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時尚

 > 溆浦貧困縣

溆浦貧困縣

時尚 更新时间:2024-07-03 20:01:01

紅網時刻記者 王石磊 通訊員 谌潔萍 唐露青 溆浦報道

溆浦貧困縣(一個深度貧困鎮的美麗蝶變)1

山水宜人的大美三江。

初秋的雪峰山脈,雲霧缭繞,綠意蔥茏。沐浴着精準扶貧政策的東風,地處懷化市溆浦縣東部的三江鎮,立足生态優勢,抓“雙基”建設,興産業發展,增内生動力,激活脫貧“一盤棋”,于2020年成功出列,正向鄉村振興之路奮勇邁進。這個溆浦縣國土面積最大的鄉鎮,從昔日不通路、不通水、不通電的“窮山溝”,蝶變為山坳裡飛出的“金鳳凰”——2463戶,9092人的貧困群衆摘帽、一條條道路被拉通、一座座橋梁平地起、一幅幅宏圖在眼前,在含山蘊水的格律中掮起一幅人民幸福生活的美麗畫卷……

謀緻富:讓黨旗在脫貧攻堅路上飄起來

懷化市溆浦縣三江鎮由原崗東、善溪、兩江三個鄉合并而成,與新化、安化兩縣搭界,轄23個村,總人口3.5萬人,是溆浦縣國土面積最大的鄉鎮。

“你看,我家現在住的是這棟漂亮的房子,依山傍水,全是政府出錢幫我修的。更要緊的是,在三江鎮黨委政府的引導下,村幹部動員我利用河邊的空地養雞,每年收入能淨掙四五萬哩。我們家的日子是越過越好了。真感謝政府對我們家的幫助。”8月10日,在溆浦縣三江鎮朱溪村美麗鄉村寬闊的水泥村道上,從河南嫁到朱溪村的媳婦商永傑對紅網記者說了這樣一番樸素的話。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用三江鎮黨委書記趙永生的話來說,三江沒有先天地理優勢發展工業,那麼就立足特色,立足國家美麗鄉村建設和精準扶貧的政策,在這裡面開拓思路,找到一條讓百姓發家緻富的可行之路。

面對重重困難,三江鎮黨委政府和駐村工作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黨旗高高舉起來,讓黨徽閃閃亮起來,按照“硬件升級、軟件變硬、保障有力、群衆滿意”基層黨建工作思路,以建設群衆“生産離不開、生活離不開、感情離不開”的黨組織為目标,大力加強村“兩委”建設。

新選拔一名政治素質硬、公道正派的黨員任村支書,配出好班子,用共同富裕的新農村美好藍圖凝聚人心,添置必要的辦公設施,采取黨員領銜項目制,由黨員領辦村級項目建設,分片聯系群衆,實現全覆蓋。

開好會,群衆說了算。黨組織把會開到田間地頭、開到農戶院子,村級發展的大事,通過群衆代表會集中商讨确定。引好路,帶着群衆撸起袖子加油幹。

黨建強起來,脫貧就有了力量。近年來,在鎮黨委政府和村“兩委”的引領下,三江鎮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以大戶為基礎,采取财政獎勵、金融産業财政貼息等辦法,通過流轉土地和“公司 合作社 農戶”的模式,投入産業專項資金,大力發展種養殖産業。

龍泉山村與江東村在2015年由扶貧資金為原芭蕉、正江、錫泥三村共計241戶807人按照人均630元的标準入股綠緣花卉苗木合作社,目前苗木種植基地已擴大到300餘畝,在增加貧困戶收入的同時,在錫泥、芭蕉、正江等地發展成了一條靓麗的風景帶,與美麗鄉村、龍泉寺旅遊開發建設有機的結合了起來。

在黃羊養殖與花卉苗木初具規模的同時,其他産業也遍地開發,朱溪村茯苓種植30畝,亮坳村母牛養殖50頭,正江村花卉苗木種植300畝,木壕村養牛規模擴大到50頭,霧菁茶葉基地轉移當地農戶就業80餘人,梅蘭村因地制宜,在村支兩委的帶領下,建起了紅薯粉加工廠,農民收成一下增加了2000多元/畝,還調動了鄰縣金鳳鄉太坪村農民的種植熱情,純天然無污染的紅薯粉成了“搶手貨”。

溆浦貧困縣(一個深度貧困鎮的美麗蝶變)2

三江鎮黨委書記趙永生聽取貧困群衆心聲。

強基礎:特色産業讓村莊靓起來

一排排整齊劃一具有民族風情的建築,一條寬闊的水泥村道,一個寬大的村民休閑廣場,一個綠樹蔥郁的鄉間公園,一座設施齊備的幸福公寓,頗具規模的養殖合作社……初秋時節,記者在三江鎮朱溪村見到了一個呈現出現代農村樣式的新村。

