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第4 次中東戰争

第4 次中東戰争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5 12:08:34

文章:公衆号和頭條号同時發布

文章精簡後制成的短視頻:西瓜、抖音和哔哩哔哩發布

第4 次中東戰争(第四次中東戰争)1

2019年1月,我創建了我的公衆号,兩年多的時間内筆耕不辍,最多的時候一周寫了十四篇原創文章,現在的更新頻率是一周一篇長篇,從無斷更,已寫了300多萬字,内容主要是時事政治、國際關系、曆史、文化、宗教、哲學、金融、宏觀經濟和地産等領域。我在此處已發布的長篇,後續篇章可以去我公衆号先睹為快,搜索侃侃亂侃即可。

我目前在頭條号上發的文章已經超過了一百篇,可以點擊這個彙總貼《彙總貼:99篇文章的直達鍊接》,選擇自己想看的内容更為便捷。

第4 次中東戰争(第四次中東戰争)2

第一次中東戰争的失敗使中東國家對殖民者保護中東的幻想破滅,也是北非和阿拉伯國家民族解放運動高漲的起因,埃及革命勝利和收複蘇伊士運河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産生的。

第二次中東戰争失敗,結果是美蘇大國卷入中東取代英法,但是美蘇幹涉中東同樣不能保證中東各民族的利益,美蘇更多地瞄準的是中東地區的石油。

在第三次中東戰争中的失敗,讓中東人民意識到要獲得勝利必須依靠自己的努力。埃及薩達特總統對蘇聯的态度從過去的附從,轉變成為合作,增強了民族自主權,把蘇聯操縱的裝備收歸埃及使用,使得埃及更獨立,埃及依然沒有放棄成為中東地區阿拉伯國家的領袖。自行制定軍事發展政策,防止出現第三次中東戰争被蘇聯抛棄的局面。

在第三次中東戰争中,埃及、約旦、叙利亞三個阿拉伯國家遭受嚴重損失,傷亡和被俘達6萬餘人,而以色列僅死亡983人。通過這次戰争,以色列占領了巴勒斯坦的加沙地帶和埃及的西奈半島、約旦河西岸、耶路撒冷舊城和叙利亞的戈蘭高地共6.5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從而徹底确定了以色列在戰略上的優勢。戰争中有100萬巴勒斯坦人被以色列趕出家園,淪為難民。

第4 次中東戰争(第四次中東戰争)3

本文依然按照之前三次中東戰争的講述習慣,分成三段講述:戰争背景、戰争過程和戰争結果。

第4 次中東戰争(第四次中東戰争)4

第4 次中東戰争(第四次中東戰争)5

第四次中東戰争是在前三次中東戰争的累積中産生的,因為第三次中東戰争的慘敗,埃及、約旦、叙利亞和巴勒斯坦的損失,失去的國土他們誓要奪回。第四次中東戰争是阿以沖突的一部分,持續不斷的争端都是開始于1948年以色列的建國,民族和宗教的不同,是的,猶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之間互相制造沖突,這種不可調和的矛盾延續至今。

1967年6月19日,六日戰争後不久,以色列政府投票決定将西奈半島歸還埃及,戈蘭高地歸還叙利亞,以換取永久和平解決和歸還領土的非軍事化。但是以色列拒絕完全退回到建國時的邊界,并且還堅持與阿拉伯政府直接談判,而不是接受通過第三方談判。這一決定當時沒有公布,也沒有傳達給任何阿拉伯國家。盡管阿巴·埃班 (以色列外交部長,1967年) 堅持認為情況确實如此,但似乎沒有确鑿證據證實他的說法,以色列沒有直接或間接提出正式的和平建議。埃班向美國人介紹了内閣的決定,他們沒有被要求将其作為正式的和平建議傳達給開羅和大馬士革,也沒有任何以色列期待得到答複的迹象。阿拉伯國家方面覺得以色列根本沒有要歸還土地的意思,不管以色列在當時是否有此想法,實際行動的結果就是沒有歸還侵佔的土地。

1967年9月,喀土穆阿拉伯首腦會議上出現的,阿拉伯國家們的立場是拒絕與以色列國達成任何和平解決方案。八個參與國——埃及、叙利亞、約旦、黎巴嫩、伊拉克、阿爾及利亞、科威特和蘇丹——通過了一項後來被稱為“三不”的決議:“不會有和平、不承認以色列的建國、不與以色列談判。”

