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說:孔子關于成熟度的測評标準
孔子說,吾十五有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句話,大家都很熟,也經常引用。
但是,這句話的邏輯關系是什麼?
都而立了,為什麼還會被忽悠?
都不被忽悠了,為什麼還不是知天命?
為什麼耳順要比知天命更重要?
為什麼從心所欲最重要?從心所欲,是不是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随心所欲、我行我素、為所欲為、個性張揚?
孔子這句話,僅僅是突發奇想,來一個自我價紹嗎?他到底想說什麼呢?這裡面的天道是什麼?反應了一個什麼客觀規律呢?
我們解讀這些内容,必須先把字面的意思搞清楚。而孔子用的這些字,肯定是因循古法的,并不見得是我們現在理解的意思。所以,我們隻能回歸甲骨文,找出最根本、最原始的解讀。
甲骨文中的“志”字
這個“志”字,上面是運動方向,腳趾,意思是“往……方向走”,下面是“一顆心”,内心。連起來,表示“按照自己内心的指引前進”。但是,中間有“一橫”,明顯不是“天”,“天”,隻能在最上面,所以,這個“志”字,僅僅表示“不管天意如何,一切按照自己内心的心願行事”,這就是“志”字的本意。
所以,“志”字僅僅表示“自私的意願,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很明顯,這個“志”,并不見得符合天意,并不見得符合客觀規律,并不見得符合當前大環境的需求。
孔子年輕時的志向是“學”,還不錯。我們現在,很多人的志向是發财出名,是當暴發戶,是追星,是嫁個有錢人,是做多大的事業,是怎麼混日子,過一天算一天。但是,這些“志”,其實都是很不客觀的,所以,絕大多數“志”都是白日做夢。
正是因為不懂天意,不懂按客觀規律和環境需求辦事,所以,古人造字的時候就非常清楚的指出了,“志”是不成熟的、自私的标志。所以,如果你現在還有很大的志向,那麼,說明你還很不成熟,在心理和智慧方面還很嫩。但是,不管怎麼說,有“志”比沒“志”要成熟,也是一個人開始走向成熟的标志。
接下來,孔子講了“立”字。
甲骨文中的“立”字
這個“立”字,上面,老慢講了很多遍,是個“大人”。大人,就是一心為公的人,為人類、為社會、為集體、為單位、為家庭利益而努力,這些都是“大人”的行為,大人的出發點是“整體”。與之相反的,就是“小人”,特征是,隻考慮自己的利益得失,信奉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和弱肉強食等等自私的哲學,強調獨立、自由、平等、競争、優勝的,都是小人哲學,因為出發點都是“個體”。
下面,是“一橫”,很明顯,這裡的“一橫”,也不是“天”,因為“天”隻能在上面。所以,“立”字的本意是:在普通人、小人中脫穎而出,成為具有“家庭、單位、社會、集體”等整體責任感的人。
換句話說,你活着,不光為自己了,開始考慮家庭、單位、社會等等周圍的整體利益了,你就算是進入“而立之年”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中華古人的核心邏輯是,你既然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那麼,你必須學會從整體角度看問題,不能僅僅是:自己怎麼合适就怎麼活。如果人人都是這個自私的活法,這樣的社會環境下,誰也活不好。
根據這層意思,顯然,而立之年,不是随便說說的,不是指成家立業,而是指對家、對事業有了整體的責任。不光考慮自己,更多的是要考慮自己以外的整體。為了整體利益,知道收斂了,知止了,知道束縛自己了,知道包容和換位思維了,等等,做到這些,才能稱之為“立”。
很顯然,“立”比“志”成熟多了,因為你開始考慮别人了,開始考慮外界環境和整體的利益訴求了。但是,“立”算不算成熟了呢?孔子說了,“立”隻是第二檔的成熟,第三檔成熟的标志是“不惑”。
甲骨文中“惑”字的寫法
這個“惑”字,上面是“或”字,下面是“心”字。老慢在講“或”字的時候講了,外圍是“橫豎算計的意思”。要算計什麼呢?“惑”字裡有一個表示“天”的“口”字和一個表示“自己内心”的“心”字,也就是說,既要從公家整體角度考慮問題,也要從自家個體角度考慮問題,所以糊塗了,不知道該怎麼做了,這就是“惑”的根本原因。
客觀現實就是如此,我們之所以産生種種困惑,根本原因就在于此。想完全自私,心想事成,但越是如此,在社會上越走不通,四處碰壁;如果真讓自己無私,按客觀規律辦事,又不符合自己的個體利益和心願,所以兩難。
比如感情問題,自己特喜歡某人,自己特想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但是,不客觀、不現實,即便成了,也不會幸福,所以,困惑就來了,放棄舍不得,不放棄要不得。按照客觀規律辦事,還是按照自己心願辦事,兩難,所以困惑就來了。其實,就是“我希望”和“我适合”之間的糾結。
孔子很清楚,他的一切學說隻有一個目的,這就是“培養為人民服務的公務員”。所以,孔子可以說自己已經不惑了。現實中,四十來歲的人,四處碰壁之後,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已經分的比較清楚了,不符合客觀規律的事情少了,所以,也能進入“不惑”的狀态。但“不惑”,隻是第三等成熟的标志。