而前不久,這裡還是一片荒山。朱溪村正發生着看得見的變化,而這變,來源于三江鎮政府推行的美麗鄉村建設。

據湖南省體育局駐朱溪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村第一書記王飛介紹。2015年4月,他被派駐到朱溪村。“剛到這裡時,這裡就是典型的邊遠農村,田不多,山也不綠,村民也不富裕。”王書記對朱溪村的第一印象并不很好。三江鎮朱溪村轄25個村民小組,574戶,總人口2270人,由原朱溪村、竹園村、梨園村合并設立,距鎮政府駐地10千米,轄區面積27.02平方千米,為三江鎮地域面積最大的行政村。

在這樣一個人口分散、沒有産業基礎的村裡開展工作,難度可想而知。好在王飛沒有被困難吓住,堅持發揚體育工作者雷厲風行的優秀作風,在省體育局和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開始了改變所在鄉村命運的駐村工作。

溆浦貧困縣(一個深度貧困鎮的美麗蝶變)3

三江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鄒錫華走訪貧困戶。

王飛的發力點就在于美麗鄉村建設。“我們抓住美麗鄉村建設這個有利契機,立足精準扶貧,開始一步步改變這個村,目的就是讓村民過上好日子。”王飛說。

朱溪村認真分析自身優勢,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根據貧困戶最為迫切的住房和基礎設施需求,發展特色扶貧項目,根據村裡自然環境條件,經過專家多次考察和省體育局領導現場分析研究,并于2016年12月7日在朱溪村現場召開的局黨組擴大會議上,确定将朱溪村打造成全省第一個體育休閑“小鎮”,以體育休閑類項目促進鄉村旅遊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

促發展:公路暢通讓村民生活好起來

炎炎烈日下的八月,沿着蜿蜒公路盤山而上,涼風和薄霧被慢慢撥開,“藏在深山人未識”的公雞村漸漸露出了廬山真面目,唯見環山水泥路四通八達。

公雞村,地處三江之北,共8個組,221戶753人。5年前,這裡的進村路坑窪泥濘,也無一條通組水泥路。世外桃源般的美麗村莊成了“肩挑背馱去趕場,有女不嫁公雞郎”的荒蠻之地。一難變萬難,深度貧困村名副其實。

“我第一次到村裡時,越野車都開不上來,全車的人下車推了好幾段路。”中航工業長沙五七一二飛機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是公雞村的後盾單位,工作隊長甘波每當回憶起“進村初體驗”的經曆時,眼下怅然。

“一定要把路通到每家每戶。”甘波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自2015起至2019年,一千八百多個日日夜夜,在鎮村幹部與後盾單位的共同努力下,硬化村級公路12公裡、組級公路7.5公裡、戶戶通9.1公裡,“緻富路”漸漸被打通,出行難行路難成為過往。

“黨的政策暖人心,黨的恩情比海深,我們衷心感謝!我們的支書叫成志強,克己奉公為人民服務的好思想,飛機公司來幫忙,使得公雞面貌大變……”公雞村二組貧困戶陸繼青有感而發地唱着自編的山歌,歌聲在山間回繞,餘音袅袅,不絕如縷。

一條條山路蜿蜒而上,盤旋在一座座大山中,将一處處村居串聯了起來,不落下一戶,如同脫貧路上不讓一個人掉隊一樣。“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成為現實,公路串聯山山水水、溝通村村寨寨,成為了三江脫貧攻堅的有力見證。

在三江鎮石牛寨村的梅通片區,通往山外的路隻有一條,渡船過河是必由之路,靠坐渡船進出的老百姓日子過得艱難。

“這橋修通了是天大的好事,政府給我們修了這麼大一座橋,心裡真的很高興。”石牛寨村老擺渡人羅福中看着聳立在屋前的大橋欣慰不已。他和他的老夥計陸遠雄,對這座連架起石牛寨百姓血脈相連的大橋有着特殊的感情。

石牛寨村隐藏在大山腳下,山色如黛。它位于三江鎮東南方向,由梅通村、石牛村和大興村3個村合并而成。站在石牛寨村的山頭眺望,四周群峰似濤,一條大河在腳下轉了一個彎,奔流而下,河兩邊山風氤氲,霧氣重重。

