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走失女孩回家尋親認親

走失女孩回家尋親認親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7-21 11:29:43

李素燕終于找到記憶裡的那個山洞。小時候,她還叫楊妞妞,喜歡站在院裡的豬圈上,看山洞周圍長滿的植物,等姐姐從坡上放學歸來。

5歲那年被拐到河北邯鄲後,她再沒能回到這個家。她有了新的養父,新的名字和生日,但家鄉的樣子在她腦海裡徘徊了26年。

5月3日,李素燕在網上發布了一段尋親視頻,不到兩分鐘的叙述裡,童年的印象被一點點打開。在這之前,她已經尋親9年,隻是沒想到,這段視頻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有親人很快認出了她。

漫長的尋親進度條一下子被拖到終點。當晚,她就聯系上了記憶裡的“姐姐”,來自兩千公裡外的貴州,一個“山美水美”的苗寨村落。

走失女孩回家尋親認親(她找到了失散26年的家)1

5月15日,李素燕抵達織金縣,鄉親打出橫幅、燃放鞭炮迎接。新京報記者 彭沖 攝

回家

這是被拐26年後,李素燕第一次回到“家鄉”。

5月15日上午,一天的奔波後,李素燕從河北趕到貴州。畢節市織金縣官寨鄉大寨村,一個住着200多戶人家的苗寨。

從村口往上,走幾百米的坡路後,就能看到一棟依山而建的兩層小樓。親戚們一早就等在這裡。他們穿着苗服,沿路放起鞭炮和煙花,挂出“歡迎親人楊妞妞回家”的橫幅。

李素燕遠遠地認出年邁的外婆,老人臉上挂着淚,重複着她聽不懂的方言。瘦削的叔叔站在人群裡,紅着眼不說話,被李素燕一眼認出來,“你是叔叔嗎?你的眼睛和我爸爸的一樣。”李素燕和姐姐楊桑英拍照合影,她們的眉眼很像,都清瘦、嬌小,一頭直發。

久違的親人回家,被村裡看作一件喜事。村民們聞訊而來,和家人一起給李素燕準備了當地的小吃,油炸洋芋、酸菜豆米、菜豆腐。站在院子裡,李素燕依然記得曾經豬圈和狗窩的位置,以及小時候她是怎樣在豬圈摔破了頭,又是怎樣去喂那條搖尾巴的黑狗。

隻是最想見到的父母,已經在遠處的山頭上長眠多年。她走了一段很崎岖的山路,到他們的墳茔前燒了把紙錢,大哭一場。

李素燕在老家度過了忙碌的5天。“很多家人陪着,都圍着我轉,這個喊那個叫。我去拜訪了家裡很多親人和朋友,隻要路過他們家門口,就拉我去家裡吃飯,一天能吃八九頓。”

她還找回了自己原本的生日。農曆四月初五,巧合的是,就是李素燕回家的第二天。家人們聚在一起,為她買了7個蛋糕,放了3挂鞭炮。外婆和阿姨還給她做了一套苗服,衣服很重,有手工刺出的精緻紋路。老人說,這是每個苗族女孩都該有的衣服。

走失女孩回家尋親認親(她找到了失散26年的家)2

李素燕兒時照片。受訪者供圖

被拐

關于被拐,李素燕有一段模糊的記憶。

大約是在1995年的年底,父母到貴陽打工,帶上了5歲的李素燕和姐姐楊桑英。隔壁的出租房來了新鄰居,兩家人慢慢熟絡起來。有一天,新鄰居說要給李素燕買東西,把她領出門。

汽車一路開到了火車站,李素燕被帶上火車,她說“要回去”,對方就吓唬說“把她從火車上扔下去”。

不久後,她被送到河北省邯鄲市叢台區姚寨鄉姚寨村,成為一個聾啞男人的“女兒”。

小小年紀的李素燕對這個“新家”沒有清晰的概念,這裡的人說話聽不懂,她躲在屋後不肯進屋。有人來拍照,她不肯擡頭。養父端來一碗花生米,她也搖頭不理。

答應會來接她的女人,最終沒再回來。後來,她有了個新名字,“李素燕”。

回憶起這段經曆,李素燕覺得自己“過的不是正常小孩的生活”。到新家半年後,她還在等待家人的出現。

一天,養父抱來一摞報紙打算糊牆,她偷偷藏起印着中年男人照片的那張。她剛上一年級,認字不多,也不知道上面寫了什麼。但照片裡的男人臉盤小、眼睛大、鼻梁高,是她記憶中“爸爸的樣子”。

等不到的日子裡,這張報紙成了她的安慰。沒人的時候,李素燕就躲進廁所,盯着那張黑白照片看。

遠方的家人也被擊垮。姐姐楊桑英向新京報記者回憶說,妹妹走丢的那天晚上,父親給她買了平時舍不得吃的蘋果。發現妹妹丢失後,父母在貴陽找了一個月,又叫來全寨子的親朋好友幫忙尋找。因為擔心人販子把妹妹帶走,他們拿着被子,在火車站裡住了很多天。

那是個通訊還不發達的年代,走街串巷的尋找沒有換來一點消息。

桑英記得,那段時間,父親喝酒的次數增加了,脾氣也變差了。他常常提起小女兒跟他開過的一個玩笑。一次,父親帶着李素燕去參加喪禮,當地的習俗,宴席上要殺一頭牛來吃。喪禮結束後,李素燕嘟着嘴回了家,抱怨說,“這家人好小氣啊,那麼小一頭牛。”又對着父親說,“等以後你老了,我弄這麼大一頭牛。”小女孩撐開胳膊、比劃出一頭自己能用肢體形容出來的最大的牛。說着說着,父親的眼淚就下來了。

