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原平市第一小學校長

原平市第一小學校長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1-20 02:25:24

“我也辦過補習班,2004年左右。但很快,我就發現這個錢不能掙。這完全可能把孩子給害了。兩個月後,我果斷停了班。”

在國家出台“雙減”政策的背景下,紅星新聞記者專訪被著名經濟學家何帆稱為“中國教育理念最先進的學校”——範家小學校長張平原,他直言範家小學的孩子從未刷過題、補過課,但成績也不差。

原平市第一小學校長(專訪網紅山區小學校長張平原)1

範家小學校長張平原。

兩年多前,源于何帆的著作《變量》,創辦得到APP和《羅輯思維》節目的羅振宇在2018跨年演講上評價範家小學:“所有最先鋒的教育理念,在這所山區小學都能看到,教育回到了初始目的,育人。”

地處四川廣元偏遠山區的範家小學,因為這場演講一夜“走紅”。

原平市第一小學校長(專訪網紅山區小學校長張平原)2

山坳裡的範家小學。

2019年在成都的一場教育論壇上,芬蘭教育專家分享自然教育理念,吃午飯的時候,張平原湊過去讨教。這一幕,被現場做翻譯的李麗看在眼裡。讓她驚訝的是,這個山區小學校長,問的都是“大問題”。

幾個月後,在成都經營少兒英語培訓的李麗,把兩個還在讀幼兒園的孩子送到了範家小學。早在李麗之前,已經有多名成都、遂甯等地的孩子被送到這所學校。這些家長覺得,範家小學可以消解他們的教育焦慮。

楊永虎是廣元市利州區教育局原副局長,當年全區推廣生本教育理念時,他對張平原印象深刻。他說張平原這個人有點軸,認定了的事就一定要去做。但正是這種性格,他在範家小學幹成了。

“範家小學的孩子從未刷過題、補過課,但成績也不差”

紅星新聞:張校長,您對近期國家出台的“雙減”政策有何看法?

張平原:這個政策非常重要和及時,這确實是一個亟待解決的教育問題和社會問題。

說實話,我大概在2004年左右也辦過補習班。當時剛剛在城裡買了房子,經濟壓力比較大,于是開了一個班,有10來個孩子來補習。但很快,我就發現這個錢不能掙。一些孩子都不知道當天課堂上老師講到哪裡了,到我這裡來等于重新學習白天的課程。這完全可能把孩子給害了。兩個月後,我果斷停了班。

紅星新聞:意識到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沒必要補課“加餐”?

張平原:對于一個學生來說,學習和休息都是必須的。他的精力有限,在教室裡學了那麼久,還要再“加餐”,你說他還能“吃”得下不?最終往往适得其反,孩子越來越不想學。在“愛”的裹挾下,假裝學,人格都會發生變化,甚至造成心理上的負擔。

紅星新聞:您會持續關注範家小學走出去的學生嗎?他們在中學階段的适應能力和學習能力如何?

張平原:我一直都很關注範家小學的孩子,不論是在學校裡,還是畢業以後去了中學。

我們的孩子在中學其實普遍适應能力很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我們從未刷過題,但學生的成績并不差。我們一直按照省廳課程計劃,開齊開全,音體美、鄉土課程、閱讀等,即使快期末考試了也不會中斷。

今年學校六年級畢業6個學生,有一個考上廣元最好的中學,有兩個考上鎮中學的重點班,他們從來沒有補過課。

紅星新聞:範家小學的孩子有哪些特點?

張平原:外界給予的評價是,我們學校的孩子在陌生環境普遍适應能力更強,并且具備自己學習的能力。他們在一個更安全的環境裡成長,平等、陽光、自立、自信。

2017年畢業的一個女生,不僅學習成績優異,還在廣元市首屆中學生辯論大賽裡獲得最佳辯手。可能會讓人意外的是,她從幼兒園到六年級都在範家小學上學,與她同班的同學已經考上免費師範生。不過,我們現在評價孩子的成長狀況,還為時過早。教育是一個慢過程,效果會在更長的時間裡顯現。

“我就是想把這些孩子教好一些,有助于他們以及他們的家庭”

紅星新聞:請問您是哪一年到範家小學的,之前在什麼崗位上?

張平原:我以前一直在鄉鎮中學工作,教語文,大部分時間帶畢業班。在鄉鎮中學教了20多年,做到副校長。

2013年,我被抽調到(廣元市)利州區教育局,主要協助教育局開展生本教育改革工程中生本德育、生本活動、生本管理方案的設計與推進工作。幹了一年多後,2014年7月被局黨組派遣到範家小學當校長。

紅星新聞:範家小學的改革是如何開始的?您當初有怎樣的計劃和理想?

