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有名的禮儀之邦,在傳統文化中,稱呼一直講究很多。對别人用敬稱,對自己用謙稱,在曆史傳承中達成了廣泛的共識。
對人的敬稱常用以“令”開頭,如對别人的親屬敬稱有令堂、令尊、令嫒、令兄等等。令表示美好,這種親屬前加“令”的用法要注意的是隻能對别人說,不能指自己的親人。
指自己家的親人一般是前邊加“家”,比如家父、家母。那麼“家妹”這種用法對嗎?暫且埋個伏筆,先介紹“令”。
稱對方長輩
稱對方父母用令親。令親也可尊稱對方的親屬,但這種用法不多見。除了可以用令親尊稱對方父母,還可以用尊上、尊大人。
單獨稱對方父親用令尊、令嚴。除了這兩種稱呼還可以稱對方父親為尊翁、尊府、尊大人。
單獨稱對方母親用令堂、令慈。除了這兩種稱呼還可以稱對方母親為尊堂、尊夫人。
稱對方同輩稱對方哥哥用令兄,還可以用尊兄作為敬稱。
稱對方弟弟用令弟,還可以用淑弟作為敬稱。
稱對方妹妹用令妹,還可以用賢妹作為敬稱。
稱對方妻子
稱對方妻子用令阃、令妻、令正。
阃的本意是 門檻,門限。如《南史·沈顗傳》:送迎不越阃。後來阃引申為婦女所居内室,也指家裡的女人,令阃變成敬稱他人妻室的專有名詞。
令妻沒什麼好說的。注意“令正”隻能指嫡妻,嫡妻就是結發妻子,原配,明媒正娶的那一個。古代人在嫡庶關系上非常敏感,忌諱頗多。庶妻在待遇上跟嫡妻差距巨大,庶妻可以當作妾侍的一種稱謂。包括媵、妾、侍女、婢女、家伎、侍婦都可以看作是庶妻。
除了以上令開頭的敬稱,稱對方妻子還可以用尊阃、尊正(同樣指嫡妻)、尊夫人(根據語境還可以指對方母親)、賢閣、賢内助、賢内、賢助。
稱對方兒女、晚輩稱對方兒子用令郎、令子、令嗣、令似。還可以用賢郎作為敬稱。
稱對方女兒用令愛(亦作“令嫒”不可誤作“令媛”)。還可以用千金作為敬稱,或者用令千金。
稱對方女婿用令婿、令坦。
令坦來自一個王羲之的典故“坦腹東床”。《世說新語》裡關于王羲之有這樣一個故事,大書法家王羲之年紀輕輕就顯露才華名聲在外,當時的太尉郗鑒一心想把女兒嫁給他。于是派人向王羲之伯父王導求親。王導帶領媒妁看了一遍家裡的适齡男子,其他人都收拾得利利索索彬彬有禮。隻有東廂房的王羲之放飛自我,敞着衣服露着肚子優哉遊哉地躺在床上吃東西。
媒妁回去向郗鑒描述王羲之“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卧,如不聞”。從此,東床、腹卧都成了女婿的代稱。
接下來介紹一下自稱。
傳統文化裡自稱一般都用謙稱,連皇帝自稱“寡人”都屬于謙稱,寡人是“寡德之人”,意思是說我自己是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當然也隻有皇帝自己敢這麼說自己,換别人恐怕就是大不敬的重罪了。
普通人稱呼自家家人,既不能亂了自家的尊卑之禮又要在外人面前保持謙虛,所以通常用“家”加自家親人。
對人稱父親,用家父、家嚴、家尊、家君。
對人稱母親,用家母、家慈。
對人稱哥哥,用家兄。
家 親人,隻能用于長輩,不能用于晚輩,所以不能說家弟、家妹。在介紹弟弟妹妹的時候要用“舍”,即舍弟、舍妹。
另外,像“家姐”這種用法在古代并不常見,不過現在廣東等地區仍然有此用法而且還比較普遍。從道理上講這種用法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對妻子的謙稱自古以來詞彙非常多,而且各地區的叫法大相徑庭,各有各的習慣叫法。在古代丈夫自己稱呼妻子時有荊妻、娘子、糟糠、内人等。
荊妻是舊時對人謙稱自己的妻子的稱呼,又謙稱荊人、荊室、荊婦、拙荊、山荊。賤荊,有表示貧寒之意。娘子是古人對自己妻子的通稱。糟糠用來形容貧窮時共患難的妻子。内人是過去對他人稱自己的妻子。書面語也稱内人、内助。尊稱别人妻稱賢内助。
比較樸素的稱呼還有:婆姨、婆娘、老布、老擰、女客、堂客、屋裡的、老蒯、内人等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