在此之前,約旦國王侯賽因曾表示,他不能排除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真正、永久和平”的可能性。六日戰争後,武裝敵對行動繼續在有限的範圍内進行,并升級為消耗戰,企圖通過長期壓力削弱以色列的地位。

1970年8月,簽署了停火協議。埃及總統賈邁勒·阿蔔杜勒·納賽爾于1970年9月去世。安瓦爾·薩達特接替了他。薩達特和聯合國的中間人貢納爾·賈林領導的和平倡議于1971年提出。

薩達特向埃及議會表明,他打算安排一項臨時協議,作為1971年2月4日達成解決辦法的一個步驟,該協議延長了停火期限,并設想以部分以色列撤軍為交換條件,重新開放蘇伊士運河。這類似于摩西·達揚獨立提出的一個建議。薩達特在1970年12月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表示,作為從西奈半島全部撤軍的回報,他準備“承認以色列作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定義的獨立國家的權利”。

四天後,1971年2月8日,貢納·賈林巧合地提出了一個類似的倡議。埃及作出回應,接受了賈林的大部分提議,盡管在幾個問題上有分歧,例如關于加沙地帶的提議,并表示如果埃及也執行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242号決議的規定,它願意達成協議。這是阿拉伯政府首次公開宣布願意與以色列簽署和平協議。

此外,埃及的答複包括一項聲明,即沒有“以色列武裝部隊撤出自1967年6月5日以來占領的所有領土”,就不可能實現持久和平。果爾達·梅厄對這一提議的反應是,成立一個委員會來審查這項提議,并審查可能作出的讓步。當委員會一緻認為,以色列完全撤回到國際公認的以色列與埃及和叙利亞之間的分界線,歸還加沙地帶,并在大多數人看來歸還約旦河西岸和東耶路撒冷的大部分地區,符合以色列的利益時,梅厄感到憤怒,并擱置了該文件。

美國對以色列對埃及提議的冷淡反應感到憤怒,約瑟夫·西斯科告訴伊紮克·拉賓,“以色列将被視為對拒絕建國以來實現和平的最佳機會負有責任。”

以色列也在2月26日對賈林的計劃作出回應,概述了它準備進行某種形式的撤軍,同時宣布它無意退回到1967年6月5日之前的邊界線。賈林很失望,指責以色列拒絕接受從西奈半島完全撤軍。

埃及總統薩達特希望通過給以色列人帶來哪怕是有限的失敗,現狀能夠得到改變。叙利亞領導人哈菲茲·阿薩德持有不同的觀點,他對談判不感興趣,認為奪回戈蘭高地純粹是軍事選擇。

六日戰争(第三次中東戰争)後,阿薩德發動了大規模的軍事集結,并希望讓叙利亞成為阿拉伯國家的主導軍事力量。在埃及的幫助下,阿薩德覺得他的新軍隊可以令人信服地戰勝以色列,從而确保叙利亞在該地區的作用。阿薩德覺得隻有戈蘭高地被武力奪回後,談判才能開始,這将促使以色列放棄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并做出其他讓步。

埃及領導人薩達特接受後的埃及,國内局勢不佳,他認為這不是一個開戰的好時機。 拉斐爾·伊斯雷爾在他的薩達特傳記中這麼寫道,“薩達特上任三年來...是埃及曆史上最沮喪的。...蕭條的經濟加劇了國家的沮喪,戰争是一個絕望的選擇。”

薩達特認為問題的根源是六日戰争帶來的巨大恥辱,在任何改革得以推行之前,他認為必須克服這種恥辱。埃及經濟一片混亂,但薩達特知道,他認為需要進行的深刻改革在部分人口中極不受歡迎。軍事勝利會給他帶來改變所需的聲望。一部分埃及人,尤其是發動大規模抗議的大學生,強烈要求發動戰争收複西奈半島,并對薩達特在任的頭三年沒有發動戰争感到非常不安。

其他阿拉伯國家更加不願意全面投入新的戰争。約旦國王侯賽因擔心再開戰,又有可能損失一大塊領土。就像六日戰争中發生的那樣,在那次戰争中,約旦失去了它在1948-49年征服和吞并的全部約旦河西岸領土,使其剩下的領土内人口翻了一番。

薩達特還支持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巴解組織)對約旦河西岸和加沙的要求,并承諾如果取得勝利,亞西爾·阿拉法特将獲得對西岸和加沙的控制權。如果沒有這幾次中東戰争,阿拉法特也不會崛起得這麼快,逐漸從領導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建立的武裝力量“法塔赫”旗下的“暴風部隊”,到逐步成為法塔赫的領導人,最終成了巴勒斯坦的總統,亂世出枭雄啊!

