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前,東方諸國早已完成變法。魏國在魏文侯時期,率先實行李悝變法,成為了戰國第一霸主,領先秦國五十多年。而後,楚國也實行了吳起變法,領先了秦國三十多年。齊國也因為孫膑的加盟和本來就比較富裕的經濟,非常強盛。甚至韓國也在申不害的變法中逐步強大。唯有秦國,作為一邊陲小國,仍然破敗不堪。秦孝公即位後,倍感壓力,到處求賢,意欲恢複穆公霸業。
商鞅一直在魏國成長,他早已将李悝變法的成功作為自己的楷模,無奈魏國是當時的經濟和文化中心,人才太多,而商鞅又沒有名師背景,仕途之路非常坎坷。經過深思熟慮,商鞅在選擇國有大型公司魏國、齊國等強國和初創小公司秦國之間,決定選擇機會更多的秦國,甯為雞頭無為牛尾。
這樣有幾大好處:
正如前文所說,秦國是變法最晚的,也是最落後的,為何最終秦國能夠在短短數十年間,超過其他各國,原因可以概括為四個因素:
1、 秦國特殊的社會環境。秦國是當時最偏遠最落後的國家,社會階層很松散,尚沒條件産生穩定的權貴集團,門閥家族的影響力微乎其微。即使有少數的既得利益群體,也隻是像甘龍、杜摯等少數個體,尚未形成龐大的勢力。而其他諸國,既得利益者太多,要想深徹變法阻力太大。
2、 擁有堅定變法,雄才偉略的秦孝公。如前所述,秦國要想變法成功,隻要出現一個強硬手腕的君主,推動變革,一竿子捅到底,改革就會進行得很順利。
3、 打破階層的軍功爵制度。凡參戰的士兵,不論出身背景、家境貧富,隻要斬獲敵人首級一顆,就可提升一級爵位,升職、做官,還可獲得相應的田地、财産。當時社會上,采取的是世卿世祿制,由既得利益者進行世襲,底層人民根本就看不到希望。而商鞅打破了草根和貴族的界限,滿足的大衆的這個心理需求,民意很強。
4、 商鞅的個人才華。本人在魏國成長,對于變法事宜耳濡目染,再加之性格強硬,思維缜密,執行力強。
可以說,商鞅來到秦國,是選擇了對他來說最好的平台,而商鞅變法又為秦人提供了改變命運的平台,要想改變命運,除過個人努力,平台的選擇和提供非常關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