張平原:我去了範家小學以後,就一直在思考範家小學存在的價值,我們為什麼要辦範家小學?辦一個什麼樣的範家小學?怎樣辦好範家小學?這3個問題,困擾着我徹夜難眠。直到第一個學期結束,這些問題才逐步清晰起來。定下了“辦美麗鄉村學校,育陽光自信少年”的辦學目标和“讓每一個孩子得到最好的發展”的辦學理念。

改革就從如何更好地滿足兒童成長需要着手。比如孩子一周有5天時間要住在學校,夥食必須花心思,不僅要滿足吃飽,更要讓孩子吃好;睡覺,從點好蚊香、修繕紗窗開始,然後就是課程規劃,育人方式一步步做起。

紅星新聞:是什麼驅動您一定要去改變這種現狀?

張平原:我去家訪,看到這些孩子和家庭狀況就自然而然想到要好好幹。不然,多年以後,我們再來家訪的時候,可能看到的還是今天的狀況。

他們基本上都是留守兒童,有好些還是單親家庭、貧困家庭、長期有病人的家庭。他們應該和其他孩子一樣,擁有一個健康的童年,有自立、樂觀、積極的人生态度。我就是想把這些孩子教好一些,有助于他們以及他們的家庭。

紅星新聞:回頭來看,範家小學的改革是一個體系化的建設,這是基于怎樣的教育理念?

張平原:當年利州區教育局在全區推廣“生本教育”改革。生本教育的核心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這套理論來自華南師範大學教授郭思樂。由于工作需要,郭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我反複讀過多次。

我平時也喜歡讀教育理論書籍,讀蘇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教育家的書。早年借閱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更是抄寫了兩個教案本的筆記。

紅星新聞:在範家小學,您踐行了所學到的這些理論知識?

張平原:可以這麼說。把這些理論與範家小學的實際情況結合,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在調整學校工作機制的時候,一步一步地去落實。這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嘗試,不斷摸索的過程。

紅星新聞:在這個過程中,如何确定這種嘗試符合科學的教育目标?

張平原:我們公辦學校一直在教育主管部門指導下,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和路線。

我們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是非常先進的。作為基層學校,我們隻是如何在教育教學方式上進行實踐操作的設計,如何推進國家教育方針、政策的校本化落實與實踐,這是我們的職責與使命。有了這些理論墊底,當然就可以保證這種嘗試的方向不會走偏,具體措施也就會根據教育對象的年齡特征、個性差異進行調整。

上世紀90年代,國家提倡素質教育,1999年素質教育在全國推廣。這些年來,學生綜合素養越來越被國家所重視。

僅僅依靠學科教學完成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必須開發大量的校本課程,才可能滿足學生成長的需要,從而達成教育目标。

“老師不一定要先懂,隻是跟學生一起去探索,去實踐”

紅星新聞:剛開始改革時面臨怎樣的局面,學校老師适應嗎?

張平原:一開始學校老師是很不習慣的。他們教了很多年書,你突然說要改變一種教學方式,那是很難去改變的。我也心裡有數,改變隻有悄悄地、慢慢地,一點一點地滲透。

紅星新聞:沒有召開動員大會,制定具體的改革計劃?

張平原:沒有。動作搞大了,老師就會有抵觸情緒。我跟老師講,微調整一下教案,把備好的課圈出一小部分,讓孩子自己學,可不可以?每節課拿出5分鐘來,讓學生講一講,學會了什麼,怎麼學會的?

紅星新聞:鄉土課程是範家小學的校本課程,這方面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張平原:鄉土教育是基于鄉村地域,鄉村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厚重的人文資源優勢的教育。

就地取材、建立學校校本課程體系,讓學生在實踐探究過程中,在合作交流過程中,發展他們的綜合素養,這是多年探究與實踐積累慢慢發展起來的。

原平市第一小學校長(專訪網紅山區小學校長張平原)3

鄉土課堂,張平原指導孩子搭建簡易的窩棚。

紅星新聞:這些課程設計當時有借鑒的範本嗎?

張平原:沒有範本,都是逐漸摸索出來的。比如最開始的2014年秋,學校組織孩子去秋遊,方案幾經修改,最後确定步驟:第一步,按圖索骥,學校6個年級打亂分成3個組,每個小組打印一張衛星地圖,找到事先确定的地點,并找到隐藏的過關題目;

第二步,孩子們按照地圖,找到他們要丈量的稻田,算出地塊的面積、計算産量;

第三步,學生自己去找一戶農家,與主人溝通,在他們家煮一頓午餐,并主動打掃主人家的環境衛生,作為回報;

第四步,每個人撿回一捆柴,晚上舉行篝火晚會。

這樣一場秋遊活動,把很多學習内容包括了進去,孩子們也特别喜歡。

紅星新聞:從鄉土課程的實驗,到校本課程的确立,是怎樣一個過程?