1948年阿拉法特參加第一次阿以戰争(第一次中東戰争)。1950年進入開羅大學土木工程系學習,并當選為巴勒斯坦學生聯合會主席;開羅大學畢業後,進入埃及軍事學院學習。1956年在埃及參加第二次中東戰争。1957年到科威特公共工程部任工程師。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争時,擔任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組織“法塔赫”旗下的軍事組織“暴風”突擊隊領導者。1969年2月當選為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執委會主席。1971年兼任巴勒斯坦革命武裝力量總司令。1987年4月再次當選巴解執委會主席。1989年4月在巴解組織中央委員會會議上當選為巴勒斯坦國總統,1991年9月蟬聯總統。 1994年5月被任命為巴自治領導機構主席。1996年4月再次當選巴解組織執委會主席。2004年11月11日在法國巴黎逝世。

侯賽因仍然認為約旦河西岸是約旦的一部分,并希望此地能回歸到他的王國。此外,在1970年黑色九月危機期間,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和約旦政府之間幾乎爆發了一場内戰。

在那場戰争中,叙利亞站在巴解組織一邊進行軍事幹預,驅逐侯賽因。伊拉克和叙利亞的關系也很緊張,伊拉克人拒絕加入最初的攻勢。與以色列接壤的黎巴嫩,由于其軍隊人數少且已經明顯不穩定,預計不會加入阿拉伯戰争。

戰前幾個月,埃及薩達特發動外交攻勢,試圖赢得衆阿拉伯國家對此戰的支持。到1973年秋天,他聲稱得到了一百多個國家的支持,這些是阿拉伯聯盟、不結盟運動和非洲統一組織的大多數國家。薩達特還努力在歐洲讨好各國,并在戰前取得了一些成功。在聯合國安理會上,英國和法國站在阿拉伯國家一邊反對以色列。确實,第四次中東戰争,阿拉伯民族這邊,同意加入支持隊伍的國家真的比前三次戰争都多。而且薩達特總統也能建立國際統一戰線,不僅使西歐各國保持中立,也得到了多數第三世界國家的同情,使以色列陷入空前的孤立狀态,幾乎在這次(第四次)中東戰争中遭到失敗。

第4 次中東戰争(第四次中東戰争)6

美國認為以色列是冷戰中的盟友,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一直向以色列軍隊提供補給。亨利·基辛格認為,地區力量平衡取決于維持以色列對阿拉伯國家的軍事優勢,阿拉伯在該地區的勝利将加強蘇聯的影響力。

另一方面,英國的立場是,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之間的戰争隻能通過執行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242号決議和回到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争)以前的邊界來防止。10月12日,在戰争将近一周之後,塞浦路斯政府宣布将“反對利用英國在塞浦路斯的基地作為對抗阿拉伯國家的跳闆”,這進一步緊張了英美關系。

導緻戰争爆發的事件發生在戰争前四個月,亨利·基辛格向埃及總統薩達特的特使伊斯梅爾提出了一項提議。基辛格提議将西奈半島交還埃及控制,以色列從西奈半島全部撤軍,除了一些戰略要地。伊斯梅爾(美埃之間的中間人)說他會帶着薩達特的答複回來,但卻沒有。

薩達特已經下定決心要開戰,除非美國保證美國将在短時間内完成整個阿拉伯計劃,才能說服薩達特。薩達特宣稱埃及準備“犧牲一百萬埃及士兵”來收複失地。

從1972年底起,埃及開始集中力量增強其力量,從蘇聯接收米格-21噴氣式戰鬥機、薩-2、薩-3、薩-6和薩-7防空導彈、T-55和T-62坦克、RPG-7反坦克武器和AT-3薩格爾反坦克導彈,并根據蘇聯的戰場理論,改進其軍事戰術。在很大程度上,對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争的潰敗負有責任的政治将領(都是埃及前總統納賽爾的關系戶),被稱職的将軍所取代。

