方面相當于沒說
另外,此間說到了兩個廣為争議的情況:
關于”停止救援“:解釋為橋下搜救負責人說的:”人員搜救已經基本完成,現場進行了5、6次搜救,直至用生命探測儀探測已沒有生命迹象了……“被媒體曲解。
關于掩埋車頭、殘骸:解釋為:“簡單按照以往有關事故現場處置方式,在現場挖坑将受損車頭和零散部件放入其中準備掩埋,雖被制止,但在社會上産生了不良影響。”
第29頁:事故原因和性質
其實看了之前就知道問題在哪兒了:
LKD2-T1型列控中心設備首當其沖,研發混亂,沒有經過嚴格審查就使用,設計問題導緻保險管被熔斷後仍然顯示綠燈。
雷公電母排第二,不但熔斷了保險管,還導緻了軌道故障,無法正常獲取占道信息。捎帶着也導緻了前車(D3115)在緊急停車後無法及時啟動目視行車模式。
鐵路局員工們安全觀念不強,設備發生故障後處置工作不得力。
第30-38頁 :各種追究責任
沒啥有用的,把責任細化了一下
第38-56頁:處理人
介個我就不總結了,主要都推到死人或者在牢裡的人,剩下的黨内記過處分、撤職之類。
第57-67頁:整改之類
常規說法,科學發展觀,加強管理,健全制度,強化研發,把好安全關,加強職工教育,加強規劃。
全文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