張平原:為了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我覺得需要有一些實踐課程,并固定作為學校的校本課程。

我們在2016年春季就開始探索以村莊周圍自然與人文資源為主題的探究式課程,首先設計了課程基本的邏輯框架,老師與學生一起選定主題,協商目标、方案和課程實施步驟。

2016年4月,全國鄉土教材研讨會上,範家小學的鄉土課程得到與會專家和領導的高度稱贊。這對我們是一個極大的鼓舞,我們也随之把鄉土課程确立為範家小學的校本課程。

原平市第一小學校長(專訪網紅山區小學校長張平原)4

原平市第一小學校長(專訪網紅山區小學校長張平原)5

根雕課上的孩子們。

紅星新聞:這會不會增加老師的教學壓力?

張平原:不會的。我們不用老師寫教案,也不要老師拿成果,隻要跟學生一起去探索就對了。

比如“豆類的探究”,老師讓學生查一查,豆的演變過程,最初豆的含義,如何演化到今天豆的意義。再讓學生在村裡采集各種豆子,做自然筆記,手繪各種豆的形狀,把它們分别播種在小型容器裡,等待發芽的時候去觀察,記錄形狀和生長狀态;在等待過程中,去了解各種豆的吃法、營養價值,搜集有關豆子的詩歌、文章。

實踐過程中,老師也不會培植豆芽,搞了幾次才成功,所以老師不一定要先懂,隻是跟學生一起去探索,去實踐。在探索和實踐過程中,學生有新的問題,新的發現,他們讨論了、交流了、合作了、總結了,這個課程也算完成了。

紅星新聞:可不可以這樣理解,這場教學變革實現了從“教”到“學”的轉變?

張平原:确實是這樣。老師不再隻負責講授,更多的是學生學習的大夥伴。

我們放棄了講台,把課桌拼在一起,老師坐在孩子們中間,更近的距離與學生交流。教室也重新布置,增加了書櫃,擺上沙發。教室已經不再是教室,變成了一個學習空間。

自主學習還在進一步實驗中。目前來看,效果還是很滿意的。

原平市第一小學校長(專訪網紅山區小學校長張平原)6

範家小學的課堂。

“不考核老師科目成績,但考核老師有沒有陪孩子聊天”

紅星新聞:這樣深入而全面的教學改革,也意味着考核機制的轉變?

張平原:我們要弄明白,我們為什麼要考試,是為了考查教師的工作能力呢,還是診斷學生學習存在的問題?考試結果的使用是為了彌補學生的缺失呢,還是為了尋找教師分發績效的依據?

在我們學校,學生期末考試可以考3次。目的是通過考試促進學生主動彌補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把知識點弄明白。

老師的績效與學科成績脫鈎。因為教師能力的考查太複雜,太難了,我們做不了。但我們考核老師是否與學生有足夠的交流。吃飯的時候,看老師有沒有坐在孩子們中間跟孩子們聊天。這種考核很簡單,隻考查“有”還是“無”,便于操作。

紅星新聞:聊天變成教育裡的重要一環?

張平原:是的。我們有與學生具體的交流模式,比如孩子犯錯了,老師不能一上來就批評孩子。老師應該先問怎麼回事?再問你是怎麼想的,你打算怎麼辦?最後告訴孩子,要不要我幫你或者是否願意聽老師給你一點建議?

充分尊重,充分激發學生的反思,充分讓孩子自我選擇。這種對話的框架,不同的場景有不同的設計。即便年輕老師來了,也能很快掌握。

紅星新聞:這就是“生本教育”的充分尊重學生?

張平原:對的。人的一生要犯很多錯誤,孩子在學校犯錯成本是最低的。我們要有包容一些混亂的能力和心态,允許孩子犯錯。

調皮是孩子的天性。你要是把孩子摁在座位上,什麼也不能幹,那就抹殺了孩子的天性,他就會厭倦課堂。

紅星新聞:如何保證尊重學生,又不放任學生?

張平原:我們從孩子的認知能力出發,建立了一個激勵系統。從好的方面去激勵和引導孩子,培育孩子善良的本性,好的習慣和品德。很多外來人士與我們的孩子相處後,評價很高。

我也在反思,我們的美德教育有沒有起作用,應該是有作用的。也是多方面的影響,尚美教育、傳統美德教育、自我管理教育、八美少年評價、民主班會等。還有就是靜心閱讀、睡前故事、教師陪伴,這些對學生的成長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紅星新聞:作為一所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的寄宿制學校,學校的班家文化有何特點?

張平原:範家小學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留守兒童。全校小學67個孩子,有43個住校。幼兒園24個孩子,也有兩個住校。這些孩子基本上面臨着家庭關愛的缺失,我們學校就要承擔起這部分功能。

要營造一個孩子安全的心理環境,讓老師和孩子有一種親密感。我們提出了班家文化,其核心理念就是“尊重、關愛、體貼和信賴”。

紅星新聞記者 楊靈 攝影報道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 彭疆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原平市第一小學校長(專訪網紅山區小學校長張平原)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