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城網
“滿眼遊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4月4日21時35分将迎來清明節氣。此時節,春回大地,天朗氣清,桃紅柳綠,花開缤紛,莺飛蝶戲,燕子歸來。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祭祖節。相傳它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曆代沿襲,便成為了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傳統文化。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最初并不是一個傷感的節日,它是一年中最美時光的代稱。後因融合了寒食節、祭掃墳墓和上巳節踏青的習俗,才有了我們現在的清明節。因此,清明這個節日既有歡樂賞春的喜慶氣氛,也有慎終追遠的感傷情懷。
▶▶清明三候
“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因天氣物候而得名。古人根據對大自然的觀察,将清明節分為三候:
一候桐始華。清明來到,白桐花開,紫白相間的小花如鈴铛般清香怡人。
二候田鼠化為鹌。田鼠躲回洞穴,鳥兒出來活動,清明之日起,陽氣漸盛,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莺亂飛。
三候虹始見。清明時節,雨水增多,若雲薄漏日,日穿雨影,則虹見。
▶▶清明習俗
●祭掃
掃墓原本是寒食節的習俗,唐代以來逐漸合并于清明,才成了清明節的習俗,以表達對祖先的“思時之敬”。
●踏青
四月清明,春回大地,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探春尋春,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
●植樹
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是種植莊稼的最好時節,于是就有了“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說法。
●插柳
“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幹,晴了天”。清明節,民間還有插柳習俗,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期盼風調雨順。
▶▶清明味道
清明節也有着屬于自己的獨特味道。面粉和着棗泥,做成燕子模樣,人們用“子推燕”,以紀念曆史上不願随波逐流的君子介子推。
在南方,人們愛吃“青團”,以青艾和糯米粉制皮,以豆沙、芝麻等入餡,一口咬下去,香甜的糯米包裹着艾草的清香,正是柔軟清甜的春天味道。
還有一些美食,源于清明節前一兩日的寒食節,古時寒食節禁火,久而久之,馓子,便成為了最受歡迎的方便食品。
▶▶清明祭掃該注意啥?
清明節是緬懷先輩、寄托哀思的時節。不少人都在關心,今年清明節能去公墓、陵園現場祭掃嗎?掃墓還需要預約嗎?近日,河北省民政廳發布《關于做好2021年清明節祭掃服務管理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精準施測,滿足群衆清明祭掃需求。
通知要求,提供現場祭掃服務的機構,要采取預約、錯峰、限流等措施,盡可能降低祭掃人流密度,減少祭掃現場人員聚集,并嚴格落實祭掃場所清潔消毒、祭掃人員體溫檢測、口罩佩戴、員工健康監測等防控措施。
通知強調,各地要大力推廣網絡祭掃、鮮花祭掃、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祭掃方式,引導樹立移風易俗新風尚。要将組織祭掃活動與傳播清明節優秀傳統文化相銜接,鼓勵引導群衆選擇植樹綠化、踏青遙祭、經典誦讀等方式緬懷逝者,不斷豐富清明節日内涵。
此外,通知還要求,各地要加強對祭掃服務場所的安全檢查,從源頭上消除火災、踩踏、坍塌等各類安全隐患。要有效管控清明節期間零散祭祀行為,對農村公益性墓地、曆史埋葬點、散埋墳地及街頭祭祀活動,安排專人負責服務保障、疫情防控和安全管理,避免祭掃群衆紮堆聚集,嚴防使用明火引發火災事故。
▶▶這些事不能做!河北發布清明節消防安全提示
清明節期間,居民外出遊玩和祭祀活動增多,加之春季天幹物燥,大風天氣多,火災風險高。近日,河北省民政廳、河北省消防救援總隊聯合發布清明節消防安全提示:
1.呼籲社會公衆關注消防安全,通過網絡、獻花、植樹等安全環保的祭掃方式寄托哀思。河北省行政區域内嚴禁生産、銷售、燃放孔明燈。
2.野外祭掃嚴防火災,可使用焚燒桶、金屬容器或劃定安全區域焚燒香燭紙張,提前清理周圍枯枝、落葉等可燃物,同時遠離居民住宅、公共建築、文物保護單位、易燃易爆場所、山林、草原、燃氣管道、井蓋等,嚴禁亂扔煙頭。
3.家長和老師不要讓孩子點燭、燃香、燒紙、燃放鞭炮。外出踏青,注意用火安全,不在林區、草原野炊、燒烤。
4.駕車外出時,要提前檢查車輛的油路、電路、氣路,随車配備滅火器并保持完好有效,嚴禁裝運煙花爆竹等易燃易爆危險物品。停放車輛時不要靠近雜草、樹木,不占用、堵塞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車通道,确保“生命通道”暢通。
5.清明節期間,各單位、場所要做好值班值守,加強防火巡查,強化員工培訓,落實應急響應措施;消防控制室、微型消防站值班人員要在崗在位,确保遇有險情迅速處置。林區、墓區等管理單位要嚴格落實值班值守、防火巡查制度,配齊配足消防器材,發現火情及時處置。
6.遇有火情,及時撥打119報警并迅速逃生,不貪戀财物。
▶▶清明詩詞
清明是祭祖掃墓、春遊踏青的好時節,這一天,詩人們或祭祀或踏青,留下許多吟詠的詩篇。
●有一種思念,叫清明。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有一種懷念,叫永恒。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風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複歇,遙聽弦管暗看花。
●有一種歸屬,叫棠梨花映白楊樹。
《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生死别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有一種智慧,叫活在當下。
《清明》
宋·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隻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清明,心清則明。它不僅是寄托哀思的時節,更是一個放下過去,向往明天的契機。清明過後,願你帶着對先人的思念,奔向更美好的明天。
又是一年清明節
你又在思念着誰?
在清明節除了懷念先人,
更重要的是:
珍惜現在大好的春光
不負春光,才不負清明
(據新華網、人民網、長城網等綜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