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心理學抽離狀态

心理學抽離狀态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1 06:22:34

文|樹輝

有位朋友發來這樣一個問題,他在很多心理學書籍中看到“心理舒适區”這樣一個概念。所謂心理舒适區是指人們已經形成習慣的一些心理模式和讓人感到熟悉、駕輕就熟時的心理狀态,如果人們的行為超出了這些模式,就會感到不安全、焦慮,甚至恐懼。

在這些心理學書籍中,作者會鼓勵人們勇于跳出自己的心理舒适區,因為很多有問題的行為,包括心理問題都是因為長時間待在心理舒适區裡造成的。這位朋友看後有些不解,他想搞清楚“心理舒适區”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心理學概念,他想知道一個人如果要成長自己、取得成就,真的要嘗試跳出心理舒适區嗎?

這是一個很有必要普及的問題,因為我們在工作生活中,往往被自己的一些習慣性行為限制着,這都源于我們想盡一切辦法來維護自己的心理舒适區。然而一個人嘗試着跳出心理舒适區的目的并不是獲得更大的成就,而是為實現自己在心理層面的成長所要做出的嘗試。

心理學抽離狀态(心理師說心理舒适區)1

到底什麼是心理舒适區呢?它看似舒适,實則不然,甚至極有可能在方方面面限制着一個人的成長,它的可怕之處在于,這種狀态不易被當事人所覺察。

比如一個人長期在空調房裡待着的時候,可以一直享受一個恒定的溫度,無論外面的天氣變化如何,他所在的環境始終是一個不冷不熱且恒定的溫度,這會讓人感到極度舒适,大家自然都喜歡這樣的環境。可是如果讓一個人始終在空調房裡待着,隻要外面的氣溫和空調房裡的溫度不一樣就不能走出來,我們試想一下,時間一長,會發生什麼呢?這個人承受嚴寒和酷暑的能力會不知不覺間下降,他偶爾出一次門就會生病,在無形之中他的身體就會失去對溫度的調節能力,他的适應能力就會随之下降,甚至完全喪失。

由此可見,如果一個人一直待在一個看似舒服的環境中,先别說他有沒有可能取得成就了,就連一些正常的功能都會受到影響,所以我們需要不斷地适應新環境,先别談成就,最重要的是保護好我們原本具備的能力。

嘗試跳出舒适區是因為我們意識到,自己長期處于一種狀态之中是不對勁兒的,而且我們為了待在一種看似舒服的狀态之中是要付出很多精力的,我們不可能隻在同一個點上消耗自己。

就像一個人發現自己在空調房裡待久了之後整個人的狀态不太對,被空調吹得很難受,自己已經不知不覺得了一些“空調病”,他突然意識到自己這樣做是有問題的,他是需要嘗試做出改變的。

因此他要嘗試着走出去,這可不是他不會享福,放着好日子不過,而是之前他的做法違背了自然規律,人本來就應該感受到季節的更替和氣溫的變化,隻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調試自己的狀态。所以嘗試走出舒适區的目的是讓我們恢複自己的适應能力,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和這個世界的關系。

心理學抽離狀态(心理師說心理舒适區)2

不知道大家在心理學書籍中看到的概念是怎樣的,如果是從相對專業的心理學著作中看到這些概念,我想書中一定不隻是在說這一個概念,而是會有很多論述。不同流派的書籍也會從不同的角度論述,這裡無法一一展開,但是無論什麼樣的論述都聚焦于兩點。

第一、鼓勵我們走出自我限定,在重要的關系中做更多的嘗試。

如果一個人願意放下他的自我限定,試着和一個他不确定的環境相處,那說明這個人已經開始嘗試着成長自己了,從心理動力學的角度看,這個人的自我意識範圍正在拓寬,他将不再是那隻坐井觀天的青蛙,他會看到更加廣闊的世界。隻有願意放下自我限定,做出更多的嘗試,我們才能更好地适應新的環境。

第二、在适應的基礎上嘗試創造和改變。

時至今日,我們生活在一個智能化時代,我們所處的環境充滿變化,一個人提升自己對環境的适應能力,可不是簡單地為了讓自己表面上生活得更幸福,這樣的認識太過狹窄,我們适應環境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在活下來的基礎上嘗試改變和創造的。一個生命會因為自身呈現出了創造力而更加有活力。

大家都聽說過“青蛙效應”,一個人所處的環境如果太安逸,對他的成長而言并非什麼好事兒。孟子也曾講過:“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個人隻有有了一定的憂患意識,勇于嘗試,才不會被自己熟悉的模式所困住。

在你嘗試跳出自己的舒适區的時候,并非隻是為了取得世俗的成就,而是你的内心深處已經擁有了一片廣闊的天地,你變得越來越有活力了,你要保持自己鮮活且旺盛的生命力,實現心理層面的真正自由,相信這樣的你一定能更好地适應環境,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價值。

心理學抽離狀态(心理師說心理舒适區)3

作者樹輝:實戰派心理咨詢師、樹輝心理創辦人

樹輝心理驿站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