第四等成熟的标志是什麼呢?孔子說是“知天命”。這裡最關鍵的就是“天”字的解讀。
甲骨文中“天”字的四種寫法
老慢講過,甲骨文中最重要的就是“天”字,中華文化的核心也是這個“天”字。這個“天”字,下面是一個“大人”,其實就是“遵循天道,順應天意,積極為公的大人、君子”。上面,不管是“方框”“一橫”“圓圈”“黑點”,都可以用“一橫”來代替,都表示“天,天道,天意,天命,天理”。
為什麼“天”最重要呢?因為中華古人認為,天最大,天就是客觀規律,天就是環境需求,在“天”面前,人,隻能順應天意,隻能做符合客觀規律的事情,隻能發現環境需求,然後根據環境需求決定自己應該有為還是無為,以及該如何為,這就是老慢講的《中華學》的核心内容。
天最大,天為主,人為輔,人不能跟客觀規律對着幹,那麼,“知天命”是什麼意思呢?很明顯,就是看清楚客觀規律,看清楚當前環境的需求。
如果你能了解當前大環境、小環境的需求,如果你能按照客觀規律辦事,當然,從社會整體角度來看,你就是對社會集體有貢獻的人。
換句話說,即便不知己,如果能知彼,你對社會也是有益無害的,社會當然需要你。但是,由于你并不知己,所以,不管你适合不适合,你都會上,可能會犧牲自己。但是,犧牲自己是小,順應天意是大。
孔子四十來歲的時候,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就是這種“知天命”精神的體現。天命要求社會和諧,國泰民安,普遍幸福,孔子努力了,即便沒成功,但也是符合天命的。打日本鬼子也是如此,即便實力不如,但甯可犧牲也要打,這就是“知天命”的精神所在。
“不惑”隻是明确自己在有些事上必須為整體利益了,不糾結了;而知天命,是甯可犧牲自己也要為公,所以,從人類社會整體利益角度看,“知天命”比“不惑”要高一個等級。
繼續,孔子講了,比“知天命”更高級的境界是“耳順”。“順”為什麼比“知天命”更高級呢?我們先來研究這個“順”字。
甲骨文中“順”字的兩種寫法
第一個“順”字,上邊是三個“乙”字,下邊是“心”字。老慢講過,“甲”是完全匹配,是中華古人認為的最好,“乙”是“基本匹配”,雖然有曲折,但基本上順應天意,是中華的第二好。所以,上面這個“川”字,根本含義是各方面都比較匹配,結果是都比較順。
下面是個“心”字,表示通過内心測評、計算。所以,這個“順”字,表示的意思是:凡事經過計算、測評、分析,力求凡事匹配,凡事順應天意。天意為主人為輔,時刻測評匹配度,該有為有為,該無為無為,其實,這就基本達到了知己知彼的狀态,如果能達到這個狀态,當然, 為人處事都比較順了,這就是“順”字的本意,一切順利都來源于此。
第二個“順”字,這層含義更明顯。一個人,瞪大眼睛,時刻盤算着如何順應天意。不僅關鍵時刻用心測評匹配度,而是時刻警惕,時刻計算匹配度,當然更容易“諸事順利”。
孔子六十多的時候,不再奢望從政了,踏踏實實教書育人,這就是知己知彼。當教育家的孔子,自己的天賦展示出來了,老天爺也特别需要這樣的孔子,這就符合天道了。天道就是如此,你适合,而且環境需要,你和你所幹的事情才會都順。
不知己而知彼,是“知天命”,自己會犧牲,對老天爺的幫助也有限;如果經過測評,知己知彼,雖然内心有些不情願,但客觀上,自己和老天爺都滿意,都比較順。顯然,這是更高級的一種境界,因此,“耳順”的成熟度比“知天命”的成熟度高。
最高級的境界是什麼呢?什麼是最成熟的标志呢?孔子說了,是“從心所欲,不逾矩”。這裡面,最關鍵的字是“從”字。
甲骨文中的“從”字
這個“從”字,左邊表示“路口”,其實就是“順應天意進行決策”的意思,按照天意,決定路該怎麼走。該怎麼走呢?該怎麼決策呢?右邊是“從”字,表示的是,兩個人,前後相随,其實就是“順其自然”的意思。
你的一切行為舉止,一切決策,不用測評,不用算計了,不用心,不用睜大眼睛,自覺地,就已經知己知彼了,就已經遵循天道、順應天意了,如果你修煉到這一步了,你當然是最成熟的,最高境界。
所以,孔子說了,無需測評,從天而行,你就天人合一了。換句話說,孔子為什麼說“從心所欲,不逾矩”呢?很顯然,習慣了知己知彼,而且不用時刻測評了,順其自然就能做到遵循天道、順應天意,當然,所作所為,所有決策,都是最适合自己又适合老天爺需要的,當然必然産生最佳結果。
這就是孔子親身實證過的六個修煉階段:
一、“志”雖然是自私的主觀的意願,但有“志”比沒“志”好;
二、“立”,逐漸抛開了“主觀個體”的思維模式,開始習慣于“客觀整體”的思維模式了。
三、“不惑”,解決了“主觀個體與客觀整體之間的糾結” 問題。
四、“知天命”,在知己知彼之間,更重要的是知彼,開始學會凡事遵循客觀規律了。
五、“耳順”,光知彼還不夠,還要知己,時刻測評匹配度,力求知己知彼、完全匹配。
六、“從心”,知己知彼形成習慣了,就凡事順其自然了,天人合一了。
表面上,孔子最終回到了最初的“無志”狀态,其實,最後是不用思考就能完全遵循天道、順應天意之後的“無志”狀态,兩者之間是天壤之别的。根據孔子的測評标準,我們是不是可以看看自己處于說明狀态呢?
————————————
老慢;(賬号:laomansixiang)
老慢:隻發老慢自己的原創思想,以中華天道為根本,以八維測評為工具,以全新的視角解讀世間萬象。有關天道思想與八維測評技術,參考老慢的新書《老子的天道》與《天道易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