石牛寨村的梅通片區與石牛大興片區隔河相望,大河似乎将梅通摟進懷抱,與世隔絕。2013年,因下遊修水電站水位擡高,出入梅通片區的鐵索橋被水淹沒,從此村裡多了兩位擺渡人羅富中和陸遠雄。

“我和老陸兩個人24小時輪流值班,來人了就去拉一下船,半夜也拉過,不能耽誤别人出行。”羅福中回憶道。

船兒飄,船兒蕩。由于環境閉塞,河流險阻,石牛寨村經濟較為落後。要讓山外的人走進來,山裡的貨走出去,架好這座橋是當地人祖祖輩輩的願望。

2018年以來,鎮村兩級幹部積極争取資金支持,石牛寨村兩岸跨河大橋修建提上日程。2019年底,大橋開工建設。如今,寬7.5米、長88米、高11米的大橋即将建成通車,石牛寨村梅通片區徹底告别了“擺渡時代”。

穿越層層雲霧,天塹變通途,蜿蜒如帶的河水貫穿全鎮。三江鎮成建制合并以來,新建大橋4座。“脫貧橋”也是為民緻富的“幸福橋”,讓脫貧道路踏踏實實踩在了老百姓的腳下。

溆浦貧困縣(一個深度貧困鎮的美麗蝶變)4

公雞村村組道路航拍圖。

樹新風:文化建設讓民風美起來

從三江高速口出發,沿高速連接線一路前行,途經千年古寺龍泉寺和龍泉山紅軍野戰醫院,翻越山巒蔥翠的紫荊山風力發電區,在人文美景的盡頭就是吳春香的老屋場。

吳春香是龍泉山村16組的貧困戶,三代居住的老屋在紫荊山腳的斜坡處,十分破舊。“以前我們房子非常偏遠,兩個滿崽念書不方便,上下學要走1個多小時。”吳春香和丈夫何艾國談起以前的老房子,還是有些心酸。

得益于易地扶貧搬遷政策,2018年,吳春香一家7口搬到了高速連接線沿路的西湖易地搬遷安置點-長思小區,家住5樓。經過簡單的裝修,幹淨整潔的家跟城裡的小洋樓沒兩樣。小區内環境優美、設施齊全,小孩的上學路隻要10分鐘。

為了讓搬遷群衆有擁抱幸福生活的底氣,三江鎮堅持“挪窮窩”與“換窮業”并舉,安居與樂業并重,深入實施就業幫扶“五個一批”工程,精準幫扶搬遷戶就業。新冠疫情後,為最大程度減少防範因疫緻貧風險,三江鎮組織多場勞務技能培訓會提升貧困戶就業競争力。

今年,長思小區繼續聘用吳春香為環衛特崗,在家門口就能工作。“以前我理想的生活就是樓上樓下電視電話,現在黨的好政策讓夢想變成了現實,這一切讓我覺得很幸福!”

“一個土坑兩塊磚,三尺土牆圍半邊。”順口溜所說的就是農村旱廁的窘境。

“以前廁所一到夏天就蒼蠅蚊子亂飛,味道難聞,改造後的廁所既衛生又方便。”三江鎮青樹村7組村民劉美娥說,“我家以前一直使用旱廁。去年,聽說有“廁所革命”的好政策,我主動報名參加。”走進劉美娥家幹淨亮堂的新廁所,很難想象以前蒼蠅亂飛的樣子。

廁所雖小,卻是民生的鏡子。三江鎮把旱廁改造作為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脫貧攻堅補短闆、群衆得實惠的重要抓手,實行責任到戶到人,一竿子插到底,蹲點到村組齊抓共管。

精神文明建設與物質文明建設同等重要。2019年以來,三江鎮突出抓好村民文化涵養,持續引導鄉風民風,遏制大操大辦、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傳承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孝親敬老等傳統文化精華。全面修訂村規民約,引導群衆樹立“甯願苦幹、不願苦熬”的觀念,消除“等靠要”思想。開展身邊脫貧故事微訪談,持續深化“文明戶”“脫貧光榮戶”“緻富之星”“十大孝星”等創評活動,培育家庭和美、鄰裡和睦、村組和諧的農村社會新風尚。

三江鎮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修建文化廣場等文化娛樂場所,同步配套文體設施。積極開展各類文化下鄉活動,不斷豐富群衆文化生活,持續推進思想教育引導。同時,還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發動群衆在房前屋後栽植花卉苗木,明确“包衛生、包綠化、包有序”責任,依托公益崗位保潔員提升公共區域整潔度,以美麗宜居環境涵養提升村民文化素養。“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精神文明建設猶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正在給三江鎮帶來可喜的變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時尚资讯推荐

热门時尚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