想不到更好的辦法,父母就去求助老家的“神婆”,得到的答案是,“你的孩子在山上放羊呢。”他們大概想不到,小女兒正在兩千公裡外的陌生城市慢慢長大。

走失女孩回家尋親認親(她找到了失散26年的家)3

李素燕一家人和尋親志願者合影。 新京報記者 彭沖 攝

尋找

成年後,李素燕依然在“找家”。

十七八歲的時候,她去了蘇州的電子廠打工,地下室的電視經常播放一個叫《寶貝回家》的尋親節目。“但我不知道怎麼聯系,也不敢找,害怕家裡人不願意。”她覺得自己的家在南方山區,碰到南方的同事,就把自己的記憶一條條翻出來:“記得那邊有水窖、青苔,半山腰還有百合。”有個四川的同事告訴她,家鄉确實有水窖,李素燕便以為自己是四川人。汶川地震的時候,她還在廠裡捐了款。

後來,李素燕回了河北成家生子。成為母親後,她尋親的願望更強烈,丈夫得知她的經曆後,也表示支持,“覺得挺可憐的,希望她能找到家人。”

2012年,她在網上聯系到“寶貝回家”(公益尋人組織)志願者丁超,還去公安機關留存了血樣。丁超把她的資料登記好、發布在論壇上征集線索。9年時間過去,也沒有有效的進展。

丁超同時也是一名民警,他告訴新京報記者,得知李素燕的情況時,他覺得“難度不是太大”。他見過被拐時隻有兩三歲的求助者,關于身世的記憶已經模糊。但李素燕被拐時有五六歲了,還記得家人的姓名。“有家庭成員的名字,通過公安機關的戶籍信息,就能夠找到一些線索。”

他不知道的是,李素燕的父母在女兒被拐後的五六年時間裡,相繼離世。“後來才意識到,那麼多年沒有線索,是因為她的父母去世、戶籍注銷了,所以找起來就比較困難。”

李素燕沒有更多辦法。這幾年,在刷短視頻平台的時候,李素燕會留意生活在南方山區的人,還會問對方的方言裡有沒有聽起來像“阿布袋”的詞。

李素燕說,小時候在老家,大家都喊她楊妞花或者楊妞妞,姐姐叫桑英(音譯)。她喊外婆“阿布袋”(音譯),媽媽叫“媽依”(音譯)。

貴州的志願者念念今年4月也加入到李素燕的尋親隊伍中。她說,志願者們很早就發現,李素燕印象裡的方言,有可能來自貴州某個少數民族。為此,他們專門建了讨論群,把雲南、貴州和其他有少數民族省份的志願者聚集起來,分析讨論後,将範圍鎖定在了黔西南的幾個苗族、布依族村寨。

走失女孩回家尋親認親(她找到了失散26年的家)4

5月14日,李素燕抵達貴陽,迎接她的有仍在尋找走丢子女的父母。新京報記者 彭沖 攝

“我是幸運的那個”

很長一段時間裡,志願者們在這幾個地方走訪搜尋。“這個過程并不容易。光苗族就有99支,很難排查,過程很漫長、很艱苦。”

今年5月3日,在志願者的建議下,李素燕在短視頻平台上發了一段尋親視頻。

視頻裡,她回憶着家鄉的樣子:“我記得我老家是山區的,離火車道很近,站在豬圈上可以看到一個集市,還可以看到一個大山。山上有個山洞,周邊長滿了植物。小時候我經常在院子裡等姐姐放學,她下學的時候會從上坡走下來。”

意外的是,當晚就有上萬名網友留言、轉發。其中一條留言被網友們頂到前面,說李素燕像是她走失多年的堂姐。

李素燕趕忙和“堂妹”取得聯系,她着急又慌亂,小心翼翼地發去消息,“你千萬不能騙我,我找家已經找了9年了。”對方回複,“我也不會錯過任何一個找我家人的機會。”

在“堂妹”的牽線下,李素燕有了和“親姐姐”相認的機會。視頻通話中,“姐姐”第一次喊出了她“楊妞妞”的名字,還說出了一段她曾經在家裡豬圈摔破頭的往事。

為了驗證這些“似曾相識的感覺”,兩人約定去做血樣鑒定。5月10日,一家鑒定機構出具的DNA鑒定結果證實,二人确有親緣關系。

驚喜來得太突然,李素燕“激動得一晚上睡不着覺”,和姐姐約定15日一起回貴州老家探親。經曆了9年的苦尋無果後,這次從尋親到回家,僅僅用了12天。

5月21日上午,回老家認親一周後,李素燕返回邯鄲的家。她告訴新京報記者,自己不打算在貴州長期生活,會經常回去看看。對于養父,她沒有怨恨,還會繼續贍養。她希望能繼續追查當年拐走她的人販子,為此,她已經向貴州警方報案。

她提起抵達貴州的那個晚上,來迎接她的一群特殊的人——幾位仍在尋找走失子女的父母,捧着尋人的牌子,有的還穿着印有孩子照片的T恤。一位父親說,他一直在關注李素燕,在那裡歡迎她回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楊妞妞一樣站出來找我們”。

李素燕覺得自己是幸運的,是衆多被拐的孩子中,能回家的那個。認親後,她決定加入公益組織做一名尋親志願者,“幫更多的孩子回家。”

新京報記者 彭沖 實習生 吳夢真 陳玖陽 汪媛

編輯 李明

校對 吳興發

來源:新京報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