超級大國的作用也是造成這兩次戰争結果的主要因素。蘇聯的政策是埃及軍事虛弱的原因之一。納賽爾總統在訪問莫斯科并懇求克裡姆林宮領導人後,才得以獲得防空導彈防禦牆所需的物資。他說,”如果沒有補給,他将不得不返回埃及,告訴埃及人民莫斯科已經放棄了他們,然後把權力交給他的一個能夠與美國人打交道的同伴。”美國人将在該地區占據上風,這是莫斯科不允許的。

埃及前任總統納賽爾在1967年失敗後的政策與蘇聯的政策相沖突。蘇聯試圖避免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之間爆發新的沖突,以免卷入與美國的對抗。而美國那個時候正在進行越南戰争,也不想分精力牽涉進中東的戰争中,當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在奧斯陸會面并同意維持現狀時,就是之前美蘇共同發表的中東問題“凍結在冰箱二三十年”的立場,現實情況變得很明顯。

這是埃及領導人薩達特所不能接受的,當發現埃及穿越運河的準備工作被洩露時,就必須将蘇聯驅逐出埃及。1972年7月,薩達特驅逐了該國幾乎所有的2萬名蘇聯軍事顧問,并調整了該國的外交政策,使之更加有利于美國。叙利亞人仍然與蘇聯關系密切。蘇聯人認為薩達特在任何戰争中都沒有機會。他們警告說,任何穿越戒備森嚴的蘇伊士運河的企圖都會招緻巨大損失。

蘇聯和美國都在尋求緩和,對看到中東不穩定沒有興趣。在1973年6月與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松的會晤中,蘇聯領導人列昂尼德·伊裡奇·勃列日涅夫提議,以色列要撤回到1967年的邊界。勃列日涅夫說,如果以色列不這樣做,“我們将難以阻止軍事局勢的爆發”——這表明蘇聯無法抑制薩達特的計劃。

在《新聞周刊》(1973年4月9日)發表的采訪中,薩達特再次威脅要與以色列開戰。1973年期間,阿拉伯部隊數次進行大規模演習,使以色列軍隊處于最高戒備狀态,但幾天後才被召回。以色列領導人已經相信,如果發生襲擊,以色列空軍可以擊退它。

戰争前差不多整整一年,1972年10月24日,薩達特會見了他的武裝部隊最高委員會,宣布即使沒有蘇聯的适當支持,他也打算與以色列開戰。計劃始于1971年,而且是絕對保密的——即使是上層指揮官也直到攻擊前不到一周才被告知戰争計劃,士兵們直到幾小時前才被告知。與叙利亞一起進攻以色列的計劃代号為“巴德行動”(阿拉伯語為“滿月”),是在巴德戰役之後,穆罕默德領導下的穆斯林打敗了麥加的庫萊什部落。

戰争最初的目标是,埃及利用其軍隊占領蘇伊士運河東岸,以期奪回以色列占領的西奈半島。這将引發一場危機,讓美國和蘇聯向以色列施壓,要求以色列從相對優勢的位置上,參與談判并歸還西奈半島的其餘部分,以及其他被占的領土。埃及總統安瓦爾·薩達特公開聲明的立場是“收複1967年戰争後被以色列占領的所有阿拉伯領土,實現阿以沖突的公正、和平解決”。

同樣,叙利亞打算奪回部分或全部戈蘭高地,然後通過施加壓力給以色列,通過談判保留戈蘭高地。埃及和叙利亞都期望,一旦它們的攻擊産生了使用“石油武器”的理由,使用“石油武器”将有助于它們進行沖突後談判。“石油武器”是指威脅歐洲和美國,阿拉伯國家将對他們實行石油禁運,逼迫他們站在阿拉伯國家這邊,不武力支持以色列,保持中立态度。

埃及總統薩達特奉行的自主、靈活的外交、軍事戰略,獲得了國際社會多數擁護,如果不是他在第四次中東戰争前的各方斡旋,此戰結局會截然不同。

阿拉伯國家們深知幾方沒有雄厚、完整的工業生産體系,不能自主生産戰争物資,無力應對長期的消耗戰,隻能先讓西方國家不要在武力上支持以色列。第三次中東戰争,以色列憑借自身,已經把他們打怕了,更要斷了即将開戰以色列可能獲得的外援。

以上就是第四次中東戰争爆發前的戰争背景,明天将繼續詳述這次的戰争經過和結果。

願世界更好!苦難更少!國泰民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